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職業學校是培養具有一定專業技術、技能的實用型人才,所以學校開設的文化課程對學生的專業發展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數學是中職學校的主要基礎課程。教材是教學內容和方法的知識載體。教材的編寫是否科學,是否適合中職學生的特點,必將對數學教學產生深遠影響。本文就從分析今年使用的中職的數學新教材一年來的實際入手,并從新課改的視角,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計算器應用等幾個方面對現行新教材特點進行了解析。
【關鍵詞】中職數學 數學新教材 新課改 特點 中職生
數學是中職學校的重要基礎課程,各專業課教學對數學知識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依賴性,教材是教學內容和方法的知識載體。教材的編寫是否合理科學,是否適合中職學生的特點,直接影響著中職生的發展。今年使用的數學教材是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國家規劃的新教材。根據“教學大綱”的對教材內容結構要求,分為基礎模塊、職業模塊和拓展模塊共五本。相比與老教材確實有很多改變,本文就對這些改變結合自身使用過程中的經驗談談這些改變對于教學的幫助。
一、淡化理論,強化了應用,體現中職培養目標特點
新教材努力體現中等職業教育“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遵循職業教育教學規律和中職學生的素質特點。中職生的培養目標是專業性的應用性人才,直接面向社會。中職的學習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進一步的知識學習,主要是承接義務教育后的基礎性學習。二是技能學習,包括在實際生活中和學習中的應用。這要求我們的課程必須是系統的,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與之前的老教材相比淡化了理論,強化了應用,重視了理論聯系實際。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在很大程度取決于中職教育中數學化水平。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現在的數學教育過于死板,因此新教材淡化材料的邏輯組織,減少了理論推導,增強了數學知識的應用,強化了學生用數學的意識。新教材從概念的引入到相關知識的應用,再到課后習題的鞏固,都注意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與社會生活,幫助學生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去觀察、分析日常生活現象,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突出學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函數的實際應用舉例這一節,老教材中在處理這以問題時內容例題都過于單一,而新教材中例題充分發揮了函數三種表示方法的。同時增加了在生活、生產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的分段函數,通過幾道例題和練習加以學習和認識,這樣讓學生把學習的函數知識充分的應用到生活中。
同時結合職業教育的特點,為了讓數學課更進一步的與專業知識結合,教材分為基礎、職業和拓展三個模塊,其中職業模塊包含“工科類”和“財經商貿與服務類”。這不像老教材,所有專業學習都一樣,體現不了專業的差異性。例如在財經專業中,學生在學習企業盈虧平衡分析時要用到成本函數、收入函數與利潤函數,因此財經專業教材時安排成本函數、收入函數與利潤函數等相關數學內容,便于財經專業學生的學習。
二、結合中職生的特點進行教學內容的改變
由于這幾年的高校擴招,高中的分數線不斷減低、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因此進入中職的學生,文化基礎相對薄弱,尤其是數學學科,他們不僅存在知識上的缺陷,大多數學生學習數學的動機不強、興趣不濃、信心不足。因此新教材降低了教材的難度,注意了初高中內容的過渡和銜接,很多內容都是在復習初中內容的基礎上,融入了新的數學內容。例如新教材基礎模塊的上冊里,還增加了關于預備知識這一附錄章節,主要都是復習初中里的一些基礎知識:因式分解、分母有理化、根式的運算等等。這都是我們學生最薄弱的環節,現在可以幫助他們打好學習中職階段數學知識的基礎,順利的與課程前幾章內容斜街,這樣不僅有利于彌補學生知識上的缺陷,還可以有效消除他們心理上的障礙,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習的信心。
在中職學校有許多學生認為數學這門學科一點用處也沒有,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新教材對以往的內容進行了一定的刪減,減少了一些陳舊的、純理論的知識。例如對于老教材中的邏輯用語,像其中的德·摩根(De Morgen)定律,對于后面的教學內容沒有很大聯系,也不符合中職教育的特點,因此新課程進行了刪減,只留下了充要條件這部分內容。另外老教材里是先介紹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分解因式方法,然后在函數章節里又學習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圖像法。分解因式法有很大的局限性,過程復雜,根本不具有實用性,并不為今后的教學所采用。而且在以往的教學當中發現很多學生每每在學習了這種方法后造成了解題定式,反而不習慣于常用的區間法和圖像法,這樣的教材設計不但造成了知識的分離,更增加學習的難度,因此新教材中刪減了這部分內容,直接學習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圖像法。對于我們的教學有明顯的幫助,學生學習起來也輕松不少。
