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責任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支托,把責任教育納入到中小學的課程建設之中,是教育人的責任。小學生責任心培養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設,應該確定課程目標,開發并實施課程內容并抓好評價。
[關鍵詞]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責任心培養
意大利哲學家馬志尼指出:“我們必須找到一項比任何理論都優越的教育原則,用它指導人們向美好的方向發展,教育他們樹立堅貞不渝的自我犧牲精神……這個原則就是責任,這種責任是他們終生的責任?!?的確,培養學生的責任心是教育的關鍵,德育的核心,它關系到學生的將來,決定著學生的人生。新課程提出:德育要以人為本,回歸生活,注重情感體驗。只有在生活中進行的德育,才更貼近學生的實際,才能更好地讓學生接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正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注重對知識技能的綜合運用,體現經驗和生活對學生發展價值的實踐性課程。為此,開展責任心培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化建設不失為一條有效的途徑。
一、確定責任心培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
小學生責任意識的形成一般要經過被動、主動到自動三個階段。對成長中的小學生來說,應該有計劃有步驟地制訂一些目標要求,為此,可以設立“橫向、縱向、交叉”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體系。
1.橫向目標
將小學生責任心培養目標分成“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家庭負責、對社會負責、對環境負責”五個維度,分塊實施,整體組合。
2.縱向目標
面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責任意識的要求也體現出不同層次。在同一維度下,將責任心培養目標分層、有序地設計,以達到一個循序漸進的效果。
3.交叉目標體系
在學科活動、家校活動和社會活動中都建立責任心培養,互相補充,互相滲透,保證責任心培養的全方位進行。
上述責任心培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的確立,旨在以情感調動為切入點,以服務學生的成長成才、培養學生的責任心為落腳點。
二、開發責任心培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規定:“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要集中體現學校的特色,學校應對綜合實踐活動進行統籌規劃。”責任心是一種個性品質和心理習慣。責任心的形成以認知為前提,以情感為基礎,并通過責任行為反應得到加強,它需要一個長期的培養過程。在明確責任心培養綜合實踐活動目標后,需要根據目標構建責任心培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
1. 構建小學生責任心培養專題課程基本內容架構
責任教育不能漠視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個性發展,它應基于學生的學習生活、家庭生活及生存環境,以學生素質提升為訴求,開發責任心培養校本課程體系。
以責任心培養為主題的校本課程,可以依據教育的四大支柱“學會學習”、“學會關心”、“學會做事”、“學會生存”確定課程目標,結合學校的地域特點確立課程內容,構建責任心培養專題課程基本架構。
■
2.設計小學生責任心培養專題課程具體活動內容
在具體的活動安排上,各年級可根據責任心培養目標,在核心內容下,自主設計活動主題。如圍繞“學會做事”,低年級設計“自理五項大比拼”主題活動,培養低年級學生個人責任心;中年級設計“我來當一天家”,讓學生通過角色互換,體驗父母的辛勞,承擔家庭責任;高年級設計“勇于自我負責”。通過活動,讓學生明白生活中自己應承擔哪些責任,作為小公民應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三、進行責任心培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
小學生的責任心是在完成一定任務的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起來的,學校要給學生創造承擔責任、體驗責任的機會,使之在實踐中不斷增強責任意識,從而達到教育的效果。
1.責任心教育活動的課程化實施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綱要指出,除指定領域以外,綜合實踐活動還包括大量非指定領域,如班團隊活動、校傳統活動、學生的心理健康活動等。但這些活動并非真正意義上的綜合實踐活動,只有讓活動具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自主性、綜合性、生成性、實踐性的特質時,才能使活動走向課程。
