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2月4日啟動的大反彈,滬深股指累計上漲達到25%左右。指數大幅提升,不少投資者發現,自己的腰包沒同樣鼓起來。究其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中小投資者不愿意配置諸如銀行、證券等大藍籌。而本次反彈恰恰是這些大盤藍籌股漲幅居前,多數小盤股表現較差。滬深30時旨數同期漲幅超過30.09%,而多達78.65%的股民跑輸大盤。另一項調查顯示,23.43%的股民承認在此輪行隋中“不賺反賠”。
為什么股市跌了賠錢“人人有份”、漲了卻不能“陽光普照”呢?熟悉中國股市的人都知道,我們的市場流行的是主題投資。本輪漲勢集中于金融、地產等指標股,銀行、券商、保險、汽車、地產等輪流推動大盤上漲,航母指數、3D打印指數、衛星導航指數、新能源汽車指數、PM2.5指數、高端制造指數、蘋果指數等題材概念股不斷風起云涌,股市的“二八效應”表現得相當充分。在指數逼空的表象下,卻有6成個股跑輸了大盤,還有部分股票反而逆勢下跌。
在這種“輕指數重個股”的階段,靠的就是把握主題。當前市場信息量非常巨大,為主題投資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兩會臨近也將進一步提升市場對于政策出臺的預期,并激活新一批的題材概念。因此,蛇年依然將是“主題時間”。在連續的上漲之后,特別是目前銀行股高高在上、地產股搖搖欲墜之時,誰將成為新一輪的反彈主線?分析人士都指出,節能環保、國防軍工兩大主題概念有望持續逞強,農業現代化主題也有較強的上漲空間。
很多投資者會認為,前期自己的股票沒漲,這下也該輪到它們了,如果這時候貿然拋棄,一漲起來又要踏空。其實不然,這就是筆者想與股民分享的——中國股市還有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強者叵強”。價格再高,也不是不漲的理由,因為還可以漲得更高。很多沒受市場追捧的股,趴著就紋絲不動,而受到市場追捧股節節攀高,勢如破竹也毫無懼色。就以“霧霾概念”為例,環境問題不斷牽動人們的神經,公眾對于環境突發問題、環境保護的關注度持續攀升,政策也陸續出臺、各種加強監管的措施也不斷推出,正好為“霧霾概念”滾雪球式大爆發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然后,我們看到這個板塊整體漲幅超過60%,很多板塊腳都沒挪一下。這就是強者叵強的道理。
其實中國的股市缺乏確切的規律,沒有一個穩固的投資方法,題材總是變來變去,讓人猝不及防,經常會出現“一拋就漲、一追就跌”的怪圈。就算是跟著漲,投資者也會拿不住,這就是為什么中小投資者總是弱者的原因。其實,炒股應該注重市場文化,只能去理解這個文化才能洞察市場的風向,才能自如地掌握自己的投資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