此外在教學中我還發現大部分學生對課本中有些定理公式的證明,還很難以接受理解。比如解析幾何中關于直線方程的推導中職生學習起來還是很有困難,他們更習慣于利用直線方程解題,所以我覺得新教材對于有些教學內容還可以再刪減,進一步的降低難度,此時我們可以簡化或忽略證明過程,更多的通過舉例說明,加深對性質和定理的理解和運用。
三、改變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和教學方法
新課改強調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一般專業課教學時都采用“先動手,后理論,再做題”的教學方法,數學課雖然不能像專業課一樣,但是在引入新概念時,可以介紹概念的形成過程或背景,也可以以生活中的實例或以數學內在的矛盾提出問題,引入概念。因此問題情境引入的學習方法是這次新教材的一大特點。新教材對大部分章節的知識點,首先是提出問題或者給出某個實際現象,然后給予具體問題進行分析求解,其次是根據具體問題抽象出新的知識點,再對知識點進行一般的性質討論,最后進行必要的數學訓練。這樣最能喚起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的參與意識。但由于中職生的數學基礎很差,沒有養成思考問題的習慣。因此我們不但要善于提出問題,還有義務培養學生思考問題。這樣不但有利于學生的積極參與和思考,而且使得學生有機會在思考中不斷修正錯誤,開拓思維。
例如,新教材中“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這一節由一個非常有名的關于象棋的趣味數學小故事引入,記得當時學生在津津有味的聽過這個故事后對這一節的內容有超乎尋常的興趣,都急切的想知道國王到底承諾獎賞給達依爾的麥粒數是多少?這節課無論從學生參與廣泛程度還是教學效果都比以往使用老教材要得到很大提高。因此,以問題引入的形式教學,可以增強中職生的參與學習的意識,并且讓他們在思考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當然對于課本中在新課教學中提出的問題也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否則,達不到效果。
在平時的教學中發現,中職生很多時候不喜歡數學,是因為數學過于枯燥等很多非智力因素造成,對于中職生的教學方法不僅僅就靠這一點,很多時候,要求我們注意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力求親近、活潑、數形結合、圖文并茂、重點突出,因此新教材用不同色彩和圖片體現,使學生一目了然,給學生有廣泛的參與機會和思考的空間。
四、結合多媒體教學手段,順應社會發展
新課改強調課程內容現代化、關注現代信息技術的影響。作為直接面向生產的中職學生,對計算器及計算機使用的熟練程度,將直接影響其以后對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及發展后勁。計算器及計算機作為現代社會的常用工具,使數學教育產生了深刻的變化。不僅可以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激發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同時使教學過程更清晰準確。更容易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增強學習效率。新教材注意了計算器及計算機等現代先進技術軟件的使用,這在不少章節都有明顯的體現,例如教材中對數函數及其圖像與性質這一節的內容,利用配套的計算機輔助軟件讓教學中的所涉及的內容再現于課堂,使教學過程形象、生動,使難以觀察的事物能清晰的呈現,更便于學生觀察和發現,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且掌握了知識的來龍去脈。在部分章節課后還有若干數學實習課題或軟件實習課題,需要學生使用一定的實習工具,計算機軟件或收集數據完成,順應了信息社會的需要。
五、結語
最后,新教材每一章節都有關于一些國內外數學家的故事或者與本章節知識有關的數學拓展知識閱讀,學生非常感興趣,我認為在教材還可以插入一些結合專業知識編寫的材料或者是中職優秀畢業生成功創業事跡的材料,這樣更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以上都是我在使用新教材過程中的一些體驗。教材是實現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如何在新教材的使用過程中落實新的理念,如何才能很有效的完成新課改規定的教學內容,如何更好的引導中職學生學習數學,這些還都需要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研究,才能更好的使用新教材,同時該積極的發現其中的問題與不足,從而達到中職教育新課改的要求,讓中職學生得到真正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鐘啟泉 等主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解讀,華東師大出版社.
[2] 陳昌平 主編.《數學教育比較與研究》,華東師大出版社.
[3] 朱燕平.《中職數學新教材引發的困惑與思考》,廣東東莞寮步職業技術學校.
[4] 林崇德 主編.《非智力因素及其培養》,華東師大出版社.
[5]《職業教育研究》,2007年3月.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金融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