摘 要:休閑是個人在閑暇時間內以消除身心疲勞和獲得精神愉悅為目的而進行的體驗活動。對于觀展者而言,會展活動體現了休閑的功能,因此,會展活動具有一定的休閑性。不同類型會展活動的休閑性具有明顯的差別。為了提升會展活動的休閑性,提高觀展者的滿意度,需要從融入文化、全面體驗和互動參與三個方面對會展活動進行策劃。
關鍵詞:會展;休閑性;觀展者;策劃
中圖分類號:F713.8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5-0034-03
前言
會展活動是人類經濟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隨著經濟的蓬勃發展和信息交流的廣泛深入,融會議、展覽、貿易、交流于一體的會展業正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長。會展活動在推動地區經濟發展的同時,對改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市知名度、拉動相關產業發展等方面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作為新興的無煙產業,會展業正吸引著學界越來越多的目光。
國內對會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幾個方面:中國會展經濟的發展狀況研究(陳向軍,2000;馬勇,2002);中國會展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趙成孝,2003;凌敏,2004);會展旅游的概念及開發研究(許峰,2002;王保倫,2003);會展業的人才培養(馬勇,肖軼楠,2005;劉學莉,徐虹,2005);會展業發展的實例分析(胡斌,王春雷,胡骉,2004;李曉莉,2005)。在探討會展與其他產業的關系方面,局限于會展業與旅游業的關系研究(李爽,2004;唐業芳,2007)。本文通過對會展與休閑關系的分析,探討會展的休閑性,以求為會展活動休閑功能的開發提供借鑒。
一、相關基礎理論
(一)會展
會展的概念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會展包括會議和展覽,這樣的定義有利于對會展進行純理論的研究。廣義的會展除了涵蓋會議與展覽外,還包括各種節慶活動,如體育賽事、大型文藝活動及傳統的風俗活動等。廣義的會展定義可擴大會展工作的實踐范圍,有利于會展業的全面發展 [1]。
(二)休閑
“休閑”并非舶來詞,我國古代的諸多文學作品都表達了對休閑思想的理解與思考。“人依木為休”,“休”有休息、休養之意。閑,有范圍、限制、約束的意思。“閑”又通“嫻”,具有嫻靜、思想的純潔與安寧之意。所以,“閑”不僅僅是一個物理時間概念,而且是一種心態、心境 [2] 。因此,“休閑”不同于閑暇、空閑或者消遣,它表達了人類生存過程中勞作與休憩的辯證關系,又喻示著物質生命活動之外的精神生命活動。
(三)休閑性
根據前文對休閑的定義:個人在閑暇時間內以消除身心疲勞和獲得精神愉悅為目的而進行的體驗活動,可以確定休閑定義的關鍵詞是閑暇時間+消除身心疲勞+獲得精神愉悅+體驗活動。對這四個關鍵詞進行進一步的歸納和分析,可以得到一個關于休閑性的概念體系:
圖1 休閑性的概念體系
1.對關鍵詞的歸納:以人為本的能動性和自我發展的目的性
閑暇時間和體驗活動可以進一步歸納為“以人為本的能動性”,而消除身心疲勞和獲得精神愉悅可以進一步提煉為“自我發展的目的性”。
休閑是對自由時間的能動性的把握,是人們對可以不勞動的時間的一種利用,它是人的行為,是我們可以做主的;而體驗活動同樣強調以人為本的重要性。休閑是人的活動,各種體驗活動的參與主體是人而非物,所以堅持以人為本是休閑活動的根本要求。
