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邊界管理人員互動特征對分銷商滿意度的影響

2013-02-01 01:17:06王曉玉
當代經濟管理 2013年2期
關鍵詞:互動

王曉玉

[摘 要]不同渠道成員的邊界管理人員之間的互動對渠道關系的發展有重要影響。該研究檢驗了互動權威性、互動密度、商業互動頻率、社會互動頻率等互動特征對分銷商雙維度滿意度的影響。發現互動權威性和商業互動頻率能夠提升分銷商的經濟滿意度和社會滿意度,社會互動頻率只能對社會滿意度產生影響,而互動密度對分銷商滿意度不產生影響。研究還發現分銷商滿意度提升了其對關系的投資意愿。研究結論對于識別邊界管理人員互動特征對渠道關系影響的經濟和社會機制較有意義。

[關鍵詞]邊界管理人員;互動;分銷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461(2013)02-0017-07

一、引 言

邊界管理人員是指負責發展與維護與其它企業的業務和關系的企業成員[1]。在分銷渠道中,不同渠道成員的邊界管理人員之間的關系對渠道關系的發展有重要影響[2]。在考察邊界管理人員之間的關系時,互動是一個重要方面,它能夠產生正式的組織層面的互動所不能達到的效果[3],在中國這樣的環境不確定性較高的新興市場中,表現得尤為突出[2]。

盡管已有文獻已認識到邊界管理人員互動的重要性,但沒有達到應有的深度和高度[2]。并且這些研究關注的主要是邊界管理人員互動的頻率,而沒有探索互動的其它特征。本研究借用社會網絡理論,引入互動權威性和互動密度的概念,檢驗邊界管理人員互動權威性、互動密度、商業互動頻率和社會互動頻率對分銷商經濟滿意度和社會滿意度的影響,以及由此對其關系投資意愿的影響。與以往研究相比,本研究的特色在于:一是增加了互動權威性和互動密度這兩個對邊界管理人員互動特征的考量維度;二是通過把互動特征與分銷商經濟滿意度和社會滿意度聯系起來,能夠揭示邊界管理人員互動特征對渠道關系影響的經濟和社會機制。

二、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設

在渠道成員間的關系發展過程中,需要有正式的組織層面的互動之外的方式來實現雙方的合作,那就是邊界管理人員之間的互動[4]。學者們對這一主題已做了一定的研究,比如Luo(2006) [5]關注過邊界管理人員互動的公平性,Jap,Manolis & Weitz(1999)[6]對邊界管理人員的互動行為做了類型劃分。這當中關注邊界管理人員互動頻率的研究較多,比如Crosby,Evans & Cowles(1990)[7]認為互動頻率反映了不同渠道成員的邊界管理人員之間溝通渠道的暢通程度,以及對關系的承諾程度,對提升組織層面的關系質量有重要意義。Nicholson,Compeau & Sethi(2001)[8]認為邊界管理人員之間較高的互動頻率,有助于形成個性化的關系,這種關系會影響邊界管理人員的行為方式,促進相互間的喜歡程度,并且通過喜歡程度的中介作用而影響邊界管理人員之間的信任水平。Zaheer, Lofstrom & George(2002)[9]認為邊界管理人員之間的互動頻率能夠促進基于善意的信任。Perrone,Zaheer & McEvily(2003)[10]認為互動頻率能夠增加相互間的了解,降低產生誤解的風險。上述研究關注的是邊界管理人員之間總體的互動頻率,而沒有區分不同性質的互動。Dooney & Cannon(1997)[11]把邊界管理人員之間的互動分為商業互動和社會互動兩種性質,發現商業互動頻率對邊界管理人員之間的信任水平有積極影響,而社會互動頻率沒有這種影響。

