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鴻圖
(哈爾濱理工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據統計,2012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為680萬人,總數比去年增加20萬人,是本世紀初的6倍多.大學畢業生總量和社會需求的供需矛盾突出,畢業生能力和求職市場人才需求結構化矛盾突出.而現階段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地位比較低下[1].盡管1993年大學生自主擇業時,教育部就要求各高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但有些學校仍將該教育停留在灌輸和政策宣講,且學生在接觸該門課程時已經是大三或大四階段,馬上或已經面對就業問題,因此,也導致了就業指導課程實效性不高.
高校畢業生作為我國寶貴的人力資源,近年來,其就業工作受到了政府、社會、家庭、高校等各方的高度重視.政府從就業是民生之本的高度看待大學生就業問題.2009年1月國務院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嚴密部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并研究確定了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具體措施.2013年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要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2].國務院出臺了關于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政策措施,從14個方面加大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扶持力度.同時,堅持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放在就業工作首位.社會各界千方百計的關心大學生就業問題,并將高校畢業生就業率作為觀察社會經濟發展情況的重要窗口.高校就業率也是學生家長在幫助學生選擇專業和學校的重要參考指標.各高校也將就業率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指標和社會、行業的影響力的表現,因此也在逐年加強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3].
在我國就業指導課程起步較晚,真正開設該課程的時間只有十幾年的時間,因此該項課程還處于初期的探索階段[4].盡管各高校開始重視就業指導課程,但目前國家并沒有專門的學科設置作為專業支撐,沒有該專業背景的人才儲備,因此高校也很難招聘到合適的就業指導課程專職教師.就業指導課程的師生比依然無法在短期內得到改善.現階段就業指導課程任課教師多為工作在一線的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員、就業職能部門的工作人員、主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等.盡管這些工作人員擁有與就業市場溝通的經驗或是指導過學生就業的經歷,但是普遍缺乏系統的就業指導相關的培訓和理論儲備[5].有些高校仍將該教育停留在灌輸和政策宣講,有些高校就業指導課程側重職業規劃理論而對學生的實際指導被弱化,因此,降低了就業指導課程的實效性.
目前,多數高校都已開設了就業指導課程,但由于在如何看待該項課程的作用上存在差異,使得就業指導課程存在諸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從課程設置理念上,有些高校僅將就業指導課程看成是一門孤立課程,沒有從學生培養以及幫助學生進行專業學習的角度去看待,對該項課程重視程度不夠.從課程內容上,有些學校仍將該課程停留在政策宣講和就業流程說明上,實際效果不好.從教學安排上,教學時數少且集中在大三或大四階段,只能對就業技巧進行培訓,就業指導的實際意義被減弱.從教學結構上,以課堂教學為主.授課形式單一、缺乏實踐環節、缺乏校內外的互動.另一方面,由于每年的就業形勢、經濟發展的熱點、行業發展都在發生變化,就業指導課程有必要將這些新變化、新情況、新特點介紹給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教材和內容需要及時更新.這也是該項課程與傳統課程的重要區別之一.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進行,各高校都在努力進行內涵建設.這不僅意味不同層次不同高校的發展定位不同,各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差異化,更意味著學生培養模式和理念的差異化,并最終體現在學生就業情況的差異上.這種就業的差異化應反映出學校人才培養理念的特點和社會相關領域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認可程度.因此,探索出結合學校特點、符合學生情況的就業指導課程成為各個高校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需要明確的是,學生在求職時,很多專業特別是工科類專業的多數學生還是立足于本專業進行求職的.如計算機專業學生的主要就業去向還是電子類行業和互聯網類行業.包括研發、測試、銷售等各個環節和崗位.這也是面向學校和學生專業背景的就業指導課程主要的現實需要之一.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推進,各高校的差異也越發明顯.如存在985、211和普通高等學校,存在研究型、教學研究型、研究教學型、教學型高校等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高等學校劃分.從生源質量角度,不同層次的高校生源質量存在差異.從專業學科角度,存在同一層次、同一類型的高校擅長領域不同,不同高校相同專業的教育教學側重不同等差異.但現階段就業指導課程所使用的教材往往是統編教材,既在同一地區的不同高校使用相同的就業指導教材,忽略了這些差異性.這就造成了一方面統編的就業指導教材因為需要兼顧不同的需求而在內容上過于泛泛,缺乏針對性,同時教材內容更新較慢.另一方面對使用統編教材的高校來說,減弱了就業指導課程的實效性,不能很好的滿足個性化的現實需求.
由于學生的專業背景不同,學生的需要掌握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等就業需求不同,所面對的求職行業和崗位也不同.即便是相同專業的學生,針對不同的細分行業和崗位,也存在所需專業技能的差異.比如,對于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說,在大學期間會學習C/C++、JAVA、嵌入式、硬件設計等眾多細分方向的專業知識,而在求職過程中用人單位往往會針對自身需求側重的某一或某幾個專業細分方向以及崗位所需個人素質能力對求職學生進行考察.高校的教學在這些細分方向上也存在差異,這就需要就業指導課程在教學時有針對性的幫助學生進行梳理說明,使學生有針對性的進行技能儲備、專業學習和個人素質能力培養.從工作崗位上看,同是銷售類工作,電子類銷售和傳統的快速消費品類銷售的工作差異和所需技能相差也較大,如快速消費品類銷售崗位強調性格、溝通能力等個人基本素質能力,對專業背景要求較少.電子類銷售崗位除了重視個人基本素質能力外還強調專業背景和專業知識做支撐的專業能力.這些求職中所需專業背景及相關的因素,是就業指導課程教學中必須考慮的,否則,就業指導課程將失去對學生就業的指導意義.