消除身心疲勞和獲得精神愉悅的目的是尋求自我發展。法國社會學家Joffre Dumazedier指出休閑三個密不可分的部分,即放松、娛樂和自我發展。而自我發展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它使人們擺脫功利或實用主義,通過閱讀、旅行或僅是獨處反思而獲得新的啟迪和頓悟,借此發現真我 [3] 。
2.對關鍵詞的分析
閑暇時間強調了休閑活動的時間規定性,它是指非勞動時間,是人們在履行社會責任和完成各種生活活動后,由個人自由支配的時間。
體驗活動則表現出了參與性與綜合性的特點。休閑具有極強的參與性,要想體驗就只有積極的投入其中,真正參與到活動中去,才能讓疲憊的身心獲得放松與舒緩;同時,融入其中又意味著與休閑客體的全面的接觸,要遵守其規則,尊重其文化,如果休閑場所位于異國他鄉,甚至還要接受其特殊的信仰和宗教,所以休閑不僅體現的是有形的事物,更是無形的文化,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很強的綜合性。
消除身心疲勞能使身體和精神得到恢復,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投入到今后的工作和學習當中。古語云,文武之道,一張一弛。長時間的工作使人的身體和精神之弦被拉緊,只有注意休息和調節,弦才能得到恢復,充滿韌性和力量。
獲得精神愉悅則體現了文化性與審美性的特點。馬惠娣將文化性作為休閑的最大特點之一 [4] ,認為休閑是通過人的外在行為表現出來的,并由特定歷史時代的人們對他們所面臨的生命歷程和所抱有的生活理想而確立起來的文化樣式、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所決定的。因而,休閑本身是一種文化,一種人類文明程度的標尺,一個意義的世界。而審美性則是獲得精神愉悅的前提,休閑活動在過程中要達到的是一種感受到個人的自由得到實現的心理體驗,審美活動在過程中一方面要欣賞對象,另一方面主體又移情于對象,達到一種物我兩忘和物我合一的審美境界。
二、會展活動的休閑性分析
組織者、參展商和觀展者是會展活動的三大參與主體。會展組織者即組織會展的個人或公司,成功的會展要求組織者具有熟練的綜合技能,能夠把握市場動態,了解所有參展人員的需要,以達到最佳經濟效益;參展商可以看做會展活動的賣方,會展活動提供的三維環境使得參展商得以展示產品性能、推介新產品新理念,同時也為其發現新商機、發展新客戶提供機會;觀展者是會展活動的買方,其參加會展活動是以尋找自己需要的產品、服務和信息為目的的。在買方市場經濟條件下,會展活動舉辦成功與否的關鍵是能否迎合觀展者的需求,正因如此,本文選擇從觀展者的角度來討論會展的休閑性并提出相應策劃方案。
下面基于觀展者的角度,根據上述休閑性概念體系對會展活動的休閑性進行分析。
(一)以人為本的能動性和自我發展的目的性
會展是以人為主體的活動,因此會展活動要突出“以人為本”文化精神,注重人文體驗和人文關懷。人性化的會展空間布局、人性化的展示設計以及豐富多彩的活動項目能夠讓觀展者對展示內容有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認識,同時產生美好的感覺和雋永的回憶。
會展以交流為目的,為人們提供了一個真誠溝通的平臺。展會上集聚行業精英,匯集前沿資訊,是一所社會大學校。古語道,三人行,必有我師。通過展會,觀展者能夠向他人學習,以人之長補己之短,不斷豐富和更新知識,以孕育出新的想法和思路;同時,通過與同類企業在生產技術、產品性能等方面的比較,明確今后的努力方向,從而求得自身更好的發展。
(二)六個要素特征
會展的時間規定性強于一般休閑活動,對于那些定期舉辦的會展,時間上則具有唯一性。所以觀展者要把握觀展機會,提前做好各方面的準備。
會展的體驗性使得會展活動的參與性和綜合性也很明顯。會展個體在會展過程中需要通過與外部世界取得聯系而改變其心理水平并調整其心理結構,這就形成了會展體驗。現代會展設計中更加強調“體驗式”的互動,并將行為藝術運用到會展中,使會展活動的休閑性更加豐富。觀展者在會展中的參與,不僅僅是看展品、聽介紹,更重要的是調動全方位的感官,去體驗非常世界的方方面面。另外,在會展活動中,必然涉及到食、住、行、游、娛、購等生活中的各種需求問題。