上述文獻顯示,以往對邊界管理人員互動的研究關注的主要是互動頻率,其對渠道關系的影響也主要體現在信任方面[8] [9] [11]。實際上,邊界管理人員之間的互動特征還體現為其它方面。借用社會網絡理論,本研究引入互動權威性和互動密度這兩個概念。在社會網絡中,權威性與網絡身份有關,網絡身份的權威性取決于網絡成員的能力和因掌控某些資源而形成的權力[12],而互動權威性是指與具有權威身份的網絡成員的互動。在本研究中,邊界管理人員互動權威性是指一個渠道成員的邊界管理人員與另一個渠道成員具有權威身份的邊界管理人員的互動。在社會網絡中,網絡成員間的聯系密度反映了他們之間直接連接點的多少及聯系的水平[13]。在渠道成員邊界管理人員的互動過程中,也有連接點多少的問題,本研究由此引入互動密度的概念,指一個渠道成員的邊界管理人員與另一個渠道成員的多少邊界管理人員有經常性互動。

關于邊界管理人員互動特征對渠道關系所產生的影響,本研究也超越了以往基于信任的探索,關注了分銷商滿意度,并且引入了體現分銷商對渠道關系承諾程度的關系投資意愿[14]。分銷商滿意度包括經濟滿意度和社會滿意度兩個維度,經濟滿意度是指渠道成員對合作關系的經濟結果的心理感知,而社會滿意度是指渠道成員對合作關系中的非經濟方面的心理感知[15]。一個因素如果能對經濟滿意度產生影響,表明其是基于經濟方面的機制而影響渠道關系,如果能對社會滿意度產生影響,表明其是基于社會方面的機制而發揮作用[16]。本研究通過探索邊界管理人員互動權威性、互動密度、商業互動頻率、社會互動頻率對渠道關系經濟滿意度、社會滿意度及由此對關系投資意愿的影響,有助于揭示各個維度的互動特征對渠道關系影響的經濟和社會機制。圍繞著這一目的,形成以下假設:

1.邊界管理人員互動權威性對分銷商滿意度的影響

在社會網絡中,互動權威性意味著與有能力、有權威的網絡成員的互動[12]。在分銷渠道中,一個成員的邊界管理人員可能與另一個成員具有權威身份的邊界管理人員進行互動,因為邊界管理人員包括負責與其它企業聯系的企業高層及業務代表等[2]。對分銷商來說,如果其邊界管理人員能夠與供應商權威的邊界管理人員互動,會提高其對關系的滿意度,包括經濟滿意度和社會滿意度兩方面。原因在于,通過與供應商權威的邊界管理人員互動,分銷商能夠獲得關鍵信息,提高決策的準確性,還可以通過與供應商權威的邊界管理人員互動,影響對方的決策,從而獲得關鍵資源和機會[17],這可能會提高分銷商的經濟利益,從而提高其經濟滿意度[15]。

另一方面,如果互動權威性高,會提高雙方的溝通水平[17],有助于解決雙方合作中的摩擦,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圍,這可能會提升分銷商對互動過程中非經濟方面的感知,從而提高其社會滿意度[15]。由此得到假設1a和1b:

H1a:對分銷商來說,邊界管理人員互動權威性正向影響其對與供應商關系的經濟滿意度。

H1b:對分銷商來說,邊界管理人員互動權威性正向影響其對與供應商關系的社會滿意度。

2.邊界管理人員互動密度對分銷商滿意度的影響

對社會網絡的已有研究發現網絡成員聯系的密度對知識轉移、溝通效率、研發團隊的生產率、績效等有積極影響[18] [19] [20]。在渠道成員的雙向關系中,如果互動密度高,表示渠道成員間有多方面、多節點的人際聯系,有利于相互間溝通信息,增進相互間的全面了解,這樣一方面有助于增加決策的準確性,提高經濟效果,另一方面也會因為了解而減少關系中的摩擦,因此可能提高分銷商的滿意度,由此得到以下假設:

