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探討了合并財務報表中抵消對存量指標、流量指標的影響,認為各企業的存在和分工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合并報表的抵消有其價值,但同時抵消掉了凝結在背后的企業經營過程及勞動量,導致部分指標不匹配,引起合并報表利潤率等指標虛高。建議合并報表中增加列示匯總數和抵消數,以向報表使用者提供更多的信息。
關鍵詞:合并報表;抵消;社會分工;勞動價值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5-0101-02
一、合并財務報表概述
合并財務報表,是指反映母公司和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業集團整體財務情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財務報表。通常和個別財務報表并列存在,一般來說,其編制主體是根據會計準則假定的,沒有賬簿,并非法律主體。
與個別財務報表相比,合并財務報表反映的是企業集團整體的財務情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反映的對象通常是由若干個法人(包括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組成的會計主體,是經濟意義上的主體,而不是法律意義上的主體。合并財務報表以納入合并范圍的企業個別財務報表加總為基礎,根據其他有關資料,按照權益法調整了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抵消了母公司與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間發生的內部關聯交易,能夠向財務報告的使用者提供反映集團整體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會計信息。合并財務報表有利于避免一些母公司利用控制關系人為粉飾財務報表的情況的發生。
二、合并財務報表信息的價值及局限性
一般認為,合并報表主要提供給母公司的股東、債權人及管理層,幫助其了解整個集團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方面的信息。合并報表主要有如下分析價值:(1)分析集團的經營戰略和相應的資源分布狀況;(2)評價母、子公司基本的獲利能力和相關費用的投入效率;(3)分析企業集團內部管理的薄弱環節;(4)判斷母子公司的現金流轉狀況;(5)揭示集團內部關聯方交易程度;(6)分析集團的資金管理模式;(7)了解集團的擴張戰略及其實現方式。同時,合并報表信息又有如下局限性:(1)合并報表數據可能會掩蓋母公司的財務風險;(2)利用合并凈利潤來評價母公司管理層的業績可能會導致錯誤的結論;(3)合并資產及合并凈利潤會夸大母公司可支配的資源規模和可分配的利潤規模。因此,合并報表數據不宜單獨使用。從債權人角度來看,只有充分比較合并報表及母公司報表,才可能做出正確的信貸風險判斷;從公司管理層角度來看,只有依照合并凈利潤與母公司報表凈利潤兩者孰低的原則進行股利分配,才能確保財務穩健性;從上市公司的內部業績評價角度來看,在管理層評價體系中合理利用合并報表和母公司報表盈利信息,才能達到有效激勵的效果[1]。
筆者認為,承認合并報表分析價值的原因主要在于預期作為集團成員,相互之間的資源能以較小的交易成本轉移;而不承認合并報表分析價值的原因主要在于看到作為不同的法人,相互之間的資源無法以較小的交易成本轉移。
三、從社會分工角度重新審視合并報表抵消
社會分工是指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引起的單一的生產群體分化為互相獨立而又互相依賴的部門。社會分工既包括不同部門之間的分工,如工業、農業、商業的分工,也包括部門內部的分工,如工業中冶金業、機器制造業、紡織業等的分工。隨著社會分工的深化,出現了企業內部的分工。到20世紀70年代以后,出現了一種新的勞動分工的形態——企業網絡分工。企業網絡分工是指若干家企業以交易契約的方式形成了一個相互依賴的企業網絡,來生產某種最終產品。處于這個網絡中的企業形成垂直的生產關系,一個企業的產出品是另一個企業的投入品[2]。
從企業網絡分工來看,每一個企業的生產活動都在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存在優勢,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分工、企業分工、企業網絡分工將不斷發展和深化。由于分工的存在,出現了多個企業,由于多個企業的存在,必然就會有多個會計主體和多套報表(盡管會計主體和企業不是一一對應關系)??梢猿橄蟮母爬ǎS著經濟發展和企業活動的深入,多個企業之間必然會發生聯系,企業集團和合并報表就出現了。
