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尤其是最近一個時期,管理層在引資入市方面捷報頻傳。繼QFII審批加快、QFII額度提高、批準香港2700億元QFII額度之后,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又于1月29日在臺灣參加兩岸首次“金證會”期間敲定了臺灣1000億元RQFII額度的試點事宜。借此東風,住房公積金入市一事,又再次被舊事重提。
從中國股市的長遠發展來說,股市確實需要住房公積金這樣的長期資金入市。不過,就當前股市的現狀來看,管理層的眼睛不能只盯著人市資金問題,總是試圖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或途徑,讓更多的資金人市,甚至就是住房公積金、養老金這類不能承擔太大風險的資金,也要千方百計讓它們入市。
在這個問題上,證監會不妨換位思考一下,住房公積金入市能夠得到什么好處。住房公積金存在銀行里確實面臨著資金貶值的問題,但進入股市就能實現資金增值嗎?實際上,郭樹清出任證監會主席以來,就多次強調低收入者不宜炒股,一直到最近,在2013年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郭樹清仍然還在強調低收人者和靠養老金為生的人不太適合在股市投資。郭樹清之所以一次次作出這樣的表態,顯然是因為股市存在較大投資風險的緣故。既然如此,同樣不能承擔太大風險的住房公積金,管理層為何要急于將其拉人股市呢?
而且在住房公積金入市的問題上,也必須尊重私人財產,不能慷私人財產之慨。因為住房公積金是私人財產性質的資金,不是有關管理機構或證監會說入市就能人市的。住房公積金愿不愿意用于炒股,盈利的收益如何分成,投資虧損由誰負責,這必須事先征求廣大繳存人的意見。否則,以強權的手段強制住房公積金入市,這是侵犯私人財產的行為,是一種犯罪。所以,在住房公積金入市的問題上,絕對不能搞長官意志。目前在中國的土地上,還沒有哪一個長官是能拍著胸脯說住房公積金投資股票可以穩賺不賠,還沒有哪一個長官能對住房公積金的投資損失負責。所以在住房公積金入市問題上,管理層必須聽取繳存人自己的意見,而不能在住房公積金入市的問題上做出踐踏國家法律的事情。
當然,在住房公積金入市的問題上,管理層的一番好意也是應該得到肯定的,那就是希望住房公積金人市實現保值增值。但就目前的股市來說,要實現這個愿望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通過打壓股市讓某些資金進場抄底,這是A股市場的一大惡習,也是損害投資者利益的做法。這種做法也不能長期保證住房公積金的保值增值。而要實現住房公積金長期的保值增值,管理層就必須為投資者創造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比如,改變中國股市圈錢市定位,讓股市從圈錢市轉化為投資市,投資者進行股票投資可以得到必要的投資回報,其回報率至少要高于同期銀行存款利率,而且股市能切實保護廣大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實際上,這些才是管理層目前最應該做的事情。
因此,就目前的A股市場來說,管理層的眼睛應該盯著的不是入市資金問題,而是“圈錢市”給A股市場帶來的諸多損害投資者利益的實質性問題。如果解決了這些問題,住房公積金入市,甚至養老金入市,就都不成其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