就業指導課程在教學中需要引導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提升大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相比其他專業課程更加強調以人為本,強調人的教育和引導,強調因人施教,因材引導.因此,就業指導的理想狀態應是實現個性化就業指導,針對個人情況進行就業指導工作.但是,目前高校就業指導課程面臨的教師隊伍建設、經費投入、師生比等現實困難短期內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善.因此,就需要在現有條件下找到一種渠道有效增強就業指導課程的實效性.以高校特點和學生專業背景的就業指導可以為我們在現有條件下提供一條行之有效的向提供個性化就業指導目標邁進的新思路,可以有效提高就業指導的教學質量.
開展依托高校特點和學生專業背景的就業指導課程,要求高校以更高的層次看待和對待就業指導課程,同時也對就業指導的任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高校需要理清自身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理念,對本校開辦的專業學科的特點進行分析,并幫助就業指導任課教師將這種理念和分析結果融入到就業指導的教學中,進而對學生就業觀和擇業觀進行合理的引導.比如,將人才培養定位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高校就可以通過就業指導課程幫助學生在學習和就業過程中更好的進行自我定位,幫助學生轉變就業觀念,引導學生掌握求職所需的專業技能,幫助學生充分就業.將人才培養定位為培養研究型人才的高校也可以通過就業指導課程鼓勵學生進行專業探索和深度研究,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幫助學生明晰發展方向,幫助學生更好發展.
另一方面,高校在就業指導課程的任課教師的安排上要有意識的進行固定,既選派某些任課教師固定針對某一專業或某幾個相關性大的專業學生進行長期授課,這樣的固定既可以增強任課教師的備課的針對性,也能達到逐年提高就業指導的教學質量和效果.鑒于就業指導課程的任課教師多為學生工作人員,可以考慮讓所在學院或所在專業的帶過畢業班的學生工作人員擔任本專業的就業指導課程教師,這樣可以發揮這些學生工作人員熟悉所在專業、熟悉所在院系學生特點、熟悉該專業就業市場的優勢,便于更好的完成就業指導的任務,提高就業指導課程的效果.
需要明確,從某種程度上說,學生的就業是接受高校教育結果,既教育是過程,就業是結果.但現階段,多數高校的就業指導課程往往安排在大三或大四階段,此時學生的專業課程已經接近尾聲或結束,馬上或已經面對就業問題,就業指導已沒有時間幫助指導學生提升專業素質和就業能力.使得就業指導課程難免淪為應景之物,不能產生很好的實際效果.因此,面向學校特點及學生專業背景的就業指導課程需要強調與學生的專業教育和專業學習相結合,貫穿于學生的學習全過程.進而幫助學生有效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幫助學生提高就業質量和實現學生充分就業.
面向學校特點及學生專業背景的就業指導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前期(大一階段)、中期(大二大三階段)、后期(大四階段).在前期,就業指導應該側重幫助學生認識所學專業,進行自我探索,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側重學業生涯規劃,培養學習能力.在中期,就業指導課程側重專業學業指導和反饋就業市場的新變化,幫助學生從就業市場的角度解讀所學專業和應用領域,說明各工作崗位所需的專業技能和個人能力.解決學生為什么學的困惑,增強學生學習的目的性,進而提升學生學習的主觀意愿,幫助學生進行主動學習和自我完善.在后期,側重對學生的求職技能的指導,這個階段就業指導教師應把主要精力放在幫助學生進行自我總結,幫助學生進行簡歷制作、筆試、面試等求職技巧的輔導以及各種就業服務上.
就業市場的變化是影響學生就業的主要外部因素.就業市場的變化受經濟大環境和產業、行業變化的變化.但是,就業市場又有自身的規律可循,如宏觀經濟形式的變化對就業市場的影響往往具有滯后性,通過對宏觀經濟的觀察可以預判就業形勢的好壞.就業指導教師可以把這種觀察分析利用課程宣傳給學生,避免學生出現“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脫離實現的情況發生.
另一方面,對于行業的來說,也存在穩定性和變化性.行業就業穩定性體現為同一細分行業的公司在相近崗位的人員招聘的要求上差異不大,在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個人素質的考察重點上相似.同時,每年都會有新的細分行業或新領域的出現成為就業的增長點.就業指導教師需要沉淀出學生所在專業就業市場的穩定因素,及時發現就業市場的增長點,融入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增強學生學習的針對性,夯實學生的求職準備,有效提升學生的就業質量,積極宣傳新興行業,實現學生的充分就業.
同時,也由于以上這些因素,如果想要讓面向高校特點和學生專業背景的就業指導課程發揮更大效力,就更強調就業指導的任課教師對授課內容和教案進行及時調整.強調在指導學生就業過程中及時的總結經驗,應用于日常教學中.強調任課教師形成實踐和教學的良性循環.
〔1〕朱慧媛.提高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5(05).
〔2〕十八大報告.
〔3〕王光.大學生就業觀念、能力、修養的教育引導[J].思想教育研究,2010(3).
〔4〕張宏如.基于提升就業能力的大學生生涯發展教育體系的構建[J].高等教育研究,2011(6).
〔5〕丁燕紅.高校個性化就業指導對策研究-基于廣東省高校就業指導現狀的調研 [J].就業指導,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