以春游活動綜合實踐課程化打造為例。春游是每個學生都盼望的,它對學生身心健康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如何讓春游活動成為培養學生責任心的一個良好載體?我們認為給春游活動賦予新的實施方法,將春游的自主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設計、自主實施,讓“自主”成為春游活動的主旋律,就是一個有效的方法。學生在春游前自主選定春游地點,自主確定活動主題,自主設計活動方案、自主進行實地考察、自主總結整理信息、自主展示交流評價等。自主春游,從基于教師的設置轉為基于學生的自主,達到了學校傳統活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化目標;自主春游,一切由學生做主,在一系列的自主活動中,學生通過一次次的體驗、一次次的強化訓練,學生的責任心油然而生,同時也豐富了學校責任心教育的途徑。
又如進行班級管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化打造。將班級的日常管理交由學生自己負責,引導學生自主發現班級管理問題,自主制訂班級管理制度,自主推薦責任人,自主參與班級管理。借助綜合實踐活動,為班級管理找到一條結合校情、班情和學生實際的、充滿著人性化色彩的途徑,不僅使班主任走出了說教式的、效益低下的困境,而且有利于創設一種班級生態德育,讓班級真正成為培養學生責任心的重要基地。
2.直觀切入責任的主題活動實施
首先,可以從小處著手,圍繞學生身邊的人、事及熱點社會問題,設計非常鮮明的、直觀切入的責任主題活動。根據學生年齡特征,分年級段開展各項主題實踐活動。如一、二年級以“自己的事自己做”為主題,三年級以“我的學習我做主”為主題,四年級以“培植規則意識”為主題,五年級以“勇于自我負責”為主題,六年級以“我們在負責中成長”為主題等。這些彰顯責任心培養的的主題活動讓學生逐步養成做事負責的好習慣。
3. 實施滲透責任教育的主題活動
學生責任感的培養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是無處不體現的,從主題的開發與選擇、活動的開展與實施,成果的展示與反思,可以說責任感培養滲透于活動的方方面面。我們既需要直觀切入的主題活動,更需要在主題滲透或抓點滲透中培養學生的責任感。
如在綜合實踐活動主題選擇上,往往會出現這樣的場景:有的活動主題,大家感興趣,所以有多個小組選擇,而有些難度的活動主題卻沒有小組愿意嘗試。這時候,教師的教育機智,一句引導或一個激將法,就能使尷尬的局面迅速打開,從而使主題選擇活動成為培養學生主動承擔,敢于負責的良機?;顒又校止っ鞔_,責任到人,尤其當學生承擔具有一定難度和挑戰性的活動時,教師給予鼓勵與支持,更能激發學生強烈的責任感。
無論是直觀切入式責任主題活動,還是滲透責任教育的主題活動,它們就像經線與緯線,交織在一起,時時刻刻提醒學生清楚自己的責任。
四、責任感培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
課程評價是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跟進責任感培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其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朝著責任心培養目標方向的發展。在具體操作中,我們可以從學生活動的參與態度、成果作品、個性能力等方面進行動態化的評價。重在關注學生的變化與進步,注重學生的體驗與成長。
1.評價主體多元化
首先是學生個體的自我評價。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實際上始終處于進行自我評價的狀態中。其次是生生之間的評價。同學之間的感受是最直接、真實的。讓學習伙伴一起來互評,有利于準確找出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提高活動效率。再次,家長的評價對孩子的作用不可低估,讓家長對學生進行評價,可以發揮家長在學生成長中的作用。最后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教師應該多看到學生學習中的成功之處,使評價成為學生認識自我、發展自我、激勵自我的手段和機會。
2.評價方式多樣化
評價方式多樣化體現在多種評價方法的運用。口頭匯報:每次活動,讓學生說說活動后的感受。通過學生的匯報,不僅可以考查學生對活動的參與情況,還可以使教師全面了解學生?;顒佑^察:主要考察學生在活動中的責任體現,有無主動承擔自己的責任,與他人的協作情況、交流溝通能力等。活動記錄:真實反映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成果展示:學生的活動結果可以用作品、競賽、匯報演出等形式展示。
實踐表明,小學生責任心培養課程化建設,是促進學生健康快樂和諧成長的良好載體,它為學生責任心的培養架起了一座從認知到踐行的橋梁。
參考文獻
1.歐益生,張建芳.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態化實施實踐與探索[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2.吳筱泉.行動與智慧——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實施[M].寧波出版社,2010.
3.郭元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 唐 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