對觀展者而言,會展的恢復性也不容小覷。對于專業的觀展者,會展是他們建立人際關系、開辟銷售渠道、聯絡彼此感情的絕佳平臺,是對于他們工作的調整與促進;對于一般觀眾,會展則可以理解為一種休閑活動,具有開闊眼界、放松身心的作用。
會展的展示性和體驗性使會展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展品選擇、展臺設計體現了參展方的組織文化,同時還折射出設計者的人生觀、價值標準以及國家或地區的文化傳統和審美情趣;會展進行精心策劃的目的就是要為展示“開創一個審美化和詩意化的生存空間”。現代會展(尤其是商業性會展)的設計,雖然直接目的是創造宣傳效果和銷售環境,但審美的角度正越來越成為評價展示設計效果的重要標準,尤其是當會展設計要突出風格與品位的時候,地域和民族性文化傳統的表現就顯得越來越重要了。
三、不同類型會展的休閑性比較
不同類型的會展所具有的休閑性不盡相同,但沒有哪種類型的會展是完全沒有休閑性的。休閑的內核在于體驗,下面將從休閑體驗的角度出發對不同類型會展的休閑性加以比較。
PineH和Gilmore將體驗分為四種類型:娛樂體驗、教育體驗、逃避現實的體驗和審美體驗。娛樂體驗是最古老、最普通而又最親切的體驗方式,人們通過觀看各種演出或者參加各種娛樂活動使自己緊張的神經得以放松,愉悅身心。和娛樂體驗不同的是,教育包含了更多的客體的積極參與。要擴展一個人的視野,教育就必須積極的使用大腦(智育)和身體(體育)。逃避現實的體驗比娛樂體驗和教育體驗更加令人沉迷。它使人們暫時擺脫現實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拋卻日常瑣事,獲得精神的極大解放從而尋找生活中真實的自我。而在審美體驗中,每個人都沉溺于某一事物或環境之中,而他們自己對事物或者環境極少產生影響或根本沒有影響[5]。
根據展覽性質和主題的不同,可以把會展分為節慶型、體育賽事型、博覽型、展銷型和會議型。
節慶活動被稱做“有主題的公眾慶典”,是特殊的會展活動。節慶活動面向的是普通大眾,在慶祝佳節、弘揚傳統的同時,公眾能夠從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放松身心、釋放壓力,具有很強的娛樂體驗性。
體育賽事是關于體育的有規模、有級別的正規比賽。大型的體育賽事以其“更高、更快、更強”的獨特魅力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聚集人流,并能使觀展者充分體驗激動、喜悅、感動的情感。在觀展過程中,人們將自己的身心完全投入到比賽當中,盡情的觀看欣賞、吶喊助威,仿佛自己已成為了賽場中的一員,經歷著遁世的體驗。
博覽會的宗旨在于教育大眾。它可以展示人類所掌握的滿足文明需要的手段,展現人類在某一個或多個領域經過奮斗所取得的進步或展望發展前景。由此可見,教育體驗是博覽會最重要的體驗類型。展示內容的豐富性也決定了觀展者能從中獲得一定的審美體驗和娛樂體驗。
展銷會是將產品與貿易相結合而開展的產品交易會,如車展、房展、服裝展等。對于專業觀展者而言,其商業目的性較強而休閑性較弱;對于一般觀展者而言,能夠獲得一定的娛樂和審美體驗。
會議是有組織、有領導的交流信息、商議事情的活動。由于會議內容的專業性和日程的規定性,與會者感受到的休閑性較少。但若將會議內容擴大到伴隨會議所開展的旅游活動時,會議的休閑性就另當別論了。
根據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不同類型的會展休閑性差異(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類型會展的休閑性差異
四、基于觀展者角度的會展休閑性策劃