H2a:對分銷商來說,邊界管理人員互動密度正向影響其對與供應商關系的經濟滿意度。

H2b:對分銷商來說,邊界管理人員互動密度正向影響其對與供應商關系的社會滿意度。

3.邊界管理人員互動頻率對分銷商滿意度的影響

Dooney & Cannon(1997)[11]把邊界管理人員之間的互動區分為商業互動和社會互動兩種性質。商業互動是在工作場所進行的與工作有關的互動。Dooney & Cannon(1997)[11]發現商業互動頻率能夠促進供應商與客戶之間的人際信任。Crosby,Evans & Cowles (1990)[7]認為互動頻率反映了關系方之間溝通渠道的暢通程度,以及對關系的承諾程度,對關系質量有積極影響。以這些結論為依據,本研究認為對分銷商來說,如果其與供應商的邊界管理人員之間的商業互動頻率較高,有助于其及時地獲得商業信息,更準確的預測供應商的行為,并且也能夠讓供應商準確和及時地了解自己的需求,這都可能提高雙方合作的經濟利益,減少合作中的摩擦,從而提高分銷商的經濟滿意度和社會滿意度。因此,得到以下假設:

H3a:對分銷商來說,邊界管理人員商業互動頻率正向影響其對與供應商關系的經濟滿意度。

H3b:對分銷商來說,邊界管理人員商業互動頻率正向影響其對與供應商關系的社會滿意度。

與商業互動相比,社會互動一般是在非正式場合下的互動[11]。盡管Dooney & Cannon(1997) [11]沒有發現邊界管理人員社會互動頻率對信任的影響,由于在中國的社會背景下,邊界管理人員之間的關系對組織層面關系的影響比西方社會可能更大[2]。因此,本研究認為邊界管理人員社會互動頻率可能會影響分銷商的滿意度。具體來說,分銷商邊界管理人員通過與供應商邊界管理人員的社會互動,能夠進一步促進信息的流動,更好地了解相互間的需求,這有助于形成緊密的私人關系,使相互間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也可以通過緊密的私人關系獲得對方的幫助和資源[21],這可能提高分銷商的經濟利益,優化雙方合作的氛圍,從而提升分銷商的經濟滿意度和社會滿意度,由此得到假設H4a和4b:

H4a:對分銷商來說,邊界管理人員社會互動頻率正向影響其對與供應商關系的經濟滿意度。

H4b:對分銷商來說,邊界管理人員社會互動頻率正向影響其對與供應商關系的社會滿意度。

⒋分銷商滿意度對關系投資意愿的影響

關系投資意愿體現了渠道成員想通過資本和努力來更深入地涉入到關系中的意愿[14]。Anderson & Weitz (1992)[22]認為關系投資意愿是關系承諾的重要構成和體現,而Geyskens,Steenkamp & Kumar(1999)[16]等發現滿意度能夠促進承諾。以此為依據,本研究認為,如果分銷商對其與供應商關系的經濟滿意度和社會滿意度較高,其通過資本和努力來對關系進行承諾的意愿會增強,因此得到以下假設:

H5a:分銷商經濟滿意度正向影響其對與供應商關系的投資意愿。

H5b:分銷商社會滿意度正向影響其對與供應商關系的投資意愿。

上述假設形成圖1中的模型(借鑒已有研究,模型中控制了以下變量:由于經濟滿意度能夠影響社會滿意度[23],因此控制了這種影響;另外還控制了環境不確定性[14]、渠道成員間的關系年齡[11]、分銷商經營品牌數、分銷商規模等變量)(見圖1)。

三、研究設計

1.變量測量

問卷中的變量是在借鑒已有研究的基礎上形成的。經濟滿意和社會滿意都借鑒了Lee等(2008)[24]的方法,分別用3個語句測量。關系投資意愿是借鑒Kumar,Scheer & Steenkamp (1995) [14]的研究,用3個語句測量。商業互動頻率和社會互動頻率是借鑒Dooney & Cannon (1997)[11]的研究,商業互動頻率用3個語句測量,社會互動頻率用2個語句。互動權威性是在借鑒Kemper,Engel & Brettel (2011)[17]研究的基礎上形成的,用3個語句測量。互動密度是借鑒Shaw,Johnson & Lockhart(2005)[25]關于網絡中成員之間溝通互動結點的測量方法,用1個語句測量。

