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類作為一種基本的認知能力,滲透在幼兒所有的認知活動中,是認識世界的基本方式。應用分類能力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對內蒙古包頭市新苑幼兒園進行了兒童分類能力發展與幼兒認知教育影響進行相關性分析和研究,結果表明,分類能夠幫助孩子形成、擴展和提升經驗知識,進而促進其認知能力循序漸進發展。因此,培養分類能力對幼兒的發展十分重要。該研究可以為其他少數民族地區幼兒教育能力培養提供案例借鑒。
關鍵詞:分類;認知能力;游戲;經驗知識;心理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5-0242-03
分類能力是人類的一種基本認知能力,分類活動幾乎滲透于人的所有認知活動之中。對于初識世界的幼兒來說,按事物共同屬性進行分類,能幫助幼兒更好地形成并拓展經驗知識,促進幼兒的認知發展。因此,物體的分類教學在幼兒園數學教育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也是幼兒數學教育主要趨勢之一。分類是根據事物的同和異,把事物集合成類的過程,也就是把相同的或具有某一共同特征、屬性的東西歸并在一起,即物體的形狀、顏色、大小、粗細、長短、高矮、厚薄以及數量等[1] 。但是關于分類能力的發展存在著種種爭議。早期有學者認為分類能力的出現是學齡兒童的認知成就之一,只有到了小學階段,兒童才能按照穩定的標準分類。隨著研究的進展,人們逐漸發現幼兒階段已經能夠穩定的分類,但是分類的標準可能是具體的知覺特征或者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功能關系,但是其他領域如記憶的研究提供了幼兒按照類別關系組織物體的能力,其他不同的方法,如利用推理或命名的實驗,往往也發現幼兒具有按照概念水平的標準進行分類的能力[2]。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頒布,標志著我國幼兒園教育改革又將進入一個新階段。它將在很長一段時間指導著我國幼兒園教育的發展水平和方向。馬克思說:“人始終是主體。”所以,主體性是人的基本屬性,在師幼互動中幼兒是主體,具有與成人一樣的主體地位。幼兒教育活動中的選擇性、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都是幼兒主體的最本質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幼兒教育中幼兒地位的重大體現,這也是我們一貫追求的教育目標。在“以幼兒發展為本”這一理念的前提下,真正把幼兒當成學習過程中的主體,真正讓幼兒成為一個自主發展的人[3] 。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提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于生活、游戲中。既要符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和現實需要,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有利于其長遠發展。”[4]由此可見,讓幼兒在生活和游戲中學習是幼兒學習的最好方式。因此,筆者嘗試將更多的分類知識有意識地融入到幼兒的生活和游戲當中,讓幼兒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學習知識,體會學習的快樂,從而熱愛學習。
一、提升幼兒的感知能力可以促進其分類能力的發展
在幼兒成長過程中,知覺的辨別和分類能力的發展是其認知和探索世界的基礎。長期以來,分類能力和知覺辨別作為探討兒童思維發展的手段受到心理學的重視,也一直是心理學所研究的熱點之一[5]。
眾所周知,在幼兒學習和掌握分類的過程中,由于缺乏生活經驗以及受到智力發展的限制,往往不能從本質上把握分類的規則,只能運用感官辨別物體的各種屬性,所以,提升幼兒的感知能力可以使其對物體的屬性、特征等更加敏感,從而促進其分類能力的發展。為了幫助幼兒提升分類能力,筆者曾翻看和查閱了相關的資料和書籍,找到了一些能夠培養幼兒感知能力的游戲,其中最為典型的當屬摸物游戲。在摸物游戲中,要求幼兒戴上面罩(或將物品放入袋中),讓幼兒用手去感知物品的大小、形狀、長度、軟硬,甚至是物品的粗糙程度。這個游戲可以訓練幼兒的觸摸感知能力。因為這種游戲有一種神秘感,所以幼兒非常感興趣。但是再好的游戲也不宜玩的時間過長,因為幼兒不久就會失去興趣,只有不斷更新變化游戲才能誘發幼兒的新鮮感,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所以我總是變著法推出更多新的游戲。例如,有一天,各班班長去蒙氏班檢查衛生,我無意中在他們的教具里發現了鑲嵌板游戲,讓我當時眼前一亮。因為我所負責的普通班的孩子沒有機會接觸到蒙氏教具,即使是身為教師的我,也因為自己工作崗位的不同,一般也不會主動去接觸蒙氏教具。我心想,每周都去檢查衛生,怎么從來都沒有注意到這些教具呢?這么好的資源不加以利用豈不是一種浪費嗎?于是我主動與園長交流我的建議,受到了園長的贊同和認可,并且得到了大力的支持。由于我對蒙氏教具的操作也不是非常了解,在虛心請教了蒙氏班的老師之后,讓我對鑲嵌板游戲有了更深地認識。鑲嵌板游戲要求幼兒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地將不同形狀、顏色、大小的鑲片嵌入鑲嵌板中。通過該游戲可以發展幼兒的視知覺,培養幼兒對物體的形狀、顏色、大小的感知能力。孩子們第一次看見這些教具時的表情與我當時的感覺如出一轍,圍著我問長問短。“老師這是什么呀?我從來沒有見過。”“老師,它們是干什么用的?”“老師,我能摸一摸它嗎?”對于他們表現出的那種天真的興趣,我心里暗自竊喜。