作為會展活動的參與主體之一,觀展者對會展活動的評價與感受成為衡量會展活動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為了提升會展活動的水平和檔次,提高觀展者的滿意度,需要對會展進行有效的策劃。基于觀展者的角度,會展的休閑性策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融入文化——會展策劃的靈魂
會展本身是由多種文化要素組合而成的綜合體,只有把所展示的內容、企業的先進文化進行藝術性和創造性的整合,才能使展示活動發揮出更大的影響力。在會展策劃中,應充分將企業的文化因素滲透其中,讓觀展者在不知不覺中走進企業的精神領域,并產生共鳴。文化是休閑發展的趨勢所在,也是會展提高自身休閑性的基本策略。只有注重文化、體現文化,才能真正實現人們不同層次的享受,增強會展活動的休閑性。
在房展會上,企業大多是大張旗鼓地宣傳自己的樓盤,講述自己的房子的地理位置如何優越、環境如何優雅、交通如何便利等等,并以降價促銷的方式來吸引顧客。而萬科卻另辟蹊徑,在展會上展示了銳意進取的總裁王石攀登珠穆朗瑪峰的照片。展示他們服務周到的物業、和睦融洽的鄰里關系、享有充分自主權利的業主委員會等等。萬科用一系列的素材展示了企業文化,讓觀展者感受到集團強大的實力,并產生信賴與親切感,無形中增強了對企業的偏愛程度。
(二)全面體驗——會展策劃的關鍵
體驗是使個體以個性化的方式參與其中的事件,是當個體的情緒、體力、智力甚至是精神達到某一特定水平時意識中所產生的美好感覺。精心策劃的展覽能夠為觀展者帶來一種“體驗”,使觀展者感受到心靈的震撼,感受到一種不曾有過的生活方式。
感官體驗是觀展者通過感覺器官所引發的對展會的最初、最直接的體驗。體驗是一種感官的反應,只有獨特新穎并能產生強烈沖擊力的事物才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針對感官體驗,可以從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五個方面進行策劃,全方位調動觀展者感官,從而增強會展活動的休閑性。
2010年上海世博會法國館就分別從這五個方面進行策劃,展示其“感性城市”的主題:用世界名畫和LV奢侈品沖擊視覺;以黑白老電影喚醒聽覺;讓米其林餐廳的美食犒勞味蕾;散發著香味的大型畫卷使觀眾感受到法國久違的氣息;而觸覺中心則為觀眾用觸覺感受城市提供了可能。多感官的協同配合,讓觀眾對法國館有了深刻的體驗和感受,在獲得身心放松的同時,也使得法國“感性”的主題深入人心。
(三)互動參與——會展策劃的重點
參與性與互動情節無疑是增強會展休閑性的最佳方式。在會議中鼓勵主持人、演講者、聽眾三者之間的自由對話,讓思想充分的交流;展覽中的各種可參與的娛樂活動,則讓觀眾樂在其中,流連忘返。
上海世博會開館期間,以人均40萬客流量創歷屆世博會之最。其最大的魅力就在于互動和體驗。在世博園區,人們能接觸到的很多東西都是平常生活中無法接觸的:在太空家園里,體驗操控衛星的感覺,嘗一下當航天員的滋味;“低碳行動”展區,通過觸摸“泛能網”,了解以低碳為核心元素的中國未來城市的發展;信息通信館,參觀者在手持移動終端上輸入自己的用戶名和密碼后,就能與體驗廳內的大屏幕互動,良好的互動參與不僅提升了世博會的人氣,更為觀眾提供了難得的休閑放松、開闊眼界的機會。
參考文獻:
[1] 俞華,朱立文.會展學原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2] 于光遠,馬惠娣.關于“閑暇”與“休閑”兩個概念的對話錄[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6,(9).
[3] 張廣瑞,宋瑞.關于休閑的研究[J].社會科學家,2001,(5).
[4] 馬惠娣.21世紀與休閑經濟、休閑產業、休閑文化[J].信息空間,2004,(7).
[5] B·約瑟夫·派恩.體驗經濟[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責任編輯 李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