2.調研過程

為檢驗相關的假設,本研究以輪胎行業的分銷商作為調研對象。隨著我國汽車工業以及公路運輸業的發展,輪胎行業得到快速發展,從2005年起我國就成為第一大輪胎生產國。本研究的調研是通過與中國市場上一家輪胎公司的銷售部門的合作來完成的。調研對象是選取了這家輪胎公司北京、四川、廣東、江蘇、遼寧等代表性省份的分銷商,采取面對面的方式完成調研。在目前的中國市場上,這是一種能夠提高問卷回復率的調研方式[26]。

每一份問卷,都先由與我們合作的輪胎公司的銷售人員對分銷商打好招呼,再由專門培訓的調研人員進行聯系,最后是面對面的調研。問卷的填寫者是輪胎分銷商的總經理級別的領導或負責與供應商合作關系的中層管理人員。一共發放問卷340份,獲得有效問卷257份。非回應誤差的檢測是通過將應答者分為早期應答組與后期應答組來進行的,分析顯示兩組在變量的均值及企業特征變量上沒有顯著差異。

四、數據分析與假設檢驗

1.共同方法偏差檢驗

對于在問卷調研中由被調研者自己報告的數據,有出現共同方法偏差的可能性[27]。本研究通過以下幾方面來盡量解決這一問題,首先,采納Podsakoff & Organ(1986)[28]的建議,用多個題項來測量變量。其次通過實施Harman單因子檢驗,即看是否能析出單獨一個因子,或是否有一個因子能解釋大部分的變量變異。探索性因子的分析結果顯示,獲得7個因子后,這些因子解釋了80.955%的總體變異,而第一個因子只解釋了13.783%的總體變異,因此Harman單因子檢驗的結果顯示共同方法偏差現象在這個數據中不存在。

2.效度與信度分析

效度是指測量語句能夠測量出所要測量的事物的真實程度,最常用的是內容效度和結構效度。內容效度體現為該領域的專家對某一測量語句能夠測度所衡量的事物的認可程度。本研究對變量的測量是在國外學者研究的基礎上形成的,具有較好的內容效度。

結構效度通過收斂效度和區別效度來體現。收斂效度是指觀測變量與其所測量的潛變量之間是緊密相關的。區別效度是指一個潛變量的觀測變量與其它潛變量是不相關的。本研究通過驗證性因子(CFA)分析來檢驗收斂效度和區別效度。對于收斂效度的分析顯示,測量模型的卡方為267.953,自由度為147,卡方/自由度為1.823,GFI=0.908,AGFI=0.868,NFI=0.924,CFI=0.964,RMSEA=0.057,顯示測量模型擬合度較好。各個觀測變量在其對應的潛變量上都有顯著的載荷系數[29]。另外,平均抽取方差(AVE)也是收斂效度合格的評價標準,AVE超過0.50表示有足夠的收斂效度,其表示一個潛變量平均來說能夠解釋它的觀測變量的50%以上的變異[30][31]。本研究各個潛變量的AVE都超過0.50的標準(見表1),表明收斂效度合格。

使用Fornell-Larcker (Fornell & Larcker, 1981)[30]標準來判斷區別效度。該標準認為區別效度應該表明一個潛變量解釋它的觀測變量的能力比任何其它潛變量都強,它體現為AVE的平方根與各個潛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之間的關系,如果AVE的平方根比各個潛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都大,就表示測量具有較好的區別效度。本研究符合Fornell-Larcker的標準(見表1),因此各個潛變量測量的區別效度合格。

除了效度,本研究各個潛變量測量的信度也合格。表1顯示各個潛變量的內部一致性信度(α)超過0.70的標準,合成信度(CR)超過0.60的標準[31]。

3.假設檢驗

使用PLS統計軟件運行了路徑模型,結果如表2所示。

***表示在α=0.001的水平上顯著,**表示在α=0.01的水平上顯著,*表示在α=0.05的水平上顯著。

五、研究結論與討論

作為一種關系管制工具和溝通渠道[2],邊界管理人員的互動對渠道關系的發展有重要影響。本研究借用社會網絡理論,引入互動權威性和互動密度的概念,檢驗了邊界管理人員互動權威性、互動密度、商業互動頻率和社會互動頻率等互動特征對分銷商經濟滿意度和社會滿意度的影響,以及由此對關系投資意愿的影響,得出以下結論:

