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光,王林霞,許 錦
(江西信息應用職業技術學院,江西 南昌 330043)
為適應技術環境和教育方式的新變化,近年來,高校圖書館正在進行一場深刻變革,而這場變革的推動者就是信息共享空間。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圖書館數字資源服務的開展,讀者希望圖書館利用新技術有效整合數字環境,便捷地滿足他們的信息需求。 這樣,一種圍繞整合數字資源,利用Internet,依托功能完善的電腦軟硬件及外置設備和豐富的圖書館紙質及電子資源,在參考咨詢館員、IT 專家、相關專業人員共同支持下實現的促進團隊學習、交流、協作和研究的新型服務模式便出現了。
信息共享空間是一種以培育讀者信息素養,促進學習、交流、協作和研究為目標的創新服務模式。 其理論模型是以功能集成、協同知識管理和戰略聯盟為基礎的,代表了圖書館發展的新潮流和新動向。這種主動的、動態的、“一站式”的服務環境,能為讀者提供學習和創造知識的平臺,很快就受到大家的熱烈歡迎。據美國研究圖書館協會2008 年公布的一項調查報告表明,在其成員館中已經開展信息共享空間服務的達到96%。 在我國,2006 年后部分公共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如國家圖書館、深圳圖書館、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復旦大學圖書館、香港嶺南大學圖書館等先后建設了信息共享空間并開展服務。雖然國內信息共享空間服務尚處在應用初期,但它代表了潮流和圖書館的發展趨勢,引起很大反響。 目前,信息共享空間專項研究現已細分為三類:巨型信息共享空間、微型信息共享空間、整合型信息共享空間。
為了探索社會網絡環境下的信息組織、共享和服務的新途徑,滿足用戶深層次需求,江西信息應用職業技術學院充分利用自身的技術和資源優勢,積極開展信息共享空間建設,完成了專業網絡閱覽室的建設。 江西信息應用職業技術學院專業網絡閱覽室屬于整合型信息共享空間,是一種基于專業的特色整合型信息共享空間,該服務模式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1.1 建設思想
以專業為出發點,以就業為導向,構建的整合型信息共享空間,由圖書館、IT 技術人員、專業教研室一道為學生提供“一站式”服務。 基本實現以下三個目標:①對學生。 知道要學習哪些內容、應該加強哪些課程、了解就業方向及就業形勢如何? 能夠進行自主學習、小組學習、網上咨詢;能夠聽音樂、看電影、寫日記。②對教研室。能為學生學習提供服務、掌握學生學習動態、評判課程教學效果、進行網上答疑。③對圖書館。了解讀者需求明確資源建設方向,利用集體智慧改進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效率、深化服務內涵、提升圖書館服務水平。
2.1.2 實施方法和步驟
實施方法:面向現實環境需求,以現實問題的解決為導向合理規劃;優化內外部資源配置,集成多方優勢,解決關鍵問題;最終實現系統的優化、運作的正常、循環的良性、效能的改善。
實施步驟:通過對國內外有關整合型信息共享空間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方面的文獻資料的收集、研究及借鑒,掌握目前整合型信息共享空間建設和服務的現狀與面臨的具體問題,了解全國各院校的實踐經驗;根據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與專家合作,將問題發展成研究主題進行系統構建;對使用過程中具體出現的問題進行歸納與分析;修正改進系統,總結經驗,使之實用化、系統化。 即:方案設計→具體實施→實踐和使用資料收集、記錄→評估、反思,找出問題及產生的原因,采取解決問題的新措施→再循環。
2.1.3 結構圖
對適合學院特色的信息共享空間的定位、結構、資源選擇進行研究,設計包含學院22 個專業的網站結構圖,以房地產專業網絡閱覽室為例,詳見圖1。
江西信息應用職業技術學院專業網絡閱覽室投入使用后產生了積極的效果:
①教學方式發生改變,提高了學習者學習效率和效果。構建的專業網絡閱覽室使文獻環境、學習環境和交流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能夠促進用戶參與、交流互動、共同創造與共享,使學習發生了由過去傳輸知識到現在的自我學習和創造知識的轉變,從傳統的以教學為中心轉變到以學習為中心;專業網絡閱覽室給讀者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使學習、討論、協作更加便利化,它支持主動學習、非現場學習(遠程學習)和終身學習,增強了學習的自主性和吸引力,有利于提高學習者學習效率、改善學習效果。
②教研室功能發生變化,專業教研室的教學團隊觀念進一步提升,項目團隊意識(即對工作項目全程關注和負責的思想)增強。由于專業網絡閱覽室平臺設計以就業為導向,設計和提供了本專業學生的就業信息和專業教學是否適應市場要求的反饋,使專業教研室從過去只關心教學,到研究教學是否適應市場要求,關注學生就業,進而關心入學的生源質量的轉變,即關心招生——教學——就業的全過程。 將項目團隊全程關注和負責的精神滲透到專業教研室管理中,有利于專業教研室對教學的更深刻把握;同時,專業網絡閱覽室也為教研室設置提供了一個方便實用的平臺,使專業教研室可以非常方便地直接在此平臺上開展教學和管理工作。

