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芬,劉娟
(1.山東廣播電視大學,山東濟南2500014;2.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山東濟南 250100)
對虐童事件背后“德育為先”理念的深層思考
楊雪芬1,劉娟2
(1.山東廣播電視大學,山東濟南2500014;2.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山東濟南 250100)
堅持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就要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當前要對學校老師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德育教育;合理開發利用學校網絡資源,做好教師的德育工作;轉變德育工作方法,把握重心和關鍵點。
虐童事件;德育為先;教育方針;以人為本
2012年10月,溫嶺虐童照片事件在微博上曝光后,在社會上又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回顧近幾年屢屢發生的幼兒園虐童事件,每次發生后都能引起我們的憤慨,也都能引起我們相關部門的重視。然而過一段時間后卻又重現,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為何我們神圣的老師會做出這樣的事情呢?
問題一:目前的德育為先,理念是否能優先?
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更好地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用現代先進教育思想和科學技術武裝人們,使教育思想觀念、教育內容、方法與手段以及校舍與設備,逐步提高到現代的世界先進水平,培養出適應參與國際經濟競爭和綜合國力競爭的新型勞動者和高素質人才的一種過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1],提出的“德育為先”理念,是目前學校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方法的指導思想之一,但是目前,隨著學校辦學規模的擴大,在實際工作中,這種理念對每個教師能否從內心深處接受,表現出的不適應也越來越明顯。
首先,“‘德育為先’是一種理念和指導思想,就是指在對受教育客體實施教育的過程中,把德育放在較其他各類教育的優先位置,并同時讓其發揮主導的作用。”[2]。但是當前,高校教育評估的主要指標是教學質量,處于首要地位的是智育,如學校抓升學率和就業指導率。個別學校為了提高就業指導率,特別是在某些高職院校的畢業年級,甚至可能會犧牲一些政治公共課的教學時間,例如學生很多時候都是在社會上找工作,能在教室里安心學習的幾乎很少;有的學生即使不出去找工作,也覺得最后一學期了,上不上課無所謂。
其次,高校德育目標缺乏以人為本。當代大學生受國際國內思潮的影響,個性突出,民主張揚的個性顯得尤為突出,但是,學校在制定德育目標時,缺乏層次性,沒有針對教育客體的不同特點而制定不同階段的目標。例如,高職學生和普通本科學校的學生,他們進入大學后,給自己制定的目標,就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有些高職院校,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把普通本科院校的一些經驗拿過來,最終導致“以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體現不到位。
第三,實施教育的主體不優先。德育主體,在整個德育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我們也很清楚的看到,有些老師不注重自己的言行,有些教師不努力縮小和學生的思想差距,甚至有的老師會把把某些錯誤觀點和思想灌輸給學生,雖然這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是從根本上就違背了以德為先理念,更重要的是嚴重阻礙了學生正確人生觀的樹立。
問題二:目前的德育為先,內容是否“優先”?
回顧前幾屆黨代會的召開,對教育的方針每次都涉及,德育的首要位置也越來越突出。但我們同時應當清醒的認識到,德育為先理念的內容首先應當是有效的的學習內容,應當是能夠滿足學生需求、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學生的學習需求有較低層次的,即為了應付考試,有較高層次的需求,即實現自己的理想,超越自我。但是我們不得不看到,在整個德育過程中,德育的日常管理、教學和培訓在一定程度上都有些和實際脫軌,如兩課教學、德育專兼職老師的培訓以及學生的社會實踐都很匱乏,這樣使得學生學習的有效價值內容很缺乏。
問題三:德育為先的工作方法是否適應目前的教育體制?