1.邊界管理人員互動權威性能夠促進分銷商的經濟滿意度和社會滿意度

對分銷商來說,其邊界管理人員與供應商邊界管理人員的互動權威性有利于獲得關鍵信息,提高決策的準確性,并能夠通過與供應商關鍵決策者之間的溝通與接觸,影響對方的決策,從而獲得對自己有利的結果[17],這提高了分銷商的經濟滿意度和社會滿意度。這一研究結論表明,在渠道成員邊界管理人員的互動中,權威性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方面,分銷商應該設法提高與供應商權威決策者的互動機會。

2.從互動頻率看,商業互動頻率比社會互動頻率有更強的影響

商業互動頻率能夠提升分銷商的經濟滿意度和社會滿意度,而社會互動頻率只影響了分銷商的社會滿意度,并且其對社會滿意度(p<0.05)的影響比商業互動頻率低(p<0.001)。這與Dooney & Cannon(1997)[11]發現商業互動頻率能夠提高組織市場供應商與客戶之間的人際信任,而社會互動頻率不能產生影響的結論相吻合。這一研究結論表明,渠道成員間關系的發展,應該較多地依靠邊界管理人員之間頻繁的商業互動,而不是社會互動。

商業關系的本質包括經濟和社會兩個方面[24],因此分銷商對渠道關系的滿意度分為經濟滿意度和社會滿意度兩個維度。一個因素如果能促進經濟滿意度,表明其是基于經濟方面的機制而對渠道關系產生影響,如果能促進社會滿意度,表明其是基于社會方面的機制而影響渠道關系[16]。從上述研究結論可以看出,邊界管理人員互動權威性和商業互動頻率都能夠通過經濟和社會方面的機制發揮作用,而社會互動頻率只能通過社會方面的機制發揮作用。

3.分銷商經濟滿意度和社會滿意度對關系投資意愿有積極影響

關系投資意愿是渠道成員想通過資本和努力來更深入的涉入到關系中的意愿[14],體現了渠道成員對關系的承諾。本研究發現經濟滿意度和社會滿意度都能夠提升分銷商的投資意愿。滿意度是對過去的感知,而關系投資意愿是面向未來的,這一研究結論表明,邊界管理人員互動特征能夠提高分銷商對過去的關系結果的感知,并由此提高其未來的意愿,這對于較為全面地認識邊界管理人員互動特征對渠道關系的影響較有意義。

本研究沒有發現邊界管理人員間互動密度對經濟滿意度和社會滿意度的影響,表明渠道成員間有多方面、多節點的人際聯系,并不能提高分銷商的滿意度。

本研究的不足之處體現為以下幾方面: 第一,研究調研了輪胎行業的分銷商,只對一個行業進行研究所得出的結論,適應的廣泛性可能受到限制。第二,本研究通過從輪胎分銷商的“關鍵信息人”處收集問卷中所需信息,雖然沒有發現共同方法偏差問題,但從分銷商處調查更多的參與人員的效果會更好。第三,對于這一主題還可以從供應商的視角進行研究,并與從分銷商視角的研究結論進行對比,以便更清楚地了解邊界管理人員互動特征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Friedman R A and Podolny J. Differentiation of Boundary Spanning Roles [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2, 37(3):28-47.

[2] Su C T, Yang Z L, Zhuang G J, Zhou N and Dou W Y. Interpersonal Influence as an Alternative Channel Communication Behavior in Emerging Markets: The case of China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09, 40(4): 668-689.

[3] Uzzi B. Social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 in Interfirm Networks: the Paradox of Embeddedness [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7, 42(1):35-67.

[4] Mohr J and Nevin J.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in Marketing Channels: 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J]. Journal of Marketing, 1990, 54(4): 36-51.

