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語言性學科,語文的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極為重要的內容和環節。當前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在新課改背景下,語文閱讀教學也應該不斷革新,實踐新的教學方法,實現閱讀教學的高效性。
[關鍵詞]中學階段;語文;閱讀教學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了“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等。語文是學生所謂的“三大主科”之首,對于學生來說,學好語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語言性學科,語文的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極為重要的內容和環節。在高考中,現代文閱讀部分也是考查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一個必考點。但是,如今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較多的問題,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凸顯,教師的教學過程簡化,教學教法單一,功利性較強等,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較低,教學效果也不夠明顯。
一、教給學生有效的閱讀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痹谥袑W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教會學生閱讀方法和答題技巧。這對于學生來說可能是最急于學到的,也是最為重要的。有了好的閱讀方法,學生就能提高閱讀速度,提高答題的準確性,就會擁有學習的樂趣,這樣閱讀教學有效性才得以實現。在閱讀某篇文章或是某部作品的時候,要讓學生有目的性,帶著閱讀目的去讀文章,去尋找答案,這樣就能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多動腦思考,在讀中自悟,在讀中自得。在閱讀的過程中,有的文章主旨,或是個別語句難以理解,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工具書、網絡等查找答案,也可以根據具體的文章讓學生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從聯系的角度,再結合時代背景等尋求答案。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和答題的技巧,此外也要做好相應的檢測,鞏固訓讀方法和答題技巧,讓其學會充分利用。這樣都能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體會到成就感和樂趣,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學習的興趣,鍛煉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視野,陶冶其情操。
二、進行情境教學
對于文學作品的把握應該是多義性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對文章進行解讀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學生們對作品意義,對人物的評價上,對語言材料所構建的意境感悟上都是不同的。這都要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不能只是進行“標準答案”的講解,應該多設置一些問題,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為學生開啟一扇窗子,欣賞更多美景。如在教學《再別康橋》時,筆者帶領同學們回顧“柳樹”這一傳統意象,柳“留”諧音,表達的是別離,表達的是依戀與牽掛。之后我設置問題情境:“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有何意蘊?讓學生進行自由誦讀和分組討論,然后讓學生明確其個性化理解,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很好地理解到了柳條下所蘊藏的心緒,所演繹的故事。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興致盎然,教學效果也很顯著。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置問題情境能使閱讀學習對學生產生吸引力,能促使學生調動思維,迸發出智慧的火花,進而提高閱讀和理解能力,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三、讀寫結合
為了更好地實現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對學生進行相應的訓練,加強實踐閱讀。也要將閱讀進行課外轉移和指引,還要將閱讀教學和寫作練習進行有效結合。教師要為學生的課下閱讀創造機會,如開放學校的圖書館,滿足學生們借書的需求,或是定期組織寫作比賽,進行宣傳和獎勵。還要發揮學校??淖饔茫瑢⒁恍﹥炐愕淖魑幕蚴潜荣悆炐阕髌愤M行刊登,以此激發學生的閱讀,讓其從閱讀作品中學習寫作的技巧和靈感。
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極為必要,這樣能使得課堂教學具有延伸性,能有效增加學生閱讀的廣度和寬度,補充我們課內閱讀教學時間的不足。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生的智力水平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閱讀能力”。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我們要充分了解我們的學生,對他們的閱讀學習進行必要的引導和指導。筆者在教學中就有目的、有計劃地給向學生們推薦一些作品和讀物,選取那些內容健康,趣味性和文學性較強,同時與課內閱讀教學有密切聯系的,如學習《林黛玉進賈府》時,向學生們推薦一些研究紅學人物的書籍,這樣學生們閱讀了這樣的書籍當然有助于其深入了解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點。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也要創設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們在和諧、愉悅的氛圍中學,“在快樂中學習”;還要引導學生增加生活體驗,感受生活的真諦,為閱讀教學創造生活基礎,為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情感創造條件,實現學以致用和快樂閱讀的目的。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