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紅 張楠楠 王曉東
[摘要] 目的 觀察老年便秘患者療效評價分析。方法 對80例老年便秘患者建立合理的膳食結構,培養正確的排便習慣,調整患者的精神及心理狀態;明確病因者采取病因治療。 結果 臨床痊愈56 例, 有效20 例,總有效率95%。緩解癥狀,恢復正常腸動力和排便生理功能。結論 老年病人可根據個人的體質、體力等情況,選擇鍛煉方法,提高肌力乃至整個機體的緊張度,調節神經功能和加強生理排便功能,恢復正常的排便反射機制。
[關鍵詞] 便秘;老年;療效
[中圖分類號] R51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3)01(b)-0022-02
便秘是老年人常見的癥狀。臨床上將排便時間延長、一周內排便次數少于3次、糞便過于干硬、有排便困難感覺者稱為便秘。大便在每周3次以下,或者排便困難,糞便堅硬或有排便未盡感。便秘治療要鼓勵老人適當參加體力活動和體育鍛煉,增強結腸運動[1]。為了探討老年便秘患者療效評價分析。選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老年便秘患者臨床治療方法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老年便秘患者,44例為男性,36例為女性;年齡60~79歲,平均66歲。排便時間延長, 3 d 以上1 次; 糞便干燥堅硬。伴有引起便秘的慢性疾病,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神經系統病變、臥床時間過長、平日活動較小,患有離退休綜合征、喪偶綜合征等表現。
1.2 診斷
排便費力,有排便感但不能排出,干球狀便或硬便,有排便不盡感;排便次數<3次/周,排便量<35g/d或有25%以上的時間有排便困難;全胃腸道或結腸延長傳輸時間。慢性便秘至少為6個月病程。直腸指檢病人應左側臥位,將臀部分開,給予排便刺激,觀察會陰的上升。查看肛周皮膚有無糞便污染的痕跡,輕輕地針刺或刮搔,檢查肛門反射有無異常。在刺激排便期間,還應觀察肛門邊緣有無開放。消化道造影可明確腸道有無器質性病變,完全腸梗阻患者禁忌鋇劑檢查。腸鏡檢查可發現結腸直腸病變。
1.3 方法
鼓勵便秘老人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增強結腸運動能力。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增加膳食中粗纖維成分,多食用蔬菜和水果;多飲水,每日清晨飲溫開水或蜂蜜水300~500 mL,有助于排便;必要時可口服緩瀉藥物,肛門用藥或肥皂水灌腸。由于老年人長期不良的排便習慣,腸壁變薄,灌腸時注意灌腸液適當的壓力、速度等,操作輕柔,防止穿破直腸。盡量避免或少用瀉藥,必要時短期選用緩瀉劑。宜選用作用溫和、不良反應較少的藥物。其中滲透性瀉劑是臨床高效、安全的常用藥物。目前老年患者中常用的口服通便藥有聚乙二醇4 000及乳果糖。避免濫用刺激性瀉藥,若長期使用可造成腸微生態紊亂,腸動力下降致藥物性便秘,甚至可誘發心、腎功能不全等,應逐步將刺激性瀉藥撤除。此外,開塞露的應用也較廣泛。物理治療運動不便時,腹部手法按摩可促進排便。老年便秘者易發生糞便嵌頓無法自行排出。患者取左側臥位,醫務人員用右手戴手套涂潤滑油,輕輕將食指、中指插入直腸,慢慢將糞便壓碎后掏出。
2 結果
臨床痊愈56 例, 有效20 例,總有效率95%。緩解癥狀,恢復正常腸動力和排便生理功能。
3 討論
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至少有1/5經常便秘。這不僅影響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還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臨床上常可見便秘致心、腦疾患的病人病情變化,甚至猝死。因此,重視老年人便秘的防治非常重要。老年人食量減少,且牙齒脫落,喜吃低渣精細食物,缺乏膳食纖維,使糞便量減少,在腸內運動緩慢;體力活動明顯減少,尤其是因病臥床或坐輪椅的患者,因缺少運動性刺激而無法推動糞便運動;老年人胃腸道分泌的消化液量減少,胃腸的張力及蠕動能力減弱,腹腔和盆底肌肉缺乏收縮力,肛門內外括約肌肌力減弱,胃結腸反射減弱,直腸敏感性下降,導致食物在腸內停留時間過長,水分被過度吸收而引發便秘。有些老年人沒有養成良好的定時排便習慣,經常忽略正常的便意,引起排便反射受到抑制而導致便秘。盡管便秘是常見的癥狀,但給出其確切的概念和定義卻很難,由于人們的飲食和排便習慣不同,僅從大便干結和排便次數多少評價是否便秘是不全面的[2]。排便費力,有排便感但不能排出,干球狀便或硬便,有排便不盡感;排便次數<3次/周,排便量<35g/d或有25%以上的時間出現排便困難;全胃腸道或結腸延長傳輸時間。慢性便秘至少為6個月的病程。為認識慢性便秘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及診斷和治療老年便秘患者提供了理論依據。
