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啟琛
(淮海工學院藝術學院,江蘇連云港222005)
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研究
——以江蘇省高校為例
英啟琛
(淮海工學院藝術學院,江蘇連云港222005)
在就業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的背景下,目前各高校進行創業教育的模式仍然值得去探索和完善。為了真正搞好大學生創業教育,就要提高認識,重視創業教育;加強師資培養,健全教師隊伍;完善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完善創業教育的運行環節,等。
大學生;創業教育;教育模式;反饋評價
大學生創業教育在我國起步較晚,但伴隨著日益嚴峻的大學生就業形勢,創業教育在我國高校越來越得到重視。目前我國已有一大批高校開展了創業教育,給予大學生嘗試鍛煉的機會。但是,從總體上來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探索還不夠系統和深人,創業教育的模式仍然值得去探索和完善,在當前的教育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創業教育是在社會市場化、經濟全球化、知識經濟時代的背景下,勞動力面臨巨大就業壓力的背景下提倡和發展的一種教育模式。國家鼓勵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初衷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通過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緩解就業難題。創業教育的主旨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業技能和創業精神,并將創業作為大學生未來就業的一種選擇??偟膩碚f,創業教育的實質不在于提供就業崗位的多少,更多的是自主意識的培養,使大學生從認識上得到轉變,從實力上得以增強的學習過程。開設大學生創業教育對于轉變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增強大學生的學習技能以及營造和諧校園文化氛圍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創業教育實質上,是對學生的一種思想的引領,是一種學生內在力量的積累,即使在沒有外在幫扶條件的情況下,學生仍然能夠對創業活動進行獨立的思考和認真的計劃。
創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開創型人才,是一種超常規的人才培養方式。通過開設創業教育的課程,可以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能通過模擬和實戰,切實做到學以致用、學能致用。使廣大學生整體上在認識上有所轉變,在實踐實力上有所增強。在創業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首創精神和準備獨立活動的態度與行為,有利于培養創新努力,創業意識,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業基礎素質,開發學生潛能、使其更容易把握機遇,增強創業精神和提高創業、就業技能,對學生擁有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和發展性的生活方式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目前,我國的創業教育已經開始起步,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針對當前創業教育,學生理論學的多,實踐練得少,學校對創業教育要求的多,培育的少的現狀。主要問題可概括為:
1、認識不夠深入,缺乏對創業教育的深刻理解。
創業教育絕不僅僅是一種就業教育,很大程度上應是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新方向的一個切人點。但是目前卻存在著對創業教育認識不夠深入的情況。
從觀念認識上,對于創業教育存在如下誤區:創業教育目標設定具有功利性。國家鼓勵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初衷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通過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緩解就業難題。但在具體落實創業教育過程中,在創業教育的理念上,卻出現了簡單地引導學生如何創辦企業,如何通過創業教育減輕來自就業方面的壓力,這與創業教育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明顯的不同。
從實施認識上,國家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業教育,鼓勵通過創業教育帶動大學生創業。但高校對創業教育缺乏明確的認識,沒有制定完善的實施規劃,只是從認識上明確了創業教育的重要性,但沒有從行動上重視起來。教師更沒有充分認識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往往開設創業教育課程面對的同學多為大三、大四的學生,而且通常把創業教育放在大學生就業指導課中,把創業教育與就業指導混為一談。
2、缺乏專業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
目前我國未廣泛開展創業教育方面的師資培養活動,各高校還未形成一支專業化、正規化的師資隊伍。通過對江蘇省各大高校網站的調查與核對,發現從事創業教育的教師大多是就業指導課的老師或商學院的教師兼職教授,他們沒有時間將太多的精力投入創業教育工作中去,也沒有接受過系統相關的理論知識培訓,部分老師有就業指導的資格證,但是卻沒有創業的實踐經驗,對于教授創業教育課程存在著依賴書本的傾向。
3、形式單一,缺乏完善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在課程內容上,由于目前江蘇省內多數高校尚沒有形成制度化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在創業教育內容上出現了通過零碎的講座、比賽,取代了創業教育系統的講述,或者設置了許多以專業為中心,以行業為目標的孤立的課程,創業教育專業面偏窄,知識結構單一,導致目前創業教育的開展與當初開設創業教育的初衷相偏離。
在教學模式上,多數授課老師忽視學生的個性特點,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忽視創業教育需要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將創業教育僅局限在校內和課堂內,側重理論領域對創業的分析和研究,沒有充分讓學生進行創業的模擬以及創業實踐,導致大學生創業教育與實踐的脫節或偏離。
在教學輔助中,沒有充分利用好以創業為內容的學生社團,同時缺乏相應的圖書資料和提供網絡平臺,供學生進行創業教育的學習。目前江蘇全省90%以上的高校開設了創業教育課程,30%的高校建立了大學生創業科技園和科技成果孵化基地,省內各高校多數成立了以創業為內容的學生社團,但學生社團沒有被作為創業教育實踐的助手而利用好。同時通過互聯網訪問江蘇省內高校,進行創業教育課程統計,發現各個高校創業教育課程內容多沒有體系性,而且缺乏一個供學生自主學習的網站平臺。目前,已提供創業教育網站平臺的高校為少數實力雄厚的高校,如南京大學、蘇州大學。多數學校沒有提供創業教育的專題網站平臺,更新最新的創業教育的內容以及案例,供老師教學、學生學習使用。
4、運行方面的問題
