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教師在進行體能教學的同時,要善于激發、保持學生積極健康的情緒。教師可以通過融洽的師生關系,引導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參與,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加強自身的修養等幾個方面使學生在體育教學中表現出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健康情緒;體育教學;學習興趣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情緒表現是復雜多樣的,積極的情緒即學習興趣會促進個體運動技術和技能的學習與掌握,讓學生喜歡上體育課。因此,體育教師在進行身體教育的同時,要善于激發、保持學生積極健康的情緒,使學生在體育教學中表現出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一、 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
在上課過程中,學生大多都是在教師和同學的注視下完成學習動作。在做完每一個動作后,不論自己完成動作質量如何,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和同學的尊重。這時,教師應充分發揮教學的民主性,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到區別對待,因材施教,特別是身體素質差的學生,他們更需要教師的微笑和鼓勵。對這類學生,教師應投入更大的熱情。對他們在練習中出現的問題通過對比、示范、糾錯等方法,引導他們從思想上正確認識,鼓勵他們敢說、敢練、敢于認識自己的不足,盡可能滿足他們的學習欲望,對他們所取得的微小進步要及時地加以肯定鼓勵和表揚,使他們經常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他們愉快和成功的情緒體驗。并有目的地訓練學生勇敢果斷行為,運用調節情緒的方法,減輕或消除不良情緒,從而轉變學生對體育課膽怯、恐懼的心理,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引導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參與
傳統的體育課過分注重教師的教,忽略了學生的學和練。忽視了學生在體育課中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創造性,往往以強迫或說教的方式讓學生被動地練習,不顧學生的潛能差異、生理心理差異,簡單施教,強迫灌輸,無論是學生學習效果還是學習主動性都較差,學生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和抵觸行為。體育教師應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要求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創造自由展示課堂的機會。正如恩格斯所言:“就個別人說,他的行動的一切動力,都一定要通過他的頭腦,一定要轉變為他的愿望和動機,才能使他們行動起來。”教師在授課時,積極征求學生的意見同,向學生請教教育他們的最佳方案。師生共同創建富有班級特色的體育教學模式,使教育過程成為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以激活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讓課堂煥發出生命力。
三、 調動學生學習欲望
體育課堂范圍大,地域廣,器材也較多,教學中將器材布置得有序,使學生產生新奇之感,如利用球類區各種幾何圖形組成的圖案進行練習,擴大學生想象的空間,直曲相交的田徑場地能激發學生求練的欲望。在練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分類。因為學生對于不同的體育項目存在著不同的興趣與愛好,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興趣與愛好,有意識地將其分成不同的項目小組進行練習,這樣同學們在一起常常會感到能玩得起來。由于在項目上存在著較大的認同感,學生們可以在練習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技能與特長,可以使自己的個性特征得到充分的展示與表現,從而達到在完成體育鍛煉與健身的目標的同時,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培養。
四、 教師加強自身的修養
常言說得好:“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有長流水。”一堂體育課能否吸引學生,跟教師的自身素質很有關系,所以體育教師應不斷進取,在掌握和精通專業知識同時,還必須努力學習和掌握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科學,并能把有關的知識與體育相結合同,用于教學過程之中。只有擁有淵博的知識,掌握精湛的教學技藝,才能使自己的業務水平不斷提高,在教學中得心應手,才會讓學生對自己所上的課感興趣。
責任編輯 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