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平,張景凱,牟延幫
(黑龍江工業學院 體育系,黑龍江 雞西 158100)
淺析“終身體育”與高校公共體育課程
李 平,張景凱,牟延幫
(黑龍江工業學院 體育系,黑龍江 雞西 158100)
現代社會飛速發展,人們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工作壓力和精神緊張程度不斷加深,而體育鍛煉活動卻是日益減少。此環境下的“終身體育”理念就越來越得到廣泛的認同與關注。目前終身體育思想對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發展也具有很深的影響。隨著全民健身概念的深入,高校公共體育應承擔起貫徹“終身體育”意識的重任。
終身體育;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
二十一世紀是個日異月新的時代,科技不斷進步發展,各國家綜合實力的強弱比較也進入了人才質量較量的時代。據有關部門調查資料結果表明:20世紀90年代我國知識分子平均死亡年齡為53.34歲,80%以上的人患有各種疾病,比同期全國人均壽命短了10年,這說明我國知識分子隊伍的健康狀況堪憂。知識分子本身的健康意識、終身體育意識和體育能力的匱乏與高校公共體育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國高等教育新世紀的發展目標是要面向國民教育、終身教育、教育民主化和教育現代化。[1]終身體育作為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學校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當代體育教育發展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終身教育是人們在一生各階段當中所受各種教育的總和,是人所受不同類型教育的統一綜合。它包括各種形式,各種階段的教育,有學校教育,也有社會教育;有正規教育,也有非正規教育等等。“終身教育”一詞是由法國教育學家保羅·朗格朗在1965年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持召開的成人教育促進國際會議上正式提出的。并且這一思想在當今21世紀仍然是具有國際影響的教育潮流。現在已經在全球各國得到廣泛的宣傳和發展。終身教育具有終身性、全民性、廣泛性和靈活使用性四個方面的特點。
終身性是四個特征中最大的一項,它突破了傳統的學習框架,將教育看成為與人類一生相連續不斷的學習過程。也就是中國的一句俗語“活到老,學到老”。全民性是指接受終身教育的對象包括所有人。無論男女老少、種族性別。也就是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機會,人人為了生活都必須面對生存而不斷學習。廣泛性是指終身教育中既包括學校教育又包括社會教育,既包括正規教育又包括非正規教育等等教育形式。無論什么時間、地點、場合進行的什么類型的教育學習,都可以視為終身教育的一部分。靈活使用性是指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形式下學習任何方面的知識,一切因素自主。
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終身體育,是指一個人終身進行體育鍛煉和接受體育教育。[2]也就是指人們為了體驗運動的樂趣,通過運動,維持并提高健康水平與體力,以便更好的度過人生而自發、自主的享受體育運動的文化運營或學習。[3]
在保羅·朗格1965 年的《終身教育引論》著作中, 將“終身教育與體育運動結合起來, 與身體上各種形式的無能作斗爭”列為終身教育的目標之一。1978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體育運動國際憲章》第二條第一款明確指出: “必須由一種全球性的民主化的終身教育制度來保證體育活動與運動實踐得以貫徹每個人一生。”由此可見,在終身教育思想的提出的同時終身體育思想就已經孕育其中了。終身體育是指終身進行的身體鍛煉和接受健身教育。對于終身體育的概念,至今還沒有出現一個具有權威性的,能夠讓各世界國學者都信服的定義。在這個學術百家爭鳴的時代,我們在不斷研究終身體育和實踐的同時,也在不斷的感受著和完善著它的定義。
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基礎。在學校學習的階段是從一個學齡兒童到成年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身體發育,思想的健全等都是關鍵時期,會影響他們一生。大學時期學生的身體、心理、思想、智力等各個方面都趨于成人化,此期間對大學生進行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是個很好的機會。只有形成健康的終身體育價值觀,才能說是達到了學校體育的最終教育目的。這樣最后的重擔就落到了高校的公共體育上了。
當代學生的成長環境中一直強調的是要學習好,無論是家長、學校還是社會傳達給學生的都是這一理念。而終身體育意識和體育能力等從沒有得到過足夠的重視。雖然大學階段學生有自己的主觀能力去判斷事物的好壞,但是幾乎也都是為了得學分而不得已去參加體育鍛煉。通過大一大二的體育必修課剛剛培養出一些體育興趣的時候,大三大四基本就沒有體育課了,這樣學生的體育活動就基本隨之沒有了。因此高校公共體育課程對學生很難形成正確的體育觀念,又何止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了。
從終身體育概念的提出到現在,我國高校公共體育一直在進行相應的政策調整或者教學改革。有學校提出我國高校公共體育教學不能適應新體育觀的要求,應該從思想上進行調整;“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可以為高校公共體育改革指明方向;“素質教育”對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改革提出具體要求;規劃高校公共體育目標與終身體育目標統一等等。但是似乎也都只停留在口頭上,或者理論上。真正去實行的很少,或者是會遇到不同程度的阻礙而無法進行。