國家提出創業教育理念已有數年,但高校在開設、運行創業教育過程中仍然不夠完善。首先是在教育過程中,創業教育培養機制以及創業實踐的開展。一方面,由于創業教育仍處于探索、摸索之中,沒有成熟的教學經驗可循,沒有良好的創業教育環境。多數高校在對創業教育的教育過程中,只注重創業教育前期的培養,對于大學生創業后的效果如何沒有進行過多的關注,沒有進行相應的追蹤調查,因為創業教育僅僅依靠在校課堂的教育和基地的培訓是遠遠不夠的,只有不斷的完善創業教育環節,才能提高創業教育的水平。另一方面學生缺乏資金以及強有力的支持,無法進行小微企業的創業實踐。校企之間的合作以及基地的建設,受學校學科設置以及實力的限制,未能為創業教育提供創業教育實踐環節的平臺。社會和高校在支持大學生開展創業實踐方面形式單一,未形成支持大學生創業實踐的保障體系。
構建一個完善的創業教育體系,需要從理念上明確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從創業教育過程中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在創業后進行追蹤調查,使得創業教育成體系,而不是單單在校內的培訓教育的過程。
1、轉變認識,重視創業教育
傳統單一的以理論教育為主的教育方式已經阻礙了創業人才的培養。高校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應該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為理念,確立“三原則”(系統性、長期性、多樣性),通過“創業教學+創業模擬+創業實踐”交叉結合,實現主體發展(學生主體性、教育主導性(提倡多方教育主體參與)),調動教師與學生之間教與學的積極性,鼓勵師生之間的討論與交流、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對創業活動具有前瞻性。強調以創業教育為基礎,通過創業理論課程的教學,使學生積累一定創業所需知識。以創業模擬為主要手段,可以通過教師帶領下的實踐教學以及學生自發組織的創業社團,幫助學生了解和認知創業全過程,使創業知識在模擬實踐中得到鞏固與增強。最后一個環節是讓有實力的學生嘗試開辦自己的創業企業,使學生的創業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2、加強培養師資,健全教育隊伍體系
加強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提倡多方教育主體參與,建設一支創業型的師資隊伍。首先,鼓勵開展對創業教育的理論研究,并注重對創業教育實踐的總結,形成一套較為成熟的教育理論體系,來指導創業教育。其次,重視師資隊伍建設,鼓勵教師參加教學的知識技能培訓,組織教師參加以創業為主題的各種論壇、經驗交流等活動方式,獲取最新的創業教育、教學的動態及信息,培養出一批理論與實踐經驗相結合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最后,鼓勵聘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成功創業人士以及社會相關部門的研究人員等組成專兼職相結合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充實創業教育教育者的力量,保障創業教育的豐富開展。
3、完善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設置
創業教育課程設置與其他的專業課設置不同,如何將創業理念融入大學的核心價值體系,如何將創業整合到大學的其它課程和日常生活之中,促進教學模式、教學態度和教學方法的改變將顯得尤為重要。開設創業教育課程應該堅持系統性、長期性、多樣性的原則。長期性是指創業教育課要貫穿大學四年,長期進行。系統性只要是指要分板塊,有重點的進行理論教育與實踐訓練;階段性主要是指實行選修、實踐、實習三步走,貫穿大學生活的始末。使得學生通過選修,增長理論知識,通過社會實踐,增加實踐經驗。
4、加強實踐環節,完善創業教育運行環節
實踐環節是開設創業教育課程、培養創業人才不可缺少的部分。首先,各高校創業教育應注重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受學校學科設置以及實力的限制,部分高校本身未能為創業教育提供創業教育實踐環節的平臺,但仍要盡可能的支持促進創業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增加創業教育實踐的機會。其次,加強創業教育的實踐基地建設,加強校企聯合,積極推動大學生開展創業活動。高校在開展創業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走校企聯合的模式??梢越柚鷥瀯輰W科,通過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創立學生創業實踐基地或者與企業合作,成立實習實踐基地,強化實踐教學環節,通過校企不同教育主體,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和創業實踐能力。
5、建立創業教育評價、反饋體系,完善創業教育模式
創業教育的評價、反饋體系是創業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創業教育僅僅依靠在校課堂的教育和基地的培訓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建立創業教育評價體系,才能完善和提高創業教育的模式及水平。要從評價涉及內容的選擇、評價標準的制定、評價創業教育效果的設計等幾個方面構建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評價體系,通過構建切實有效的評價體系加以檢驗與督促,不斷完善創業教育模式。首先是對創業教育前期的評價,通過創業教育評價體系的構建,可以有效地檢驗從大一到大四的創業教育效果以及存在的問題。主要注重創業追蹤調查階段。其次是對畢業后或者未畢業就真正進行創業的學生的追蹤調查,通過追蹤反饋,對他們進行全方位評估,既能了解創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又可以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通過追蹤調查,可以在創業實踐中彌補創業教育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建立創業教育評價、反饋體系,通過對大一到大四的教育、創業實踐的追蹤調查,依據整個創業教育周期的信息反饋和實踐追蹤,創新創業教育的模式,使得創業教育更完善、更系統,更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為大學生的創業提供有效的指導。
[1]黃勝楠.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的探討[J].江蘇高教, 2010(2).
[2]房欲飛.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興起、現狀與挑戰[J].交通高教研究,2004(6).
[3]吳松嶺.對當代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的思考[J].黑龍江教育,2008(11).
[4]魏衛東.大學生創業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經營與管理,2013(2).
[5]朱明.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綜述[J].職業教育研究,2007(6).
[6]白迎超.大學生創業輔導體系構建與實施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2(3).
[7]吳婕.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綜述[J].高教研究,2009(5).
[8]蘇益南.大學生創業環境的結構維度、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 (11).
(責任編輯:馬銀華)
G647.38
A
1008—6153(2013)03—0134—03
2013-05-18
英啟琛(1986-),男,山東臨沂人,淮海工學院藝術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