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技術是當今信息技術領域發展最快、最活躍的技術,計算機多媒體能向學生提供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感性材料。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多媒體在對地理信息的記憶儲存、判斷,常規地理事物的形成、發展過程,特別是對地理的動態模擬以及及時了解世界最新的地理知識,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等方面,具有其他教學媒體無法取代的重要作用。地理教學由于涉及的知識面廣,知識點多且分散,教師如果仍采用“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教材一張圖”的傳統教學方式,不接近、融入學生,將難以被學生所接受,授課的效果也會受到相應的影響。在新課程背景下,發揮多媒體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作用,真正達到提高地理教學質量的目的,是一個具有重要研究價值的課題。而我們把多媒體技術運用在教學過程中,具有其他教學方法不可取代的優勢。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上學生有了學習興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傳統教學中,學生在學習地理前熱情高漲,但在上課的時候教師只講一些純文字化的東西,學生抄寫黑板上的內容作為筆記,那就顯得枯燥無味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受到相應的影響。如果我們利用多媒體創設出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變無聲為有聲,變靜為動,吸引學生注意力,自然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授《“絲路咽喉”——甘肅省》時,首先讓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瀏覽甘肅省的相應的圖片、文字說明等,形象的展示甘肅省的主要特色、風土人情、民俗、自然景觀、人文景觀、主要物產等。同時,讓學生們通過各種資料,圖片,音頻和視頻仔細分析。在課件里還可配以相應的練習,在課堂上進行考查。圖像顯示模擬逼真,渲染氣氛,創造意境,這樣有助于學生提高和鞏固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調動學習積極性。教學設計中恰當運用多媒體動畫、結合有趣的圖像和絕妙的聲音輔助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動力,從而主動、自覺、積極的去獲取知識。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有利于突破教學重難點
每一堂課都有教學重點和難點,在實際教學中,由于時間、空間的限制,加上學生閱歷匱乏,以及認識世界能力有限,每節課的重難點,有時單靠老師講解,學生理解起來很費力。計算機可以有效地整合文字、圖形、聲音、動畫等影、音、文字信息,為學生創造一個三維立體空間與時間可以前后推拉的立體時空型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習效率。就地理學科的特性而言,有許多內容是非常吸引人,但又難以通過蒼白的語言、簡單的掛圖來完成的,平面教學手段的缺點顯現無余。,地理對象的復雜性、抽象性、廣闊性、漫長性和認識上的間接性,我們不可能全部親身經歷或一一直接進行觀察,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解決地理教學的這些難點。例如,學習《地球的運動》一課時,我們可以為學生創設這樣一種情境:伴隨著動聽的音樂,一顆藍色的星球由遠及近向我們“走”來,一下就吸引了學生的目光。隨著一幅幅動畫的展開,地軸傾斜的方向和角度、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晝夜長短的變化,這些教學中的難點內容,無需教師費口舌,就都非常清楚地呈現在學生眼前。諸如氣候類型、氣候特征和資源狀況、地形類型及特點等等教學難點,利用多媒體技術都能有效地突破。既增加了直觀性,又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從而突出重點、淡化難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有利于實現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初中地理尤其是八年級地理課程學習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之一是讓學生從祖國錦繡山川的壯美中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從祖國燦爛的古今文化中更加增強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從當前的資源匱乏、污染嚴重等問題,樹立危機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這就要求在地理課程學習中,要將學習知識、發展能力和培養情感有機地結合起來,寓思想教育于中國地理教育之中。多媒體課件能夠渲染氣氛、創設情景、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能夠根據教學需要采集和編輯錄像、VCD的內容在適當的時候播放,能夠配以文字、旁白,使學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如在學習“沿海萬里行”和“黃河萬里行”這兩部分內容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陸續播放“祖國的心臟”——北京市,“祖國的寶島”——臺灣省,“繁華都會” ——香港特別行政區,“海上花園” ——澳門特別行政區,“絲路咽喉” ——甘肅省等篇目的圖片、視頻文件、音頻文件。學生在不知不覺間已被祖國錦繡的大好河山所吸引,臉上洋溢著向往、陶醉、自豪的神情,激發出了他們的愛國之情。
綜上所述,多媒體技術以它特有的強大功能,突破時空限制,將一些抽象、枯燥的地理知識變得直觀生動,它不但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利于突破教學重難點,增加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能力。中學地理教師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要及時了解它在生產、生活、社會、軍事、科技等各個領域的應用,更要了解地理信息技術的最新成果及發展動態,學習和掌握一定的地理信息技術,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地理信息技術素養,在新課改中更好地運用地理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作者單位: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