高校公共體育課是對終身體育意識宣傳的關鍵時期,學校廣播、黑板報就成為了重要陣地。除了公共場所的文字性,語言性的宣傳外,還要加強公共體育課程中理論課上的宣傳;定期進行體育方面的知識講座。體育教師與各院系導員聯系緊密,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然后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學校應該有計劃的對體育教師進行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思想水平。尤其是年輕教師的培養上,應該與時俱進不斷拓展新鮮的高校的體育課程領域。適應現代體育教學的需要和發展,滿足大學生的不同需求。認真貫徹終身體育思想,著眼于未來。
綜上所述,我國現在關于終身體育的研究已經進入了成熟階段。體育界學者也對學校體育與終身體育的關系倍加關注。學校體育能夠增強學生的體質, 為終身體育奠定身體基礎;學校體育能夠培養學生的健身意識, 為終身體育奠定思想基礎;學校體育能夠培養學生體育能力, 為終身體育奠定體能基礎。學校體育中的高校公共體育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它是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的一個銜接點,起著承上啟下的過度作用。此期間的大學生都是心理生理都比較成熟的,能夠獨立分析問題,個性趨于穩定的個體,那么他們對體育就不僅是感性上簡單的認識,而是對體育的意義和價值的理性認識的提高。所以高校公共體育是培養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關鍵時期。
高校體育是學校體育中的最高層次,也是最后的階段。更是學生從學校步入社會的一個轉折點。此期間的體育教育對學生以后是否能夠形成終身體育意識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我國目前的高校公共體育課程,都只是從學生的身體素質,運動技能;從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入手設計教學大綱,用傳統的體育觀念繼續指導現在的體育教學。長此以往,在高校的體育教學中就忽略了學生自身的思想意識、體育能力的培養等等。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很強,在離開教師的情況下無法自主進行科學的體育鍛煉。忽視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愛好等意識的培養,也進一步阻礙了學生形成終身體育意識,那么就更不用說要健全學生的人格了。
大學生是否具有終身體育意識及自身的意識形態如何,都會對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的質量、學生的體質狀況產生影響,而且也會對學生的未來及今后生活產生影響,因此這些嚴肅的問題對高校公共體育教育提出了新課題、高要求。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是造就未來人才的需要,就其意義而言,更是遠遠超過了高校公共體育教育本身。所以高校公共體育課改革勢在必行,我們應該充分重視學校體育中的最后階段——高校的公共體育,樹立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使其受益終身。
[1]面向21 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摘要)[J].中國高等教育,1999(6):3-7.
[2]王則珊.對終身體育的探討[J].北京體育學院學報,1987(1):35-39.
[3]毛振明,圓山和夫.日本學校體育關鍵詞100[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41.
ClassNo.:G807.01DocumentMark:A
(責任編輯:蔡雪嵐)
Analysisof“LifetimeSports”andPublicPhysicalEducationCourseinColleges
Li Ping, Zhang Jingkai, Mu Yanba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Jixi, Heilongjiang 158100,China)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pace of life, the increasing work pressure and mental stress, there are little time for people to participate in the physical exercises. Meanwhile , the concept of “lifelong sports” has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At present, the idea of lifelong physical education has influenced the college curriculum reform of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With the popularity of the concept of fitness,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take on the responsibility of implementing the “lifetime sports consciousness”.
lifetime sports; college sports; curriculum reform
李平,碩士,講師,黑龍江工業學院。研究方向:體育教學,運動訓練學。
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JG2012020896。
1672-6758(2013)11-0149-2
G807.0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