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俊生 張敏 洪曼
[摘要] 目的 探討采取標準化塵螨變應原免疫法對變應性鼻炎進行治療的臨床療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隨機抽取在2009年5月—2011年5月間該院收治的塵螨變應性鼻炎患者病例78例,將其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采取藥物和標準化塵螨變應原免疫法進行治療,對這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并發癥的發生情況進行對比分析。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且并發癥的發生率較對照組低,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取標準化塵螨變應原免疫法對塵螨變應性鼻炎進行治療的臨床療效理想,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值得對其進行推廣。
[關鍵詞] 標準化塵螨變應原免疫法;變應性鼻炎;臨床療效;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 R765.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3)01(b)-0037-02
目前在臨床上變應性鼻炎為耳鼻咽喉科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其發生率相對較高,屬于全球性的健康問題。曾有相關研究證實,變應性鼻炎會受到支氣管哮喘的影響,據統計約有20%~38% 的變應性鼻炎患者合并支氣管哮喘。現階段對變應性鼻炎進行治療的體系大致分為:對接觸變應原進行避免、藥物治療、免疫治療。在這其中免疫治療為世界衛生組織(WHO) 所推薦的一種唯一對因治療手段,該療法的療效已經得到了肯定[1]。該研究出于對采取標準化塵螨變應原免疫法對變應性鼻炎進行治療的臨床療效以及安全性進行評價分析的目的,對該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變應性鼻炎患者展開分組治療,并對療效和并發癥的發生情況進行對比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研究的研究對象為該院收治的變應性鼻炎患者病例,共抽取78例,再將其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9例。對照組中有男21例,女18例,年齡8~57歲,平均(36.7±12.4)歲,病程1~13年,平均(5.6±1.7)年;觀察組中有男22例,女17例,年齡6~58歲,平均(37.3±13.1)歲,病程8個月~12年,平均(5.2±1.3)年。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相關診斷標準。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將抽取的研究對象按照1∶1的比例分成兩組,一組為對照組,對其采取藥物進行治療;一組為觀察組,對其采取標準化塵螨變應原免疫法進行治療。對這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并發癥的發生率進行比較分析。
1.2.2 治療方法 對照組:藥物治療,在患者出現癥狀時給予其抗組胺藥物以及鼻用皮質類固醇藥物進行治療,從而緩解癥狀。觀察組:標準化塵螨變應原免疫法。給予患者標準化塵螨變應原疫苗注射進行治療,將治療療程分為劑量累加與維持劑量兩個階段。劑量累加階段,給予患者每周注射1次,15周后療程過度到維持劑量100 000SQ-U(SQ-U為疫苗標準化劑量單位),而后便開始進入維持劑量階段,劑量保持不變,逐漸延長注射的間隔時間指導6~8周左右。每次注射后應進行密切的觀察,時間不得少于30 min,并對注射后的不良反應進行詳細的記錄[2]。
1.3 療效評估
在治療期間對患者每周進行鼻部癥狀評分,評分項目主要有鼻癢、鼻堵、噴嚏以及鼻涕等,每項均分為0~3分幾個分度,0分者無癥狀,1分者輕微,2分者中度,3分者重度[3]。
1.4 統計方法
該次所有研究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經統計發現,觀察組治療前的癥狀評分為(9.5±2.7),治療后的癥狀評分為(3.4±1.3),治療前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治療前的癥狀評分為(9.6±2.3),治療后的癥狀評分為(6.7±2.1),治療前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且,治療后觀察組癥狀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且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經統計得知,觀察組患者發生蕁麻疹1例,眼癢紅2例,沒有哮喘和血壓降低等癥狀發生;對照組發生蕁麻疹4例,眼癢紅4例,哮喘2例,血壓降低1例。顯然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低,且兩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3 討論
據調查塵螨為引起變態反應性疾病發生的一種重要致敏原,其為節足動物門、蜘蛛綱、真螨目、蜱螨科、塵螨屬。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分布并且同人類的生活起居存在十分密切的關系。塵螨體本身、皮屑、卵以及排泄產物等飄散在空氣中均能夠產生相對較強的致敏性[4]。塵螨一般分為屋塵螨與粉塵螨兩類,前者一般在室內枕頭、床墊以及屋內灰塵中存在較多;而后者則是主要存在于糧塵當中。曾經有相關研究[5]表明我國粉塵螨主要抗原DerfⅠ以及DerfⅡ的cDNA 序列同Genebank 上已公布的序列具有高度的同源,并且其生物學特性存在很大的相似性。這一研究表明在世界范圍內塵螨的抗原性變化相對較小,歐洲標準化螨變應原疫苗能夠用于對我國螨過敏癥患者進行治療[6]。該研究中,對觀察組中的39例塵螨變應性鼻炎患者在明確過敏原的情況下應用標準化塵螨疫苗展開了特異性脫敏治療,結果發現,該組患者的癥狀評分較治療前發生明顯降低,且降低幅度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說明,采取標準化塵螨變應原免疫法對變應性鼻炎進行治療可以使患者的癥狀得到有效地改善,并且鼻炎的發作次數以及發作的嚴重程度。該療法具有起效快的顯著特點,患者在接受注射1個月后便能夠獲得明顯的癥狀改善。這一結果提示在短期內免疫治療便能夠讓患者的臨床癥狀發生改善,因此在今后的臨床治療過程中,值得對其予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孫寶清,賴克方,李靖,等.廣州地區支氣管哮喘患者常見吸入變應原調查分析[J].中華微生物和免疫學雜志,2011,21(21):46-47.
[2] 陳歡,劉光輝,祝戎飛.武漢地區支氣管哮喘常見吸入變應原調查[J].臨床內科雜志,2009,21(13):785-786.
[3] 王成碩,張羅,韓德民,等.北京地區變應性鼻炎患者吸入變應原譜分析[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9,20(17):204-206.
[4] 王成碩,張羅,韓德民.標準化塵螨變應原疫苗治療變應性鼻炎的療效和安全性評估[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09,26(12):246-248.
[5] 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分會.變應性鼻炎的診治原則和推薦方案[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0,40(14):166-167.
[6] 郝敏麒,徐軍,鐘南山.粉塵螨Ⅰ類變應原(Der fⅠ)的cDNA 克隆及序列分析[J].免疫學雜志,2009,17(22):213-215.
(收稿日期:201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