會計以貨幣為計量單位這一特性,建立了不同資源之間的聯系,使得原來不同的資源、活動都可以以貨幣金額反映在賬簿及報表中,原來不能相加的東西可以相加了,原來不能相減的東西也可以相減了,這就使合并報表成為了可能。但是,盡管不同資源在會計報表中有著運算關系,其背后的差異還是不容忽視。比如,就市場價值來說,1噸大米價值5 000元,1頭耕牛的價值為10 000元,在會計語言里,這時就可以說1噸大米的價值等于0.5頭耕牛的價值,但在現實中,0.5頭耕牛沒有意義,和1噸大米是沒法建立聯系的。因此,閱讀合并報表需要了解其局限性,深入分析其匯總和抵消背后的過程。
(一)存量信息抵消——以資產負債表為例
指標可以分為時期指標和時點指標兩大類,時點指標反映總體在某一特定時刻(瞬間)上的總量,時期指標反映總體現象在一段時期內活動過程的總量??傮w來說,資產負債表上的項目是時點指標,反映的是資產負債表日的存量信息。由于資源的稀缺性及獨占性,一般來說,一個主體占有就意味著另一個主體不能占有。比如,母公司用貨幣資金對子公司出資,其長期股權投資對應子公司的實收資本,簡單加總后就一項資源就表現為兩項,金額翻倍,所以應該抵消。簡言之,盡管從法律角度看,合并報表主體是虛擬的,不能承擔法律責任,但從資源角度看,合并報表主體占有的資源是真實的,資產負債表項目的合并及抵消沒有失去太多信息。至于合并報表取長補短掩蓋問題,只是合并信息的局限性,不是抵消本身引起的。
(二)流量信息抵消——以利潤表為例
利潤表項目則多為時期指標,反映的是一段時期內的經營成果,是流量信息,反映了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凝結了企業從業者的勞動,合并報表抵消過程中,利潤表的流量信息被抵消了一部分,會出現一些不匹配。
比如,假設A公司勘探原油,B公司以原油為原料煉制成品油。A公司將成本為90的原油以100的價格銷售給B公司,B公司經過煉制,轉化為成品油對外銷售,取得了110的銷售收入。兩公司利潤簡表如下:
不難算出,A公司的利潤率為10%,B公司的利潤率為9.09%,假設社會平均利潤率為10%,兩家企業的情況均屬正常,如果把二者加總,收入為210,成本為190,利潤為20,利潤率為9.52%,也屬正常。
再假定為了打造完整產業鏈,A公司與B公司合并,B公司變為A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其他資料同上,A公司編制集團合并報表,利潤簡表如下:
經過抵消,在合并報表中,集團收入變成了110,利潤為20,利潤率達到了18.18%,遠高于社會平均利潤率,不免給人業績優異或“暴利公司”的假象。究其原因,是抵消過程中抵消了A公司對B公司的收入和B公司來自A成本的成本,而利潤未受影響。顯然,企業的營業收入和經營活動是聯系在一起的,收入被抵消了,并不意味著背后的經營活動就不存在了。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初步推斷,對于集團內銷貨購貨類關聯交易多的集團公司,比如上下游一體化的公司,其合并報表利潤率會明顯偏高,因為合并收入主要是最末端公司對外取得的收入,而利潤則是所有成員企業的利潤,而對于非相關多元化的集團公司來說,關聯交易較少,其利潤和收入抵消較少,基本匹配,利潤率則接近于正常。
同理,現金流量表也屬流量信息,反映一段時期內的經營成果,如果將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看作企業的勞動過程,將期末現金余額看作成果的話,合并現金流量表也會因大量抵消存在不匹配情況,原理類似,本文不再贅述。
(三)啟示——合并報表的信息遺失及對策
企業是社會的經濟細胞,是勞動轉化為價值的主要場所,隨著企業的發展,產生了企業集團,從社會功能來看,企業集團的成員和單個企業并無不同。合并報表的抵消調整有利有弊,有利之處在于充分繼承發揚了會計的謹慎原則,避免了夸大業績和擁有的資源,防止了個別公司利用關聯交易粉飾業績。而其缺陷,除了本文第二部分描述的之外,最主要的問題是將不同企業經營活動過程經過貨幣計量同質化,然后進行抵消,消除了隱含在其中的經營管理活動及勞動過程。所以合并報表不能單獨使用,要和母公司報表、分部信息、附注等一起閱讀,關注企業的員工數量、廠場設備數量等諸多信息,以便克服其固有缺陷,作出正確的判斷。
當前,按照會計準則,合并報表均為最終結果,建議逐步探索將匯總數和抵消數一并披露的方式,解決合并報表部分指標間不匹配的問題,以向報表使用者提供更多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