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新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之一就是學習方式的轉變,要大力推進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這是信息時代的需要,也是孩子們的需要。
【關鍵詞】信息化 思想政治 教學方法 高效課堂
2012年12月筆者有幸參加了江蘇省信息化教學能手大賽,并榮獲了大賽思想政治組一等獎。大賽期間,本人有幸欣賞了幾位優秀政治教師精彩的課堂教學,受益匪淺,收獲頗豐。賽后結合自己的課堂體驗,尤其是對當前熱議的高效課堂的流程和教學方法,有幾點自己的感悟與粗淺看法,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重視導入,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
托爾斯泰曾說:“成功的教學所必須的不是強制,而是如何開始就激發學生的興趣。”良好的導入,能創設學習情境,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探索求知的欲望,特別是大型的優質課或者公開課,因為教師與學生之間是陌生的,良好的導入就是學生和聽課老師認識授課教師最好的介紹信,能給彼此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對于教師自己也是一種鼓勵,能增強自信,充滿激情的展開后面的教學環節。
那么,思想品德課的導入應該如何設計呢?我有三個建議:第一,時效性。要注意時間安排不可過長,以免影響后面的教學,同時要注意聯系社會生活熱點問題,不要總是談那些老舊的話題,政治講究的是要與時俱進;第二,趣味性。要出彩必須有亮點,要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當前信息化、數字化時代,現代教育技術給我們的教學帶來深刻變革,這種集文字、聲音、圖片、色彩、動畫、影視等為一體的表現手法,更有利于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的興趣;第三,目標性。導入是為完成后面的課堂教學服務的,不論形式和方法如何,必須緊密聯系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不能跑題。
本次江蘇省教學能手大賽筆者所授內容為蘇教版七上第十二課《學習新天地》里的“學會探究”一節。在上課前,我先利用多媒體展示了世界十大未解之謎的圖片,激發學生興趣,進而提問,生活中你有哪些感興趣的問題,學生很快聯想到了社會和生活中關注的很多熱點話題,比如:有世界末日嗎?為什么有世界末日的說法?有沒有鬼魂?怎樣讓自己變得聰明……教師再及時引導:你想不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怎樣才能探索出他們的答案呢?引入本節課學習內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結構清晰,有條理的課堂更有效率
新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之一就是教學方式的轉變。傳統的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結構是“提問——講授——小結——練習”四段式教學過程和方法,這種教學方式,目前受到很多專家和教師的非議,需要改進。新課改要求把學習變成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發展和提升的過程,但是筆者認為這些要求并非完全讓學生在課堂“為所欲為,隨心而欲”,教師作為一節課的“總導演”,理應把握課堂教學的節奏,傳統的教學結構也并非完全沒有可取之處,我們需要做的是優化教與學的方法,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而清晰科學的教學結構更有利于學生接受和掌握知識。
在“學會探究”這節課里,我設計了三個學習環節,分別是“體驗探究”、“認識探究”、“運用探究”三個環節,而且我在每個環節都精心安排了師生互動活動或游戲,這樣的結構符合初中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在開心快樂的氣氛中,清晰而準確地把握住了這節課的知識點,并在實踐中形成了能力。
三、與時俱進,用現代教育技術展現多彩課堂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要大力推進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這是一個新的要求,同時也是時代的需要。
新課改要求教學內容不要再局限于書本知識,我們使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就是要密切聯系社會熱點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大膽開發多媒體、網絡等教學資源,以更加形象化、具體化、真實化的方式重現社會生活現象及問題,從而引導學生通過分析發現矛盾,探究解決矛盾的方法。傳統的方法比如采用小品、討論、演講、辯論、調查、采訪等也能提供一些信息輔助教學,但是相比而言現代教育技術諸如MTV、視頻錄像、FLASH動畫、電子白板、網絡查詢等形式的信息量更大,更形象、更開放。
但是信息化教學,不是大規模的聲光電素材的簡單累加,不是說現代教育手段用的越多越好,應該是寧可少而精,不可濫用現代教育技術。本次教學能手大賽,所有選手都使用了諸如電子白板等現代教育技術,但是在有些老師的課堂里,現代教育技術的使用很生硬很牽強,不能與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活動有機的融為一體,甚至給人感覺不是在教學,而是在講解如何使用現代教育技術一樣。這樣的課堂實際上是“穿新鞋走老路”。
筆者在教學“學會探究”一課時也大量使用了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但是我更注重于現代教育技術與傳統教學方法的有機結合。例如在“體驗探究”的環節中,我借助于現代教育技術的實物投影儀,把一個有趣的實驗 ——“在裝滿水的杯子里放回形針”展示給同學們,實驗是隨機選幾名學生來做的,但是借助實物投影儀,要求他同學認真觀察現象,這樣所有的同學都參與進來了,當實驗中,杯子里的水即將溢出時,幾乎每個同學都表現出了緊張和吃驚的表情,課堂氣氛和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全給帶動起來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信息化教學所用的現代教育手段未必都是電子白板、PPT課件、投影儀等,所有的信息化工具都可以為教學所用。例如在“運用探究”這一環節中,學生對于解決問題的方法已經得到了答案,那么我們就可以借助于信息化工具來實踐一下。課堂上學生對于“裝滿水的水杯為什么還能放入很多回形針?”這一問題的答案感到疑惑,我就設計了一個現場解決問題的辦法,那就是用手機現場給一位物理老師連線(當然要事先給這位老師講明),讓學生自己來現場咨詢,這種方式學生感到很新奇,都躍躍欲試,物理老師的解釋也很精彩,把本節課推到了一個高潮。緊接著聯系當前的社會熱點,播放“南京申辦2014年青奧會和南京周邊夏季焚燒麥秸導致霧霾天氣”的視頻,學生很快發現了問題和矛盾,然后就讓他們分組討論解決問題的辦法,同學很快想到了找專家咨詢和網絡查詢等辦法,并通過實踐,制定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將課本知識成功轉化成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是與社會聯系最為緊密的學科之一,也是直接為學生生活和社會服務的學科,它應與時俱進,與信息化技術的進步以及學生思想覺悟的發展融為一體。教師也要加強現代教育理論和技術學習,充分理解并真正意識到現代教育技術是教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進一步推動推動教育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 顧德美.《現代教育技術在政治教學中的應用》.
[2]《考試周刊》,2011年86期.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柳泉鎮中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