圖1 房地產專業網絡閱覽室結構圖
③圖書館服務理念轉變,建立新型服務體系。 圖書館從以前坐等讀者上門到現在主動服務轉變;從以收集、組織、保存和存取信息為主,到以讀者為中心、以人為本、因需而變提供服務轉變;從獨自“作戰”到“戰略聯盟”轉變,突破圖書館圍墻的限制,實現圖書館與信息技術部門和教學服務部門的深入融合,共同營造一個協作、學習、研究和創造性學習的場所;從傳統圖書館到復合型圖書館轉變,成功地服務于用戶,并吸納用戶的智慧來補充和改進圖書館服務。
④專業網絡閱覽室是一個動態的服務模式,建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協同與交互式環境,支持自主學習、小組學習、網上咨詢,使學習者能夠聽音樂、看電影、寫日記,是一個充滿活力與溫馨的地方。 各種資源正式或非正式整合的學習環境,支持學生對學術資源的使用,強調協作式與交流式學習方式,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發展,提高學習者批判性思維和獨立學習的能力;以實體和虛擬相結合的方式整合的多種信息資源、教學資源、教學工具、私密空間以及影視音樂中心引人入勝,流連忘返。 用戶參與、交流互動、共同創造與共享的生氣勃勃的平臺將學生吸引到一起, 有利于弘揚文化與精神, 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技能,具有綠色網絡社區作用和提升學生網絡素養作用。
①信息共享空間為學習、討論、協作提供了便利,但要真正解決學生不到教室上課的管理問題和教師對學生不到教室上課的反感問題仍非常困難。
②信息共享空間理論上把信息技術服務、圖書館服務和其他相關服務整合在一起組成“戰略聯盟”,但解決圖書館與學校IT 部門、教學部門、學生管理部門等人員認識與文化上的差異,進行有效分工與合作很難,使之穩定并實現可持續發展更難。
③在專業網絡閱覽室體系中提供服務教研室的平臺是一種創新,但二十幾個教研室的個性化需求,無形中增加了很多工作量。
④理論上重新定位圖書館在支持終身學習和學術研究中的角色定位和使命容易, 但真正改變服務理念、調整服務制度、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服務體系很難。
⑤把信息資源整合到一起相對較易,但真正實現“一站式”服務很難,強調多部門間的協調與協作、全程支持學習、“一竿到底”更是難上加難。 而能否實現“一站式”服務和全程支持學習是信息共享空間是否成功的關鍵。
信息共享空間以其集成式服務節約了用戶的時間與精力,受到了用戶的普遍歡迎。 作為圖書館服務探索與發展的重要產物,其理念所包含的服務思想,其實體所展示的服務空間,其內容所聚集的資源布局等對于圖書館開展學科服務創造了有利條件。 江西信息應用職業技術學院專業網絡閱覽室的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共享空間賦予的機遇與環境開展工作、促進信息資源的共享和服務績效的提高,還有很多問題需要面對和解決。
在信息共享空間構建過程中,引人入勝、實用和服務效率是關鍵,而各個學校的情況不一樣,在實際建設過程中就不能千篇一律, 各學校圖書館都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不同需要建立和適當調整建設模式,設計符合本館或本校發展的具體信息共享空間構建方案。
[1] 任樹懷、盛興軍.信息共享空間理論模型建構與動力機制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8(4):34-40.
[2] 紀洪權.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在學生知識學習中的作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0(3):45-46.
[3] BAILEY R,TIERNEY B.Information Commons Redux:Concept,Evolution,and Transcending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J].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02(5):277-286.
[4] 季穎斐,倪代川,戚穎.學科化服務:研究型大學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服務的新領域[J].圖書館學研究,2010(4):67-71.
[5] 任樹懷,盛興軍.學習共享空間的構建[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8(4):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