[5] Luo Y D. Toward the Micro- and Macro-level Consequences of Interactional Justice in Cross-cultural Joint Ventures [J]. Human Relations,2006, 59(8): 1019-1047

[6] Jap S D, Manolis C and Weitz B A. Relationship Quality and Buyer- Seller Interactions in Channels of Distribution[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1999, 43: 303-313.

[7] Crosby L, Evans K R and Cowles D. Relationship Quality in Services Selling: An Interpersonal Influence Perspective [J]. Journal of Marketing, 1990,54:68-81.

[8] Nicholson CY, Compeau LD and Sethi R. The Role of Interpersonal Liking in Building Trust in Long-term Channel Relationships[J].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001,29(1):3-15.

[9] Zaheer A, Lofstrom S and George V P. Interpersonal and Interorganizational Trust in Alliances. in FJ Contractor and P. Lorange (eds.) Cooperative Strategies and Alliances[M]. Pergamon Press: Oxford, 2002: 347-377.

[10] Perrone V, Zaheer A and McEvily B. Free to Be Trusted? Organizational Constraints on Trust in Boundary Spanners [J]. Organization Science, 2003, 14 (4):422-439.

[11] Dooney P M and Cannon J P. An Examination of the Nature of Trust in Buyer-seller Relationships [J]. Journal of Marketing, 1997, 61:35-51.

[12] AndersonJ, H■kansson H and Johanson J. Dyadic Business Relationships within a Business Network Context [J]. Journal of Marketing, 1994, 58(10): 1-15.

[13] Houston M B, Michael D H, Christine M, Peter H R, Aric R, Vanitha S and Beth A W. A Network Perspective on Marketing Strategy. in Assessing Marketing Strategy Performance[M]. Christine M, Donald R. L, eds. Cambridge, MA: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2004:247-268.

[14] Kumar N, Scheer L.K and Steenkamp J M. The Effects of Supplier Fairness on ■Vulnerable Resellers[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95, 32 (2):54-65.

[15] Geyskens I and Steenkamp J E. Economic and Social Satisfaction: Measurement and Relevance to Marketing Channel Relationships [J].Journal of Retailing, 2000, 77(1):11-32.

[16] Geyskens I, Steenkamp J E and Kumar N. A Meta-analysis of Satisfaction in Marketing Channel Relationships [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99, 36(2):223-238.

[17] Kemper J, Engelen A and Brettel M. How Top Managements Social Capital Fosters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ized Marketing Capabilities: A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2011, 19(3): 87-112

[18] Tsai W. Knowledge Transfer in Interorganizational Networks: Effects of Network Position and Absorptive Capacity on Business Unit Innovation and Performance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1, 44 (5):996-1001.

[19] Reagans R E and Zuckerman E W. Networks, Diversity, and Performance: The Social Capital of Corporate R&D; Units [J]. Organization Science, 2001, 12: 502-517.

[20] Rowley T J, Behrens D and Krackhardt D. Redundant Governance Structures: An Analysis of Structural and Relational Embeddedness in the Steel and Semiconductor Industries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J].2000, 21: 369-386.

[21] Montgomery J D. Toward a Role-theoretic Conception of Embeddedness[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98, 104(1): 92-125.

[22] Anderson E and Weitz B A. The Use of Pledges to Build and Sustain Commitment in Distribution Channels [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92, 29 (2): 18-34.

[23] Rodrigues I, Agudo C and Gutierrez H. Determinant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atisfaction in Manufacturer╞Distributor Relationships [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6,35 : 666-675

[24] Lee D J, Jeong I, Tark H and Sung J. Developing a Model of Reciprocity in the Importer╞Exporter Relationship: The Relative Efficacy of Economic versus Social Factors [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8, 37: 9-22.

[25] Shaw J D, Michelle K D, Jonathan L J and Daniel E L. Turnover, Social Capital Losses, and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5,48 (4): 594-606.

[26] Gao G Y, Zhou K and Yim C K. On What Should Firms Focus in Transitional Economies A Study of the Contingent Value of Strategic Orientations in China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 2007, 24(1):3-15.