有學者說,德育工作方法是:“在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過程中,教育主體和客體兩者所采取的各種影響德育目標實現方式的總稱。”[3]還有學者說,德育工作方法是:“在建構道德主體人格過程中,教育主體和客體采取的諸多活動方式的總稱。”[4]筆者認為,德育工作方法,是指實施德育的各種要素圍繞教育客體,為了實現一定的德育目標的一種德育過程。
十八大報告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但是當前,各高校的德育工作方法更多的是采取灌輸式教育,在國家制定大政方針后,沒有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而是一味的照搬課本上的東西,考試內容仍然沿襲傳統的考試模式,考核的內容和方法對教學過程和引導學生學習沒有相應的引領作用。從而導致學生在參加考試時,只要死記硬背書本內容就可以順利過關,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德育目標的實現。
針對當前在德育過程中出現的這些問題,筆者結合實際工作,進行了一些思考,形成了以下幾點認識:
思考一:借十八大勝利召開之際,抓好隊伍建設,促進德育水平。
“德育為先”的理念,首先要求我們的德育工作者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質、做到思想前瞻,行動迅速。所以,抓隊伍建設,抓教育主體這支隊伍很關鍵。
首先,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主體是學校黨政干部、共青團干部、兩課教學老師以及輔導員和班主任。對于這支隊伍,學校不僅要抓好人才的引進,同時也要在日常培訓和管理上下工夫,在工作以及生活待遇上提供堅實的保障,做到讓這支隊伍能安心、用心的工作;對于兼職隊伍建設,筆者認為,要充分發揮退居二線人員的作用,把這支隊伍的潛在能量發揮出來,這就需要學校在日常管理中,關心這些同志的需求,提供適合他們的工作環境。
其次,教育客體隊伍建設,主要是抓好學生班干部以及黨員隊伍建設,充分發揮黨員學生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促進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促進學生的自我超越。例如,在日常的學習管理中,可以把學生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正式黨員以及班干部這支隊伍抓好,讓這支隊伍盡可能多地參與到輔導員、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
思考二:合理開發利用學校網絡資源,做好德育工作。
當今社會,是信息全球化時代,我們的德育工作也必須緊抓這條主線。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導致網絡信息資源也及其豐富,無論是教育主體還是教育客體,接受信息的方式和渠道也不同于傳統模式,如何利用有效資源,擴大德育內容的覆蓋面,是德育工作的新課題。
在這種新環境下,高校必須合理利用高校網絡德育資源,實現德育內容、活動的網絡一體化。第一,開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題網站,通過網上交流、直播課堂、圖片的展示等手段,給學生一種嶄新的直觀性和生動性的學習模式,例如學校黨校的黨課學習,可以通過專題網站的開設,讓學生暫時脫離課本上的條例內容,學習模式的改變,起到的作用是翻倍的;第二,開辟網絡文化建設,集中展示黨的十六大以來全省高校德育工作取得的顯著成就,充分發揮典型示范作用,這種典型可以是全國范圍的,也可以是學校自己內部的;第三,開辟網上考試模塊,使學生知道,不是只要掌握書本內容,考試就能順利過關,考試時可以和平常作業結合,使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書本外的知識,瀏覽學習更多的網上資源,拓寬思維,把學習層次上一個臺階。
思考三:轉變德育工作方法,把握重心和關鍵點。
筆者認為,目前,德育工作方法的重心和關鍵點是轉變灌輸式教育。何以見得?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個性突出,德育工作更要注重引導、感染,尊重教育客體的主體地位,以人為本,逐步把德育教育轉化為大學生的自我教育。具體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首先,轉變德育工作方法。轉變工作方法,并不是說拋棄傳統的說服教育,而是要進一步深化說服教育的方式方法,做到教育內容要因人而隨時做出調整,做到有感染力、有的放矢和有互動性,逐步增強德育教育的時效性和有效性;其次,大力倡導自我教育。要能實現自我教育,就要給教育客體提供自我教育的條件和場所,這種場所可以是跨越空間的,例如學校可以提供各種參觀學習的機會,讓學生走出教室,出去看看,真正體會到自己內心深處的需要,讓學生的自我需要,上升到高層面上,逐步使教育客體以此成為一種學習習慣和生活方式。
目前,我國社會生活中出現的德育問題日益凸顯,相信一次次的陣痛之后,新的社會氣息會出現,高校更要認真落實“德育為先”的理念,轉變工作方法,使我們的德育工作更上一個臺階。
[1]胡錦濤.加強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N].人民日報,2005-1-19.
[2]董國強.運用德育弦論解讀“德育為先”理念的本質內涵[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0,(4).
[3]顧明遠.教育學大辭典.教學學[M].上海:山海教育出版社,1990:129.
[4]班華.現代德育論[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217.
(責任編輯:馬銀華)
G451.6
A
1008—6153(2013)01—0150—02
2012-12-18
楊雪芬(1979-),女,江蘇蘇州人,工程碩士,山東廣播電視大學講師。劉娟(1982-),女,山東昌樂人,文學學士,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