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玲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外國語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元認知研究最早起源于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John.Flavell發現兒童的記憶情況呈現出一定的規律,兒童對自己記憶力的正確判斷能力與年齡的增長呈正比關系,研究結果促使人們對自身的認知規律逐漸產生興趣,并進一步地提出了“元認知”(meta-cognition)概念,用來闡述個體對自己認知過程的認知,即“認知的認知”,以及在這種認知基礎上對自己的監督、計劃和自我調節.這種認知理論的發展與其他諸多學科有著密切的聯系,如哲學和心理學中的方法論,實證論,人本主義觀點等.進入20世紀,哲學和科學發展迅速,大多都以自身為研究對象,陸續出現了元科學、元哲學理論,為元認知理論的出現奠定了基礎.1956年,哲學家Alfred Tarski用元概念解決了孔德悖論,致使心理學家開始思考元認知模型,出現了以監測、控制、元水平構成的自我監控和元認知初始模型.發展至今,元認知已經成為人們對自身認知的進一步的認知活動,其中包括了自我認知能力和認知過程的認知.
把通過調節和干預元認知策略來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效果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在教師和專業人士的幫助下,把知識、技能和能力等一整套關于元認知的認知智慧導入到學習者的腦中,讓他們變得更加自覺和擅長于控制自己的潛意識行為和情緒情感,人變得更加積極、自覺和優秀.獲得元認知干預能的學習者,可以通過直覺、反思、監督、指導自身潛意識地運用情緒情感和思維行為,其人格、健康和學習成就都能得到明顯提升.
20世紀60年代世界各地開始倡導自主學習,人們把自主學習分為了很多類,包括自我組織學習、自我調節學習、自我教育、自我計劃學習、自我定向學習,逐漸把自主學習模式作為教育教學改革創新的新方向.20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權威心理學家Zimmerman首次提出了以下觀點:元認知、行為和動機是學生學習中的重要組成,學生在學習中在這三個方面表現出積極性,那就可以認定學生正在參與自主學習.元認知方面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其主要包含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自我的思考、計劃、組織、監控和評價.由此可見,在對待學生自我學習的理解和界定上都與元認知有密切聯系.學生利用元認知策略,以自我為中心,反復思考和制定學習計劃,不斷自我反饋和自我檢測,建構出符合自己需求的自主學習方法,而教師則需要利用元認知心理干預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元認知下自主學習的要點.
目前,國內高校的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不高,困難較多.在長期的英語學習中,學生適應了以教師為中心的依賴式教學模式,失去了自主學習的動力,而且也不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進入大學后,由于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盡管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是學習效果仍然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還是由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沒有得到培養,教師的教學方法沒有改進,學生的認知和學習能力沒有提高.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學生和教師都改變目前的行為方式,教師以元認知心理干預的方式引導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知識和技巧,培養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要接受元認知理論,從自身學習能力出發,多學多想,找到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自主學習方法.
英語學習的成敗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學習者學習策略的運用.失敗的英語學習者在課程上往往不能回答教師的問題,考試成績不理想,對自我的調控能力明顯不足.他們較少主觀意識進行反思,在學習存在問題時不去尋找原因,往往不能區分學習的任務和目的,缺乏對學習策略的掌控.
學習能力是學習者必須具備的主要能力之一,其差異往往被單純誤認為由記憶、思維、智商等認知能力的差異.隨著人們對元認知的深入研究,逐漸發現學習能力的差異與學習者元認知能力有重要關系.通過調查發現,元認知能力強的學習者通常會花更多的時間在控制和調整自我狀態,分析學習目標方面,然后監控學習的成敗,選取合適的策略解決問題.在現實中把元認知、動機和行為三個方面進行有效的整合,便形成了自我調節學習的理論框架和結構模型,而具有自我調節的學習者是更自覺和更有效率的學習者.元認知干預下的元認知學習可以為學困生提供學習的動力和目標,為學生創造廣闊的發展空間.元認知的掌握對學困生自主學習具有深遠的意義.通過元認知策略有意識的干預和指導學困生合理運用和使用策略來提高成績,這種有效的元認知訓練具有顯著的教育意義.
學困生往往學習缺乏動力和信心,對自身的缺失不太清晰,沒有合理的學習方法,對學習過程缺少反省,周而復始的進行無用的學習,致使學習成績不理想.元認知心理干預可以有效的讓學生通過對自己的反思和認知,認識到自己的個人特征,學習風格,以及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對聽、說、讀、寫等不同方面的優劣.當學困生對這些有了充分的認識和了解后,可以對自身的認知水平進行分析和判斷,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提高對學習的興趣和動力,逐漸建立起對學習的信心,驅使學困生找到合適的策略來解決學習困難.
學困生在理解到“認知的認知”的重要性后,會潛移默化地學習這種元認知策略,提高自身的認知能力.通常情況下學困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習的目的、學習的效果、學習的具體方法不太在意,對其本質認識和理解不夠深刻,導致其學習盲目進行,沒有規劃和效果.究其原因就是其認知能力較差,沒有明確的學習思維方式,對學習的認知理解還比較膚淺.通過教師的元認知心理干預,讓學困生都了解自己的現狀,理解學習的本質內涵,通過學習元認知策略,掌握具體的自主學習手段,促進其學習的提高.
