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好的課堂提問可起到引起學習動機,啟發學生的思維,提高課堂效益的效果。問題要新穎,要有針對性,要有序;善于抓住時機,啟發誘導;注意技巧,巧妙發問。教師在提出好的問題的同時,還要加強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做到心中有“綱”(英語教學大綱)、胸中有“本”(班級英語水平),點燃學生英語思維的火花,激發他們學英語的欲望,并有意識地為他們發現并解決疑難問題提供橋梁和階梯。
【關鍵詞】提問 新穎 啟發 技巧
提問是課堂語言交流的基本形式,是教師傳授知識、學生接受教育的常用方法之一。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好的課堂提問可起到引起學習動機,誘發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啟發學生的思維和實現教學目標等功能。換言之即提高課堂效益。
那什么樣的課堂提問才算好呢?本人認為應該是那些由教師精心設計的,并能指導培養學生的提問意識的問題。
一、問題要新穎,要有針對性,要有序
課堂提問最為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他們從某種抑制狀態中激奮起來。所以提問時,首先應考慮的是每個問題的新穎,使問題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觸發性。
初中生的好奇探究心理又特別強。同樣一個問題,提出時平平淡淡,既不新穎又不奇特,而是老調重彈,就會令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相反,如果變換一下提問的角度,使之新穎奇特,那學生就會興趣盎然。
其次,初中英語課堂提問的針對性是指針對初中生和初中英語教材兩層涵義。前者是指提問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重學生的年齡特征、英語水平和英語接受能力。教師要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平時的作業和課堂表現等)來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和聽說讀寫的實際能力。從而來確定問題的難易程度,不至于偏難或過易。這樣才能使問題的難易面向全體,適當兼顧“兩頭”和某些特殊學生的個性特點。
后者是指提問應服從英語教學目標,結合英語教學內容,考慮使學生學到什么,思考什么,形成何種能力,緊緊抓住教材的關鍵,于重難點處設問。以便集中精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再次,問題要有一定的順序性。即按教材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層層深入,環環緊扣地設計階梯式的問題。也就是說先提幾個回憶性的檢查知識的問題,再拋出一些理解、運用、分析性的創造知識的問題,從而達到從低級認知問題向高級認知問題的過渡。初中英語教學往往先從Yes-no questions入手,再加Wh-questions,最后提出一兩個可供討論和爭議的Discussion或Debating。這樣,不僅使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當堂能積極思考,而且給他們指出攀登的途徑,激勵了他們攀登的勇氣。
二、抓住時機,啟發誘導
維果茨基認為,只有設在最近發展區的教學,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由潛在水平轉化到新的現有水平。同樣道理,初中英語教學中,課堂提問也不可過淺,切忌提不經思考就能隨口回答的是非對錯的問題。那些置學生于被動地位的提問,只能抑制學生的思維活動,與開發學生智能的素質教育是不相適應的。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以發展思維為主線,規劃教學中的提問,有效地促進發展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
英語教學中啟發式提問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如推測可能式,What may happen later on?比較異同式,Can you say something different between Lucy and Lily?探究原因式,Why was the old woman worried?預測后果式,How will you be when you eat too much?類比隱喻式,What does “〇” look like?角色扮演式,If you are the girl, what will you do then?假設想象式,If we are on the moon, how will our life be? etc.
三、注意技巧,巧妙發問
為了使課堂提問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英語教師還必須要有巧妙的發問技巧,對學生要有正確的態度。
1.明確對象。先發問,再叫學生回答,否則一些學生就會覺得“反正與我不相干”,把自己看作學習的局外人,旁觀者。提問時要求每位學生都動起腦來。本著對尖子生可合理“提高”,對普通生可逐步“升級”,對后進生可適當“降級”的原則。我的做法是先叫中等生,同時提醒全體學生注意,再請好生作補答,特優生留待提問“卡殼”時解除“危機”再用,差生作重復或簡單的回答,盡量保證其正確率,以資鼓勵。只要這樣注意了課堂提問的輻射面,使優,中,差的學生都嘗到了成功的體驗,找到了自身的價值,以點帶面,就能充分調動起各類學生思考的積極性。
2.表述清晰。發問時,語言要清楚明了,簡明易懂。問題盡量一遍到位,不復述,以免養成學生不注意教師發問的習慣。若所叫學生沒聽清所提的問題,可另定一個;如學生不懂所提的問題,可用更明確簡單的詞句解釋該問題。E.g. “What's your mother's age?” Change it into “How old is your mother?” Change “What do you prefer to?” into “Which do you like better?” etc.
3.停頓適當。適當的停頓,留給學生以足夠的思考時間,可使他們提高回答的正確率,增強學習自信心,增加參與的活動量,減少疑惑的語調。因而,發問后要給全體學生以思考的時間,盡量使每一個學生都作好接受問題和回答問題的思想準備,切忌匆匆指定學生。停頓對于師生都有一定的意義。
4.態度和藹。也就是表揚為主。英語教師要相信學生能夠回答所提的問題。應以與學生一起思考的心情提問,微笑著期待地注意傾聽學生的發問與作答,并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對素質較好的學生,再輔以富有挑戰性的刺激和高標準的要求;對力不從心者,應循循善誘,反復校正,可加鋪墊性問題來降低難度。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提出好的問題,對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提好問題都起著潛移默化不可估量的作用。反過來,學生好問題的提出也能促進教師的提問藝術。在這里我還要特別強調指出的是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教師應通過反問,追問等方式啟發學生大膽地質疑問難,然后引導他們思考并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我們可以從為取得以下目的著手,來提高學生的提問水平:
1.敢于提問。培養學生提問的興趣,鼓勵質疑問難,大膽提問,大聲提問。平時我注意向學生灌輸提問的重要性思想,并盡量多地在課堂內外與學生多溝通交流,縮小師生差距。從而使學生克服羞怯心理,消除緊張情緒而敢于提問。
2.善于提問。教師要想方設法地激活學生的思維,逐步提高要求,指導學生善問。使他們能根據課堂教學進度,緊扣教學要求,選準新的角度,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積極展開討論,乃至于激烈的辯論。使所提問題成為知識與能力的紐帶,使學生興致勃勃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問題解決的過程中來。
3.樂于提問。教師可以采用鼓勵法,激將法,輻射法等使反彈盡可能自然一點,巧妙一些,千方百計地激發學生智慧的火花,從而引起思維的“開竅”反應,培養應變能力。適時中肯的褒獎,“Wonderful!” “Great!” “Super!” “Cool!” “Well done!” “Quite clever!” “What a bright girl!” “Smart!”等是很有必要的。同時盡量多地讓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悅,可使學生體驗“問”所帶來的交流之樂,使他們樂此不疲,流連忘返。
綜上所述,初中英語教學中課堂提問是一門創造性的藝術。只要我們英語教師做到心中有“綱”(英語教學大綱)、胸中有“本”(班級英語水平),借助好的課堂提問來點燃學生英語思維的火花,激發他們學英語的欲望,并有意識地為他們發現并解決疑難問題提供橋梁和階梯,就能引領他們一步步邁向英語的殿堂。
(作者單位:江蘇省興化市垛田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