老年人產生便秘的主要誘因是運動減少、代謝緩慢、腸蠕動減弱、進食少或食物中水分及粗纖維缺乏。無規律生活、精神抑郁、環境變化、服用藥物等。或因身體衰弱,營養不良而引發便秘。便秘時,糞便在腸內停留時間過久,水分因過度被吸收而變干硬、色黑而導致糞便排出困難。同時,因腸蠕動緩慢減弱,腸內蛋白質被分解而腐敗發酵,有害物質累積而不能被及時排出,因吸收進入血液,導致全身中毒癥狀,如頭暈、乏力、精神淡漠、食欲減退等,使老人的受到很大精神壓力及痛苦。嚴重者因原本患有高血壓、腦動脈硬化、冠心病等疾病,因用力排便屏氣而導致血壓突然升高,血管壁破裂,發生急性腦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
因老年患者不便于行動,應有干凈、舒適的如廁環境,有合適設計的廁所,盡可能避免用床上便盆。步行時的抬腿動作直接或間接地影響骨盆恥骨聯合肌及肛門括約肌的能力,能步行或慢跑10~30 min/d對預防便秘很有效果。對于活動不便的患者,也可用原地活動代替,如加強腹部和盆底肌肉的運動可增強排便時的力量。增加飲食中纖維素的含量,可增加糞便的含水量、促進腸內有益細菌的增殖,使糞便的體積增加,加快腸道運輸,增加排便次數。便秘老年患者需要更多的纖維素維持大便的體積和腸道傳輸功能,因此多數學者推薦老年人應攝入足夠膳食纖維[3]。選擇藥物應以不良反應小及藥物依賴性低為原則,注意避免長期使用刺激性瀉劑。
盡量避免或少用瀉藥,必要時短期選用緩瀉劑。中藥有大黃、蘇打、麻仁丸、番瀉葉等。大部分瀉藥一般在臨睡前服用,同時瀉藥應該在醫生指導下要間斷或更換服用,因許多瀉藥可損傷直腸黏膜,長期使用會導致腹痛、吸收不良或瀉藥性結腸炎等。如遇腹痛加重、直腸出血等應及時就醫。如服酚酞可有堿性尿使糞便呈紅色,不必驚慌。軟化劑的作用是能夠讓水和脂肪滲入糞塊,軟化糞塊,而達到排便的目的,常用的有甘油栓劑或開塞露等,潤滑劑可包裹在糞塊的外層,使糞塊變得潤滑。所含水分也不易被腸黏膜吸收,家中最常用的潤滑劑是食用香油。因此,在烹飪菜肴的過程中加適量的香油,既可增加食欲,又具有通便效果,可謂一舉兩得。此外,如果病人便秘,也可以口服10 mL香油,2次/d,達到通便的目的。雙歧三聯活菌、乳酸菌素片等微生態制劑越來越廣泛被用于臨床許多疾病的防治,尤其對腸道的疾病如急慢性腸炎、腹瀉和腹脹等的療效確切。促進人體對蛋白質的消化和吸收,促進對鈣、鐵等的吸收,具有一定營養作用,這些額外作用使其特別適用于老年患者。對于頑固性便秘的病人,或當病人糞嵌塞時,各種通便方法均無效,可采用人工取便(手摳)的方法幫助病人解除痛苦,即用手指由直腸取出嵌頓的糞便或者硬而排不出的糞塊的方法。操作時,病人取左側臥位,下肢屈曲,深、呼吸;操作者戴好橡膠手套,手指涂上肥皂液或液體石蠟,用食指輕輕地插入肛門由淺漸深地摳出糞塊放入便盆內。取便完畢后,用溫水清洗肛門部位,必要時熱敷,幫助肛門括約肌回縮。操作過程中,操作者的手法要輕柔,避免損傷腸黏膜,以及引起肛門水腫;禁止使用器械掏取糞便,因此法易誤傷腸黏膜造成損傷;如果病人出現面色蒼白、出汗、疲倦等表現時,應暫停,休息片刻,或查找原因再繼續操作。
該研究結果顯示經臨床治療后痊愈56 例, 有效20 例,總有效率95%。緩解癥狀,恢復正常腸動力和排便生理功能。綜上,根據老年病人個人的體質、體力等情況,選擇鍛煉方法,可以提高肌力乃至整個機體的緊張度,調節神經功能和加強生理排便功能,使恢復正常的排便反射機制。
[參考文獻]
[1] 李錫巖.老年便秘如何選藥[J].醫藥與保健,2006,14(3):27-28.
[2] 梁堃.老年便秘的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6,26(12):1761-1762.
[3] 趙培英.便秘治療體會[J].實用醫技雜志,2006,13(3):491.
(收稿日期:201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