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綜合性學習與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并重,它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與其他學科的溝通,課堂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尤其注重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語文教科書的延伸和重要補充,它主要著眼于學生綜合運用漢語的能力以及人文精神等全方面的語文素養的培植、深化和提升。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內容結構、組織形式、學習方式具有整合性、開放性、跨學科、跨時空等特點,其適合在課堂外的廣闊時空的“大課堂”里展開。
綜合性學習的內容非常豐富,可以涵蓋語文學習和生活實踐的方方面面,泛指在課內外進行語文學習的各種活動方式,既包括傳統意義上的聽、說、讀、寫、書,也包括參觀訪問、辦報辦刊、演課本劇、開故事會等,還包括課外語文興趣小組的活動以及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圖書館進行語文學習等等。除了結合語文學習確定綜合性學習的內容以外,其學習內容可隨著年級的升高、活動范圍的擴大,由校園向家庭、社區、自然、社會擴展。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有學習和研究價值的、有助于語文素養形成和發展的、力所能及的主題,都可以作為綜合性學習的內容。
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我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借此來拓寬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一、在合作中進行語文綜合性學習
蘇霍姆林斯基說:“成功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教材中有很多文本,我們可以以課本劇的方式表現出來。課本劇的表演能培養學生的想象、編排和語言創作、情感的協調表達能力,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重要內容。我經常借助課本劇的表演,拓展學生施展各自才能的天地。如在教學時,學生編排了課本劇,把敘述的段落表演出來,并且按自己的理解配上語言動作,與課文相輔相承渾然一體,活靈活現的展示了文本無法表現的精彩,他們表演與觀賞時所獲得的成功享受不正是人生難得的體驗嗎?
編劇的過程,無形地拓寬了學生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加強了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整合,使語文與生活的聯系更加緊密,讓學生在感興趣的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學生在相互的表演合作中相互發掘優點,贊美褒揚,賞識關愛,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提高了孩子們的自信心。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鍛煉了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實施的能力,更令人高興的是,有的同學還主動在隨筆中寫下了參與活動的心得體會,使學生逐漸獲得語文實踐的能力。
二、在實踐中進行語文綜合性學習
綜合性學習重參與,重體驗,重語文實踐活動,所開展的活動要富有文化意味、文化內涵。在人人參與、全程參與之中,在豐富多彩的自主語文實踐活動中,體驗什么是綜合性學習,怎樣進行綜合性學習。如果把人的心靈比作花朵,那么生活經驗與社會實踐則是心靈之花賴以生存的陽光雨露。在學習文本的同時,可以讓學生走上街頭,走近熒屏,走到圖書館,走進網絡,搜集資料,篩選、分類、編排,編幀設計,制作成手抄報,設計黑板報,策劃班報班刊……在辦報辦刊的過程中,學生要摘抄、記錄,這些知識或從電視中看到的,或從電臺中聽到的,或從生活中采擷的或剛剛從學校觀察到的……促使學生練聽、練說、練寫;他們還要學會剪接報刊資料上的精華,并對這些資料進行合理的編排和美化。這一環節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能動作用,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并且有利于學生知識的整合。欣賞著那一張張獨具慧心的手抄報,從中不難感受到每一篇作品都閃爍著同學們智慧的結晶、合作的愉悅和分享的快樂。
在實踐中,學生去親身經歷,去直接體驗,去發現問題,去解決問題……學習過程中獲得的樂趣,得到的感受、體驗,習得的方法,形成的能力是可以讓每一個學生受益終生的。學生人人有參與的欲望,個個有動手的機會,次次有成功的體驗,大家樂此不疲。這樣的辦報辦刊活動既豐富了學生的業余生活,又發展了語文的綜合運用的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三、在體驗中進行語文綜合性學習
學生的現實生活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源泉,蘊含著自然、社會、人文等豐富的課程資源。一切語文課程資源均可為綜合性學習所用,廣闊的時空均可成為綜合性學習的課堂。活動時要注重引導學生在體驗中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重視學生的情感激發和牽引,把情感的價值引導和學生的獨特感受有機地結合起來。如果我們從當時、當地的實際出發,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就能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上有所收獲。
家鄉揚州,人杰地靈,是一個地方特色鮮明、文化色彩濃厚,洋溢著時代氣息的城市,讓學生通過講民間故事,找詩詞歌謠,賞喜愛的楹聯,夸家鄉特產,寫迷人的景點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在實踐中體驗、領會、感受到揚州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美妙燦爛。
語文綜合性學習應來源于生活,從現實生活中汲取營養;又服務于生活,超越于生活,引領與規劃學生成長。如此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就達到了“語文生活化、生活語文化”的效果,將課堂學習體驗與實踐體驗一脈相承,相得益彰,加強了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四、在整合中進行語文綜合性學習
在綜合性學習時要積極運用網絡技術等手段,以拓展綜合性學習的時空范圍,提高實施水平。對網絡的濃厚興趣是激活學生學習的“導火索”,是使學生樂此不疲、主體飛揚的絕佳“興奮劑”,是使學生飽食精神食糧的上好“調味劑”,更是學生網絡閱讀能力培養的“催化劑”。
利用網絡資料,把學生帶進真實的生活場景。我讓學生通過快速閱讀網絡教材,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利用網絡教材提供的圖片、影像、文字資料自行解決問題。學生通過網絡閱讀,能夠在腦海中再現課文中的真實場景,去感受、品味課文。同時,我要求學生從中選擇自己所喜歡的話題,進行更深入的材料搜集與整理。此步驟完全尊重學生的自主性,激發其創造性,使整個過程都充滿著探索的熱情,享受著成功的喜悅。這種“超媒體”的閱讀方式,使閱讀與感受、體驗結合在一起,將閱讀的觸角伸向更廣袤的空間。
學生在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會自主進行學科知識的整合,進行知識間的相互遷移,使多元信息與語文的人文性相碰撞交匯,有效地培養學生搜集資料、處理信息的能力,又煅煉了學生口語表達、組織協調、團結協作等諸多能力,為學生將來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綜合性學習的內容和形式是多樣的,遠遠不止我所嘗試的這些。在學習方式上,綜合性學習既有接受學習,又有探究學習;既有個體學習,又有合作學習;既有以查閱資料為標志的借助書報、網絡等媒體的學習,又有以觀察、調查為標志的在實踐中的學習。在學習途徑上,不分課內、課外,涵蓋學校、家庭、社區乃至自然界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我們應該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將語文學習與其他學科巧妙融合,有機滲透,將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與家庭、社會生活相結合,開展以學生為主體,融實踐性、自主性、趣味性、創新性為一體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讓孩子們樹立自信,培養興趣,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在綜合性學習中讓童心的翅膀翕然張揚、自由飛翔。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楊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