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應重視構建數學讀寫訓練體系,優化小學數學學習方式。通過練讀、練寫,讓學生能讀出要點,讀出字里行間所蘊藏的精髓,讀出問題并寫出自己的獨到體會和創新見解,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 解決問題 ;讀寫結合
“解決問題”是新課程提出的一個核心概念和四大教學目標之一,是與國際數學教學接軌的重要體現;是培養學生應用數學能力,鍛煉數學思維的重要途徑;是數學教學實際活動中的重難點,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數學中的解決問題教學也應該重視讀寫訓練,提高解決應用問題的能力。
一、 練讀
要想解決應用問題,首先要能正確讀題,領會題目含義。專家們精心編寫的教材是數學知識的載體,教師指導學生正確閱讀,可以從字里行間挖掘豐富的內容,潛移默化地培養和提高學生準確說練及文字表達能力。
1.讀文本。低年級學生識字不多,部分學生不能把題目流利地讀下來,缺乏對題目整體的理解,教師應該注意對于問題中常見的名詞術語進行指導釋義。因此,教師應該注意在指導名詞術語意思的基礎上,加強讀題時語句停頓、重音等訓練。如題:一共有25位學生去租船,每條船限坐4人,至少要租幾條船?此題中教師如果重讀出“一共、每條船、限、至少”等詞,學生便更易理解。讀題時還要注意細讀旁注,新教材中許多題目都有小精靈“聰聰” “明明”的對話或是其他旁注形式的提示,如五年級上冊第32頁例11:“張燕家養的3頭奶牛上周的產奶量是220.5千克,每頭奶牛一天的產奶量是多少千克?”旁注1:“可先算1頭奶牛一周的產奶量,再求……”旁注2: “可先算3頭奶牛一天的產奶量, 再求……”這些旁注為學生解題提供了很好的思維導向。
不同的年級,讀題訓練的側重點也不同。一年級要求不讀破句,注意停頓;二年級要讀出重點詞語的重音,分析題意;三年級要學會邊讀邊使用標記符號,找解題策略;四年級要邊讀邊摘錄條件,會用簡單的畫圖策略;五、六年級要善于邊讀邊用字母來代替未知的量。
2.讀插圖。小學數學新教材圖文并茂、形式多樣、趣味性強,具有數學知識教育和思想教育等多重功能。但是小學生觀察的隨意性大,目的性不強,往往會被圖中鮮艷的色彩或可愛的卡通圖案等自己感興趣的部分所吸引。教師應該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首先自己要做到語言精練明確,對學生的要求應清晰地指向數學信息。如讀五年級“小數乘法例1圖”時,教師可指導學生從整體上觀察圖畫:“圖上畫的小朋友在做什么?遇到了什么數學問題?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知道什么信息?”長期堅持這樣的思維方式,學生就能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尋找有價值的數學信息來解決實際問題。每節課中,教師都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練讀”, 通過反復琢磨、認真思考,從而讀懂例題特征,理清解題思路、方法步驟及書寫格式等。
二、 練寫
1.指導學生寫數學日記。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把課堂上學習的數量關系和日常生活中發現的數學問題先講一講,再用簡單的語言記錄下來,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和體驗生活,激發用數學眼光看問題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數感”,進而激發他們熱愛數學,更好地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
2.教師平時要重視學生的表達,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描述題目的情節、條件、問題等。例如,學習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解決問題的“木偶戲”主題圖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反復用自己的語言去描述這幅圖的意思,并根據所說的內容再列出算式。如果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就說明學生對題意真正理解了。另外,給題目補充條件或問題也是一種有效的練寫方式。筆者常常在練習中設計這樣的題型:“5人一個星期生產多少個零件?列式:20×5×7=700(個)請根據算式給題目補充條件。”學生通過討論、思考后回答:“每人每天生產20個零件。”教師可以繼續追問,多讓學生說自己的想法,之后讓學生將完整的題目多讀幾遍,驗證是否與已知算式相符。這樣,既發展了學生的數學語言,又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責任編輯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