二、準確、完整的語言表達能力對幼兒學習分類能力的重要作用
幼兒的分類能力不僅是其生存所必須的基本生活能力,而且是其抽象概括能力乃至整個認知能力發展的基礎,對于幼兒抽象思維能力、語言能力的培養均具有重要的啟蒙意義。
由于教具數量有限,無法做到人手一份,所以為了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我采用了操作和講述結合的辦法。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當我讓他們講述時,他們總習慣用手指去指具體的教具,或者總是使用“這個”、“那個”等詞匯,不能運用語言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這使我感到培養幼兒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對幼兒的學習同樣的重要。記得,幾年前幼兒園里曾開設一門叫做“3.3.3”的課程。在這門課程中有一類描述學具的游戲。它要求幼兒運用準確的語言,對一個幾何體進行全面地描述。例如:教師從學具盒中取出一個藍色的塑料三棱柱,請幼兒觀察觸摸后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對于同一個藍色的塑料三棱柱,不同的幼兒會有自己不同的描述。以下幾種描述較為典型,如:一、它是藍色的;二、它是一個三棱柱;三、它是一個藍色的三棱柱;四、它是一個藍色的塑料三棱柱。很顯然,第四種描述無疑是最全面、最準確的,因為它同時體現了這個幾何體的顏色、形狀、材質三個特征。幼兒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分類自然也就變得很容易了。這門課程給我的感悟頗深,從中體會出語言的重要性。也就是從那刻起,我開始要求班里的幼兒在平時說話時,必須學會說完整的語句,甚至必要時,我會要求幼兒跟著我重復完整的語句。方法雖然簡單,效果卻很明顯。
三、對幼兒分類能力的培養要順應其發展趨勢,不能急于求成
幼兒的認知是從感知向理論過渡,他們的分類能力發展也是從感知向意義解釋逐步發展的。心理學家對幼兒分類活動發展順序的研究表明,幼兒分類活動的發展是由表面特征到本質逐漸發展的[6]。因此,對幼兒分類能力的培養也要順應其發展趨勢,不能急于求成。最初,我忽略了這一點,力求達到所有幼兒都能一點就通,一說就明白的目的。后來經過游戲實戰,才明白事實并非如此。有一款叫“大風吹” 的游戲,適應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其游戲規則如下:老師說:“大風吹,大風吹!”幼兒說:“吹什么?”老師說:“吹……的人!”隨后幼兒就要根據老師所“吹出的”要求做相應的動作。剛開始,我說“吹男孩”、“吹女孩”、“吹穿旅游鞋的人”……,幼兒都能根據要求完成動作。于是我開始增加難度,如“吹扎辮子的女孩”、“吹穿毛衣的男孩”等等,這時幼兒就開始顯得力不從心了。不扎辮子的女孩站起來了,不穿毛衣的男孩和穿毛衣的女孩也跟著做動作,信息無法正常對接,當然效果也就相去甚遠了。我很生氣,在做游戲之前,我已經提前和幼兒進行過類似的練習了,如:當我說“吹穿紅毛衣并且扎辮子的女孩”時,幼兒都能做出正確反應,可是現在只有二個必要條件,為什么就會出現難度了呢?可以想象得到,游戲在我的怒氣中匆匆結束了,孩子們高漲的情緒也一下子跌到了谷底。
當我的情緒平靜下來之后,我開始了反思,認為出現這種結果可能是因為:第一,幼兒一旦進入游戲角色就會很興奮,往往就忽略了老師提出的要求和規則;第二,老師提出要求后,留給孩子們做出反應的時間較短,中間需要一個時間差;第三,在前期訓練時,我只看到最先做出正確動作,反應快、接受快的幼兒,往往以點蓋面,忽略了其他幼兒,沒有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個體差異。考慮到這些原因后,我對這個游戲重新進行了調整。首先,游戲開始時,我重點強調了游戲的規則,要求幼兒必須按規則參加游戲,對不遵守規則的幼兒要接受停玩一次的懲罰;其次,我在說“吹……的人”時,有意放慢語速,將重點詞匯加重語氣并重復一遍,讓幼兒有充分的時間考慮,從而做出正確的反應;最后,針對幼兒的個體差異,我依據因材施教的原則,進行分組游戲。游戲的難度由每組幼兒發展水平的高低決定,循序漸進,不急于求成,待幼兒能快速做出正確反應后再加大難度。其實,即使幼兒做錯了,也并不可怕,關鍵是要看我們如何對待這個錯誤。我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去強求每次幼兒全部都正確,就算有錯誤,我依然能夠想出辦法讓幼兒在錯誤中學到知識。為此,我特意設計了一個自救環節,請做錯動作的幼兒說出自己出錯的原因,對于正確說出自己錯誤的幼兒就免于懲罰,可以繼續參加游戲。當孩子們再次玩這個游戲時,盡管還是有個別幼兒出錯,但依然能聽到孩子們和老師開心的笑聲!
