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第43屆世界經濟論壇(又稱“達沃斯論壇”)在瑞士東南部小鎮達沃斯開幕。與以往悲觀的氣氛不同,2013年以“為持久發展注入活力”為主題更顯樂觀。雖然歐元區經濟仍陷于困境中,但歐債危機已經不是論壇最激烈的焦點話題,與會經濟學家普遍認為,歐元區崩潰的可能性很小,盡管仍然需要進行改革,但世界經濟的最大問題已不再是歐債危機。
雖然金融危機帶來的恐慌情緒正在慢慢消退,但風險仍在,在對未來看好的同時,還需繼續尋找經濟新的增長點,促進世界經濟盡快走出低迷,實現健康持續的復蘇。
全球經濟增長前景好于去年
德國央行前行長、瑞銀集團董事長阿克賽爾·韋伯在論壇上表示:“這場金融危機是上世紀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經濟沖擊,我們的起點很糟,但我們正在取得進展。世界經濟已經在復蘇,多數市場已出現起色。”
像阿克賽爾·韋伯這樣對2013年全球經濟增長形勢抱樂觀態度的會經濟學家不在少數。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副總裁朱民表示,“如今的全球經濟形勢與一年前相比已有所改善,歐元區崩潰這一尾部風險已經消退。”
持此觀點的還有全球最大管理咨詢公司之一的埃森哲公司全球戰略總裁馬克-斯佩爾曼,他認為全球經濟很可能在2012年就已經見底,2013年將優于去年。“這主要是因為美國經濟前景更加看好,歐洲經濟雖然不會顯著復蘇,但太大的下行風險已不存在,而中國等新興經濟體也將保持較快增長速度。”
IMF日前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預測,2013年,抑制全球經濟活動的因素預計將消退,全球增長將加快。IMF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平均增長率將達3.5%,高于2012年的3.2%,但比該組織去年10月的預測低0.1個百分點。其中,預計美國今年將增長2%,明年增長3%;在歐元區,盡管尾部風險已降低,外圍國家主權融資狀況改善,但IMF仍然將歐元區增長預測下調了0.3個百分點,預計2013年將收縮0.2%。同時,IMF預計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今年將增長5.5%,中國今年仍將維持8.2%的高速增長。
“美國正在復蘇,歐洲風險消退,中國仍在正軌,我們有理由感到樂觀。”巴林經濟發展委員會首席執行長Kamal bin Ahmed表示。不過,即使世界經濟發展正逐漸走向良性,但要在短期內出現大的反彈可能性依然很小。馬克-斯佩爾曼表示:“全球經濟近幾年內難以回到2003年至2007年期間快速增長的‘黃金時代’,形勢的改善將是一個緩慢和逐漸的過程。”
債務苊市幾的影響正在談化與往屆的達沃斯論壇一樣,歐債危機依然是必被討論的話題,但不同的是,在本屆論壇上,各方在提及歐債危機時并不似往年那般憂心忡忡,而是抱著更加輕松的心態討論歐元區經濟如何復蘇的議題。
隨著去年歐洲央行推出全新的債券購買計劃,承諾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無限購買債務危機國國債。伴隨著國債收益率下降、歐元回升、股市上漲等等,歐債危機的表面病癥逐漸消退。
正如歐洲央行行長吉拉德所說:“2012年是值得記住的一年。在2013年,一種相對平靜的狀態重新回來了。”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總裁拉加德表示,“歐洲面臨著問題,但歐洲的命運在煙霧中閃光,我對歐洲的未來十分樂觀。”投資大師索羅斯更直言,歐債危機已得到控制,并接近結束,未來歐元將保持上升動能。雖然德國總理默克爾仍持謹慎態度,認為目前歐債危機解除警報還為時尚早,但對歐債形勢表示有條件的樂觀,她表示,“歐洲央行的措施使市場變得平靜。”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歐元區經濟形勢趨于平穩,但歐元區經濟復蘇乏力仍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風險因素之一,尤其是分別將于2月和9月進行的意大利和德國大選也將給歐元區經濟形勢的穩定帶來影響。
歐洲最大管理咨詢公司之一的羅蘭貝格管理咨詢公司創始人羅蘭-貝格也指出,歐元區經濟只有到2015年前后才有可能真正復蘇。
同樣存在債務問題的美國經濟也是本屆論壇關注的焦點之一。與會專家普遍認為,美國嚴重的財政不平衡可以與歐債危機的影響并列,是最有可能造成全球經濟動蕩的主要因素之一。
馬克·斯佩爾曼表示,政治僵局使美國的財政問題幾乎不可能在一兩年內徹底解決,但很明確的一點是,美國不會允許這些問題給其經濟帶來實質性干擾,兩黨在今年達成短期政治妥協的可能性很大。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詹姆斯-特利表示也認為美國近期還將面臨再次提高債務上限的挑戰。“屆時如果兩黨不能在提高債務上限、削減政府開支等一系列問題上形成共識,美國經濟又將陷入麻煩。”
中國經濟備受矚目
相對于發達經濟體的不確定性,新興市場經濟體無疑是全球經濟的一大亮點。IMF的數據顯示,發達國家經濟實力正在下滑,新興經濟體影響力正在上升。10年前,按現值美元估算,美國占全球經濟總量的32%,發達國家整體所占比例是80%。2012年,美國的比例已經下降到22%,發達國家整體下滑至62%,而亞洲發展中國家比例從8%上升為18%。
由此可見,發達國家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在持續減弱,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經濟體正日益成為應對快速變化的后危機世界中諸多問題的主要角色。
在本屆達沃斯論壇上,一場名為“中國的增長環境”的主題論壇拉開了所有議程的序幕。據會議的統計,在150多項討論內容和會議文件中,涉及中國的就有上百項。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近年來,中國對全球經濟的貢獻率一直保持在40%以上,因此中國經濟快速增長期、中國投資環境和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都是全球高度關注的話題。在展望2013年中國經濟形勢時,與會專家一致表示,中國經濟快速增長期并未結束。
對中國經濟前景頗具信心的與會者不在少數。詹姆斯-特利表示,“雖然對中國經濟增長預期降低了,但我們依然看好中國經濟的增長前景,今年甚至有可能會有一些‘驚喜’,實現8%以上的增速。”馬克·斯佩爾曼認為,城鎮化、擴大內需等因素在未來五到十年將繼續推動中國經濟以7%至8%的速度增長,而且中國的決策者已經制定了非常清晰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和經濟轉型戰略。
還有一些與會者認為,中國經濟在增長的同時,還面臨著挑戰和風險。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表示,中國正在由出口制造業和固定資產投資的單一主導型經濟,轉向國內消費帶動經濟增長。談到2012年GDP增速創近13年最低,他認為,當前經濟增速略有放緩的狀況不足為懼,事實上,到了這個階段,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持續狀況才是值得關注的問題所在。中國現在注重增長質量,并將更加關注能源效率和環境保護。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指出,中國經濟已完成軟著陸,現在正處于恢復階段。地方政府的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地區居民到城市移民帶來的住宅建設將促進經濟增長。他認為,如果政府和銀行系統能夠避免增加政府支出引發的高額借貸,避免投資過熱,今年的增長速度將達到8%至8.5%,并為未來幾年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快速的城鎮化步伐已成為了世界關注的焦點。根據“設計智能城市”分論壇上的一份報告,到2025年,世界將出現12個新興特大城市,其中有7個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