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葵 (廣西梧州市紅十字會醫院脊柱外科,廣西 梧州 543002)
頸椎前路手術自20世紀50年代由Robinson和Smith開始實施以來,手術技術日益完善,手術方式也不斷豐富,目前廣泛用于治療頸椎創傷、退行性疾病、炎性反應和腫瘤。據文獻報道,與頸椎前路手術有關的單側喉返、喉上神經損傷發生率為0.07% ~11%,特別是行頸椎前路鈦板(網)內固定加植骨融合術患者中因手術時間長,對喉返、喉上神經牽拉時間長,損傷發生率最高可達15%。多為暫時性,手術后1~3個月可恢復[1]。喉返神經的生理作用是支配聲帶運動,損傷后會導致患側聲帶外展及內收功能消失而出現聲音嘶啞,表現為流質嗆咳,影響術后咳嗽排痰功能,嚴重者可引起吸入性肺炎和痰液潴留,使肺部感染難以控制[2]。本文總結8例頸椎前路鈦網植骨融合術所致喉返、喉上神經損傷的觀察及護理體會。強調對頸椎前路鈦網植骨融合術所致喉返、喉上神經損傷患者術前心理護理、氣管推移訓練和出現喉返神經損傷時的觀察神經功能的變化、心理護理、發音訓練、飲食護理、用藥護理。
本科于2009年1月~2011年6月行頸椎鈦板(網)內固定加植骨融合術的患者中出現喉返、喉上神經損傷者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年齡26~58歲。因頸椎病手術者2例,因外傷致頸椎骨折手術者6例,其中并高位截癱者2例。僅出現聲音嘶啞者6例,出現嚴重聲音嘶啞,甚至不能發出聲音,吞咽唾液困難者2例。經治療和護理干預后,損傷較輕的6例患者在2周內均恢復正常,嚴重損傷的2例患者17~20 d患者出院時已能進食固體食物。電話隨訪發音、進食正常。
2.1.1 心理護理:向患者解釋手術治療的重要性,以及 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消除患者思想顧慮,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爭取早日康復。
2.1.2 氣管推移訓練:術前3天指導患者和家屬進行氣管推移訓練,方法是:用食指、中指、環指并攏將氣管向手術切口的另一側推移,循序漸進,爭取0.5~1 h/次。目的:能使手術時更好地顯示術野,減少術中誤傷。
2.2.1 觀察神經功能的變化:患者麻醉清醒后,如說話出現聲音嘶啞,聲調低沉,因手術牽拉或損傷喉返、喉上神經,患者回病房后應密切觀察患者發音、吞咽功能情況,如有喉返、喉上神經損傷,應及時報告醫生。
2.2.2 心理護理:喉返、喉上神經損傷的患者因聲音嘶啞、不能發音、嗆咳、不能進食等,心理緊張,易產生急躁情緒,我們根據患者情況,向患者及家屬耐心講解引起不適的原因,提高認識,消除患者及家屬的緊張情緒,同時全神貫注地傾聽患者的心聲,鼓勵患者說出自己的感受,用溫和的語言安慰患者。在建立有效的護患會淡過程中,共情技術發揮著首要的作用[3]。查找相關文獻資料,制成健康教育卡發放給患者及家屬,讓患者明白喉返、喉上神經損傷能夠恢復,消除患者焦慮心理。
2.2.3 發音訓練:喉返神經損傷可出現聲音嘶啞,囑患者不要緊張,可進行發聲訓練。指導發音練習:單側喉返神經損傷者患側聲帶活動障礙致聲門關閉不全,日后健側聲帶代償發聲可超過中線,并與患側聲帶接觸,則發音改善,所以發音練習時應指導患者用同側四指按住喉結旁兩指處位置往中線靠,同時發出單音[4]。
2.2.4 飲食護理:患者有嚴重嗆咳、吞咽困難者應禁食,特別是高位截癱患者所致呼吸肌麻痹患者,防止發生吸入性肺炎,可經靜脈補充營養,或插胃管鼻飼流質、水等。如果患者損傷較輕僅在喝流質有嗆咳時可指導進食固體食物,如米飯、饅頭、肉類和蔬菜等,或用饅頭、包子吸水吃達到補充水分的目的。隨著神經功能的恢復逐漸過渡到進食流質和水。
2.2.5 用藥護理:按醫囑應用營養神經的藥物,如甲鈷胺、單唾液四己神經節、鼠神經生長因子等,并觀察用藥后的反應。
[1]賈連順.頸椎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727.
[2]董興菊,許仕英,向明芳,等.食管癌手術后喉返神經損傷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7,11(22):1985.
[3]潘 玲,黃開霞.1例格林-巴利綜合征致呼吸肌麻痹患者的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5,2(23):2130.
[4]陳 燕,陳慧君,沈任寧.甲狀腺手術中喉返神經損傷的術后觀察與護理[J].現代實用醫學,2010,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