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愉悅的學習活動中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教師要主動轉變觀念,激發學生興趣;優化課堂教學評價,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多向合作交流,讓學生在活動中自主學習。
[關鍵詞]語文教學;創設情境;學生參與評價
一、激發興趣,引導學生參與評價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能有效地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強化他們的學習動力。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就要求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在備課過程中既備課文又備學生,使他們在教學中始終興趣盎然,學習勁頭十足。
所以說,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靈活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采用課堂游戲、實物演示,小品表演、多媒體教學等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這些形象生動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教學情境,激發起學生評價的興趣,調動和發揮他們參與評價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在學生初步嘗試評價的時候,教師要經常采用激勵性語言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并在課堂上當眾予以及時表揚,由此建立起他們評價的信心。在學生基本掌握了評價的方法后,可采用小組競賽、分組合作、大組交流等多種活動形式擴大學生主動學習的空間,釋放學生的精神活力,從而激活他們的思維,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交往中大膽發言、主動合作、積極交流。
二、激勵學生,提供參與評價的機會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發展的潛在性、主動性和差異性,在課堂上充分保證學生有自主表現和發展的空間,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參與評價的機會,從而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教師在教學《有趣的游戲》一課時,可先組織學生做扔手帕、釣魚、貼鼻子等多種游戲,然后讓他們說一說:這個游戲的流程是怎樣的?是怎么參與的?當時的心情怎樣?學生會積極參與其中,爭相表達。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適當點撥,可收到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參與的效果。此外,教師還可以經常利用課余間隙時間,組織學生做有趣的游戲,如講革命故事、唱愛國主義歌曲、觀看科幻影視片、收聽廣播節目等,在活動后再組織交流,說說過程、體會等。這樣就能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活動,并學得生動有趣。
在閱讀教學中,類似的教育契機很多,教師要善于抓住,給予學生充分的參與評價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由發揮,使學生在評價中得到發展。如筆者在教學《狼和小羊》一課時,讓學生充分想象,續編故事的結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了。他們充分發揮想象說出了合情合理的故事,并十分樂意參與評價。因此,教師要根據課文內容,結合學生實際,采用靈活多樣的教法,讓學生積極參與評價。
三、實施評價,讓學生自評與互評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實施公正、全面、客觀的評價,嫻熟地運用各種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方式、方法進行評價,同時還要引導學生進行自評與互評。
1.自評。自評就是讓學生自己評價自己。在教學中,當學生讀完一個句子或一個語段后,就讓學生獨立思考、判斷,想一想自己在朗讀過程中的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讓學生對自己的朗讀進行評價,這既是知識的再現,同時又使學生對自己的能力和方法進行全面的反思,為學生提供一個足夠的自悟的機會。鼓勵他們主動客觀地評價自己,有針對性地作出自我改進,逐步完善自己,養成自我檢查、自我調控的好習慣。
2.互評。互評就是學生之間互相評價。在教學中應積極鼓勵學生相互評價,增進學生間的多向交流,讓他們進一步在與同伴學習的比較中認識自我,以利于取長補短、共同提高。互評既讓更多的學生有了發表自己的見解的機會,發揮學生的互補作用,同時又培養了他們的合作意識,使他們在合作、交流、競爭的學習氛圍中得到發展。
用新課程的理念來讓學生在評價自己與評價他人的過程中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也得到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個性特點也得到充分張揚。
責任編輯 滿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