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的自主學習是課堂的一種基本活動,也是學生必不可少的學習能力。新課改理念倡導以學生為本,使教學過程成為教師指導下的、指向一定教學目標的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目的是要讓學生學會學習,使學生能力得到培養,最終使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自主學習;英語;策略
所謂自主學習是指教學條件下學生的高品質的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造性不斷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不斷被激活?,F代教育要求教學的重心由教師的教轉向學生的學,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教師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知識的方法。教師應適當放手,讓學生自己嘗試,自己發現,滿足他們的成功感,鼓勵他們的自信心,并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要提高高中英語教學的效率,教師必須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轉變教學觀念,使學生對于知識掌握的過程由“學會”轉變為“會學”。
一、充分調動情感因素,使學生對英語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
學習興趣是人對學習的一種認識傾向,它是由需要引起的一種情緒,對于學習有明顯的增效性。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愛,往往源于對教師的熱愛、尊敬甚至崇拜。在課堂教學中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親切感。在課堂內,教師應不斷轉換自己的角色,有效地、持久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的教學活動。一首美妙的英語歌曲、一段精彩的名人演講或電影、一個熱門的話題、一句幽默的話語、一個簡短的故事都能把學生帶入欣賞英語的世界,使他們度過一堂輕松愉快的英語課。
二、傳授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不善學者師倍而功半?!庇行W生自學不得法,學習無實效,往往是看書多遍,其義不見。因此,教師不僅要努力使學生養成自覺學習、自主學習的習慣,而且更要努力使學生形成一套適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自主學習的方法。
在信息社會里,知識的發展日新月異,無論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也不可能將所有的知識在學校學完。教師在教學中不僅僅教給學生課本中的知識,而應教學生學會如何去學習知識。在課堂教學中,不要僅注意結果的傳授,而要使學生學到一些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鼓勵學生嘗試從多角度、多渠道去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認識到完成任務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培養他們的多向思維、求新求異的精神。
教師要不斷培養和提高學生深入學習的能力。活問促學,教師依據教學要求,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靈活多樣地設計問題,從而推動學生進行深入學習和思考。
三、歸還學生的主動權,拓展學生的發展空間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因此,學習的主動權應掌握在學生的手中。教師要優化英語教學的師生關系,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地位有機統一,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在課堂中可以嘗試不同的教學模式,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把讀的時間留給學生,把講的機會讓給學生,把練的實踐納入課堂,把探索的快樂留給學生。營造引導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環境,培養其分析、解決問題和探究創新的能力。對于學生暫時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也不一定一一講解,不妨給他們提供研究方法和路徑,讓他們自己去探究、體驗高層次學習的成就感。
四、強化學生的意志力與自信心
提倡自主學習要面向全體學生,避免挫傷部分學生的積極性。具備良好品質的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能自覺有效地控制和調解自己的行為,不畏艱難、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實現自己的目標。而意志力差的學生容易喪失信心。一方面,教師要讓學生明白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其學習過程是漫長的,是需要點滴的積累和大量的聽、說、讀、寫的練習。英語學習不可能是一蹴而就或一帆風順的。另一方面,要讓他們明白“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應充分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盡可能滿足不同學生發展的學習要求。
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創新性人才。在學生具有了自主學習品質、能力的基礎上,教師要鼓勵學生去創造,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創新意志、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隨著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不斷增強,教師可不再為學生提供學習任務,而是由學生主動地、自主地設計任務,自己去嘗試完成任務。這樣能激發學生更高的學習熱情,能讓學生真正自主學習、自主發展。
責任編輯 一 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