[27] Podsakoff P M, Mackenzie S B, Lee J Y and Podsakoff N P. Common Method Biases in Behavioral Research: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Recommended Remedies [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3, 88:879-903.

[28] Podsakoff P M and Organ D W. Self-reports in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Problems and Prospects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1986, 12(4): 69-82.

[29] Anderson J C and Gerbing D W.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in Practice: a Review and Recommended Two-step Approach [J].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88, 103(5):411-423.

[30] Fornell C and Larcke H. Evalua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ith Unobservable Variables and Measurement Error [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81, 18 (2): 39-50.

[31] Henseler J, Ringle C M and Sinkovics R R. The Use of Partial Least Squares Path Modeling i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J]. Advances i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2009, 20:277-319.

The Effect of Boundary Spanners Interaction on Distributors Satisfaction

Wang Xiaoyu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Administration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Shanghai 200433,China)

Abstract: Interaction of boundary spanner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distribution channel relationship. This paper tests the effect of interaction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interaction authority, interaction density and interaction frequency, on distributors satisfaction, and finds that interaction authority and business interaction frequency can enhance distributors economic and social satisfaction; social interaction frequency can only affect social satisfaction, and interaction density can not affect social and economic satisfaction. The study also finds that distributors satisfaction can promote their intention to invest the relationship and identifying the interactive features of boundary spanners is significant to find that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distributors satisfaction on their investment intention.

Key words:boundary spanner ; interaction; distributors satisfaction

(責任編輯:張丹郁)

猜你喜歡
互動
在互動中創設鮮活的英語課堂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互動與融合淺析
新媒體時代下微博營銷為圖書宣傳添光彩
浙江省金華市社區體育與高校體育的互動研究
體育時空(2016年9期)2016-11-10 22:14:32
互動模式下的幼兒美術創作教學
文教資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27:31
運用慕課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用互動方式打通兩個輿論場
新聞前哨(2016年10期)2016-10-31 17:36:58
手機報面臨的發展困境及紓解之道
新聞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9:04
淺談粉絲經濟與網絡造星的互動關系
新聞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5:41
基于快樂教學的投擲課教學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4: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青青操| a国产精品| 狠狠色综合久久狠狠色综合|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老师啪l| 91原创视频在线| 午夜丁香婷婷| 一边摸一边做爽的视频17国产| 青青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天堂777| 在线va视频| 九九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国禁国产you女视频网站| 日本人真淫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爽爽视频|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丫丫一| 国产精品浪潮Av|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国产爽歪歪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99热这里只有免费国产精品| 69精品在线观看| 国内99精品激情视频精品| 国产亚洲视频中文字幕视频| 91国内在线观看| 狠狠v日韩v欧美v| 全午夜免费一级毛片| 欧美另类图片视频无弹跳第一页| 亚洲中文无码h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 2020国产精品视频| 青青青国产视频手机|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高潮爽到爆的喷水女主播视频| 一区二区理伦视频| 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一区自在线拍| 凹凸国产分类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视老湿机| 激情五月婷婷综合网| 国产成人三级| 六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麻豆| 亚洲无码一区在线观看| 天天色天天操综合网| 精品在线免费播放| 无码免费试看| 日韩乱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每日更新| 日本不卡在线| 日韩AV手机在线观看蜜芽| 欧美一区中文字幕| 激情综合五月网| 国语少妇高潮| 麻豆精品在线播放| 日韩二区三区无|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区性色| 热九九精品|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综合色视频| lhav亚洲精品| 一本久道久综合久久鬼色| 2021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清无码久久 | 欧美亚洲日韩不卡在线在线观看| 一本大道东京热无码av| 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69av在线| 色成人综合| 国产免费福利网站| 久久久久青草线综合超碰| 亚洲国产系列|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伊人| 国产欧美专区在线观看| 欧洲av毛片| 日韩高清欧美| 日本欧美中文字幕精品亚洲| 国产日韩丝袜一二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