四、將分類與幼兒的成長生活和游戲相融合,讓幼兒在主動探索活動中體會學習的快樂
維果斯基曾說,游戲情境有助于幼兒最大限度的發揮潛能。通過游戲活動教幼兒分類,可以激發幼兒對分類的興趣,從而讓幼兒快速的進行分類活動。幼兒能在成長生活和游戲中進行自主觀察,探索周圍現象和事物,并且自發參與、自主學習、自由表達,獲得自身的發展,積累有意義的經驗。同時他們也在探索著分類的規律,這有助于他們從錯綜復雜的事物中,找出共性的東西,并分別進行歸類,從而使自己概括的認識客觀事物,因此,幼兒的主動探索活動有助于幼兒分類能力的發展[7]。
最近一段時間,幼兒們都迷上了一個叫做“植物大戰僵尸”的游戲,一下課就圍繞在有書的小朋友身邊,非常熱鬧。一天,上課時間到了他們還圍在一起游戲,我大聲叫他們,依然沒有人理睬我,我只好走過去。“這,這,你們看!”“我又找到了一處!”“還有呢!”……他們玩得如此忘乎所以,以至于我站在他們身后許久,仍沒有引起他們的注意。是什么這么有吸引力讓他們如此著迷?我也把頭伸進去想看個究竟,原來他們在玩“植物大戰僵尸”中找不同的游戲呢!這個游戲可以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我自己也常會玩這類游戲,不找到最后一個不同決不罷休!這個游戲看似很簡單,就是運用比較對照的方法,發現兩幅圖畫中的不同之處。比較是分類的一個基本過程,人們在進行分類時一般都是先對物體之間的相似性和差異性進行比較,再根據比較的結果將物體劃入不同的類別,在物體之間進行比較有助于抽象出類概念成員之間深層的共同特征,促進幼兒分類能力的提升[8]。于是,我有意識地將兩個物體放在一起進行比較,請幼兒運用語言描述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然后再進行分類。這種一石二鳥的做法,讓幼兒擁有了更多的表達機會,同時分類能力也有所提高,效果非常理想,讓我很有成就感。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思維是從動手開始的,切斷了動作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得不到發展。”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也曾說:“解放兒童的雙手,讓幼兒有動手的機會”。動手操作是一種特殊的認知活動,是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進行積極思維的重要手段。幼兒借助手的活動能夠實現和反映其內部的思維活動,讓多種感官改變“耳聽、口說”的學習模式[9] 。布魯納提出“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學具操作,為幼兒提供更多的動手機會,引導幼兒把操作與思維聯系起來,促進他們的思維發展,提升操作的思維價值。因此,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指導下,我們要敢于突破傳統的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勇于創新和探索,讓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充分享受知識帶來的快樂!
參考文獻:
[1] 李紅艷,向宏偉.淺談幼兒分類能力的特點及培養[J].時代教育,2008,(10):288-289.
[2] 王文忠,方富熹.幼兒分類能力發展研究綜述[J].心理學動態,2001,(3):210-214.
[3] 林園.試論《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主體性教育思想[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中小學教育,2011,26(9):118-119.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EB/OL].http://www.edu.cn/20011126/3011708.shtml
[5] 周覓.兒童知覺辨別和分類能力發展的研究[J].沙洋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12(2):9-11.
[6] 張天寶.基礎教育新概念——主體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46-49.
[7] 曹文靜.主題探索活動中幼兒分類能力的培養與發展[J].石河子科技;2005,(5):29-31.
[8] 車敬上,邢強.幼兒分類能力的發展特點及其培養[J].教育導刊,2011,(3);29-32.
[9] 張秀.數學活動因操作而精彩[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幼教研究,2009,(2):26-27.
Research on the infant cognitive education based on the classification ability development
ZHANG Cui-li 1, LIU Quan 2, HONG Ge 2, CHEN Pei-wen 3
(1.Xinyuan kindergarten, Inner Mongolia Baotou city,Baotou 014030,China; 2.Erdos college,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Erdos 017000,China;3.College of life science,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Erdos 010021,China)
Abstract:As a basic cognitive ability, penetration in the cognitive activities of all the children in the world, is the basic way to learn.The basic theory and method of application of classification ability, to the Inner Mongolia Baotou Xinyuan kindergarten for the classification ability of child development and children's cognitive education influence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lassification can help children form, extend and enhance the experience knowledg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ability.Therefore, cultivating the ability of classific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is very important.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ducation of children cases of other minority areas develop the research can.
Key words:classification; cognitive ability; game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psychology
[責任編輯 杜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