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華
兒科呼吸道感染是在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對于患兒的正常成長有較大影響,需要及時給予患兒對癥治療,以緩解其痛苦,并促進患兒的康復。但是就當前的幼兒用藥情況來說,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患兒出現臨床用藥誤區,從而影響到了其疾病治療,嚴重的甚至危及到患兒的生命安全,給其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對此,需要對患兒的臨床用藥誤區進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對應策略,以確保幼兒用藥的安全性。現在選取我院收治的兒科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對其臨床用藥出現的誤區及對策進行回顧性分析,并將回顧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08年5月至2011年12月間收治的123例兒科呼吸道感染患者,其中,男70例,年齡在7個月~1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4歲,女53例,年齡在9~1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6歲,所有患兒均經臨床確診為呼吸道感染疾病,需要進行及時的對癥治療。對所有患兒出現的臨床用藥誤區進行分析,并采取相應處理對策。
1.2 方法 對所有患兒的臨床用藥情況及病情改善情況進行分析,并對所得數據記錄。
1.3 統計學方法 對于本文中所得實驗數據均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t檢驗,對比所有患兒的年齡、性別等一般性指標,差異較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比所有患兒的臨床用藥情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1 用藥誤區 兒科呼吸道感染臨床用藥主要存在的誤區有應用抗生素的指征不明確、藥敏試驗不充分、對于藥物劑量及毒副作用考慮不充分、抗菌素藥物聯合應用不合理等。抗生素應用指征不明確咳嗽、發熱是兒童較為常見的疾病癥狀,但致病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當前臨床上存在的誤區是無論患兒病情輕重,在沒有明確患兒的病情前就對其應用抗生素治療,由此導致患兒出現不合理用藥[1]。藥敏試驗不充分,當前很多科室對于兒科呼吸道感染都采用固定的抗感染治療方法,對于患兒的個體性差異缺乏關注,如果臨床采用統一的治療方法,則難以對患兒起到顯著效果。藥物劑量及毒副作用考慮不充分當前臨床上濫用抗生素的情況非常普遍,很多家庭認為只要出現感冒、發燒就可以用抗生素治療,而且認為服藥劑量大會好得快,因此在進行兒童給藥治療時都沒有按照說明書給藥,而是增加劑量,由此對患兒造成了用藥危害[2]。
抗菌素藥物聯合應用不合理,臨床醫生在給藥時對于抗菌素的聯合用藥考慮較少,由此導致對于患兒的用藥效果不明顯,如阿奇和頭孢類藥物聯合應用,則會產生拮抗作用,臨床進行聯合用藥的目的在于增強藥效,如果不合理聯合應用藥物,則會導致藥效減退,甚至危及患兒生命安全。
2.2 對策
2.2.1 遵循少應用抗生素原則 抗生素由于其自身的性質會導致人體產生耐藥性,因此,應當嚴格規范抗生素的應用,盡量不采用此種藥物治療,尤其是對于癥狀較輕的患兒盡量不采用抗生素治療[3]。
2.2.2 明確病癥后應用抗生素 對于呼吸道疾病,首先應當查明患兒的致病原因,臨床醫生根據患兒的病史及臨床表現采取適當的方法進行給藥處理,同時確定是否需要應用抗生素治療,對于不需要的則不能夠應用,以免對患兒的疾病治療產生影響。準確確定給藥劑量 在確定患兒的病原學后,應當根據診斷結果給予患兒副作用小、療效顯著的抗生素進行治療,為了防止毒副作用積累,應當嚴禁采用對同一器官均會產生毒性的抗生素,以減輕對患兒的毒副作用[4]。明確藥物聯合應用效果在對患兒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如果需要進行聯合用藥加強療效,臨床醫生應當對聯合用藥的兩種藥物藥性進行分析,如果出現沖突,則不能夠采用,對于兩種藥物聯合應用后會導致患兒不良反應及并發癥加重的情況,也不能夠應用,以確保對患兒治療的有效性。
近年來,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兒科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發病率呈現出逐漸上升的趨勢,成為兒科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由于患兒的個體性差異,導致其呼吸道疾病與成人有一定的差別,因此對于患兒用藥應當注意用藥安全,確保幼兒的生命體征穩定。對于抗生素的應用,應當以合理為主,以免對患兒造成影響,通過對用藥誤區進行分析,并采取相應的對策,以減少患兒的用藥失誤,同時加強治療效果,以促進患兒病情的快速改善。
[1]林尤寧.兒科上呼吸道感染抗菌藥物的應用與分析.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65(12):45-46.
[2]張娟.兒科抗生素臨床運用中的合理用藥淺析.亞太傳統醫藥,2011,85(11):65-66.
[3]陳曉英,馬卉.兒科急性呼吸道感染抗菌藥物使用情況.中國衛生產業,2011,98(19):89-90.
[4]張輝,張雪娣,石文慧.我院兒科門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抗菌藥物用藥分析.中國執業藥師,2010,45(07):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