學困生在面對困難是通常采取逃避策略,沒有對現狀進行分析和調整,而元認知策略要求學生能夠針對問題,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案,反思自己的學習策略,調整學習方式,通過反復的練習,達到改變現狀的目的.因此,在對元認知的調節和干預下,可以有效加強學困生自主學習的監控和調整,及時擺脫不利局面,讓學困生正面面對困境.
當前的信息技術在教育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特別是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應用,網上教育正在快速發展,多媒體網絡教育正在逐漸普及,而網絡的發展給自主學習提供了眾多的重要資源.但如何利用網絡資源開展自主學習除了要積極利用網上課程外,還需要不斷利用元認知策略對網絡資源進行選擇,規劃適合自己的網絡學習策略,選取合理的學習資源,開展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需要在豐富的網絡資源中自主地建構知識體系,通過教師在元認知心理干預方面的傳授和指導,學生可以采用有助于其學習的網絡教學資源.教師需要讓學生選擇網上自主學習教材,并且不斷地更新教材資源,建立綜合的學習資源庫,利用網上的學習交流平臺與學生交流溝通,并且要發揮教學資源庫的信息資源共享,為全體學習者提供服務.
面對網絡資源,學生可能會迷失方向,失去學習的動力和目標.有研究表明,在使用網絡資源輔助學習的時候,約有67%的學習者是沒有明確學習目標的;只有約16%的學習者能對自己的網絡學習進行良好的監控和評估[5].也就是說相當一大部分學習者僅僅是為了網絡學習這一形式而去形式,他們根本沒有明白自己為什么要這么做,去做什么,以及最后要達到什么樣的學習效果.
因此需要培養學生適應網絡資源的能力和信心,具備堅強的意志品質.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學習行動目標,目標和意志是分不開的,學習目的端正的學生遇到困難不會退步,而學習目的不正確的學生往往會被困難所嚇倒,要加強學生在網絡資源方面的教育,使他們樹立正確的觀念,明確目標,增強為促進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而努力學習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作為學困生來說,學習的動力本來就缺乏,同時又缺乏網絡學習的策略和技術,在自主學習面前,要激活他們的自主學習動力,首先要讓學生清楚自己學習的目的,找到自身發展的內在需求;然后在教師的幫助下對網絡自主學習進行專業的指導和監督,讓他們盡快掌握學習策略,變外部動機為內部動機;接著利用豐富的學習資源,變間接動機為直接動機;最后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變教師趕著學為學生主動學.
目前,關于英語作文寫作的元認知概念包含了三個方面,即個人變量、任務變量和策略變量.這三個變量之間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個人變量主要是指學生在英語作文寫作中對自身情況的認知情況,包含了寫作的優勢和劣勢;任務變量是學生對寫作要求的認識和了解,要清楚寫作的標準和目標;策略變量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是學生在英語作文寫作時自己采取的寫作策略.上述三個變量的獲取需要學生在教師的科學引導下,在實踐中不斷思考來獲取.
元認知發展至今,對于心理學研究來講,已經成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從現代心理學中元認知的角度來看,元認知能力水平與學習科目的成績關系密切,其中動機性因素,包括心理控制源、自我效能、成就目標和任務價值等,元認知主要受到以上這些因素影響.為了充分說明英語作文寫作元認知、動機因素與作文成績之間的關系筆者做了以下的調查研究:
本次調查隨機選取了某高校大一、大二共600名(包括男生345名,女生255名)英語學習成績不太理想的非英語專業學生進行采樣調查分析.
此次對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寫作方面的調查研究,主要采用制作英語寫作元認知量表的方式進行,使用Likert5點量表進行評定,從“非常符合”到“非常不符合”分別用數字5-1表示.通過協方差結構模型的方式對采樣數據進行管理和統計,對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生英語作文寫作的元認知、動機因素和英文寫作成績間的關系進行研究和分析.測試程序主要通過把測量工具裝訂成冊下發學生,限定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回答問卷,然后利用SPSS10.0和AMOS4.0進行數據的分析和處理,得出結論.

表 英文寫作元認知、動機因素、寫作成績間的相關矩陣(n=1000)
調查研究結果顯示:英文寫作元認知知識、調控和體驗、動機性因素(內控性歸因、自我效能、任務價值、成就目標),這三個方面同時與英語作文寫作的成績有顯著的正相關(P<0.01).英語作文寫作元認知和動機性因素均對英語作文寫作水平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從相關系數大小來看,元認知知識、體驗和調控與作文成績的相關要高于任務價值、內控歸因、成就目標,與自我效能更加接近,得出英語作文寫作元認知、自我效能與寫作成績間的關系更加緊密.
元認知心理調節干預下的大學英語教學給教師提供了教學的新思路、新創意,也為學生提供了在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策略.教師更加明白了傳授元認知理論的重要性,學生也更加清楚了自主學習離不開元認知策略,但如何采用合理的元認知測量幫助學困生迎難而上,還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廣大的教師再接再厲,勇于創新.
〔1〕Flavell J.H.“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A New Area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al Inquiry”,American Psychologist34,906-911,1979.
〔2〕Zimmerman B.J. “Becoming a Self-regulated Learner:an overview”,Theory Into Practice.41(2):67,2002.
〔3〕王大勇.關于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的實證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5.
〔4〕王登文.大學英語網絡自主學習形成性評估設計[J].中國成人教育,2006(9):166-167.
〔5〕吳紅梅.元認知學習策略在大學英語網絡自主學習方面的運用[J].大家,2012(3):357-358.
〔6〕張萱.基礎階段英語專業學生元認知策略調查[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院,2005(5):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