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職教育中采用涵泳經典的學習方式,不僅在學生思想境界提升方面,還是民族優秀文化的吸收與傳承方面,都有著重要的作用。由于中職教育的特殊性,還必須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教材選用、教法應用與教學效果檢驗等問題。
[關鍵詞]中職教育;涵泳經典;素質教育
一、中職教育采用涵泳經典的必要性
素質教育是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個性,注重開發人的身心潛能、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2—2020)》中則明確提出:“職業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會,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這就意味著中等職業教育中的人文素質教育必須在過去的文化基礎課程上有所突破。而由于學制和課時所限,在中職教育教學過程中設置過多人文課程顯然不可能,因此必須選擇言近旨遠、高度凝縮的人文讀本通過合適的教學方式促使學生人文素養的全面提升。而涵泳經典——通過涵泳誦讀的方式來學習傳統經典著作,無疑是最為適切的選擇。因此,涵泳經典具有其他課程難以企及的優勢地位和獨特作用。
二、中職教育采用涵泳經典的作用
傳統經典中凝聚了中華民族傳統思想的精華,海納百川、兼容并蓄,同時植根于民族的歷史土壤中,是這方熱土醞釀出的文化佳釀,是經過時間檢驗的最優秀的人文讀本。早在1988年,75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巴黎發表聯合宣言說,21世紀的人類要生存,就必須從2000年前的中國的孔夫子那里汲取智慧。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整體文化素質偏低,耐挫性差、學習動機不強烈,還缺少良好的行為習慣。而傳統經典著作不僅在詞匯、語法上具有權威的規范性,且淺顯易懂、節奏簡快,非常適合中職生誦讀。典范的蒙學讀物從日常細節入手促使學生行為養成,優秀的名篇佳著是著眼高遠的人生圭臬,以涵泳經典全面提升人文素養成效卓著。此外,十六七歲的中職學生正處于自身人生觀、世界觀確立的關鍵階段,涵泳經典除了可以為他們注入人文養分,還可以讓他們深切感受到自己身體中涌動著的炎黃血脈,調動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歷史使命感,從而激發其“為中華崛起”而奮斗的熱情。
涵泳經典在全面推進中等職業學校素質教育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它產生的作用是其他課程學習無法替代的。
三、涵泳經典教學中必須注意的問題
教師在選擇傳統經典時必須遵循學生的身心特點、認知規律和時代背景。例如,在高一入學初期,可以節選典范的蒙學作品中適用的語段幫助學生從細節入手重塑良好的行為習慣。切勿拘泥于全文背誦而一味因襲守舊,落入窠臼。如選擇《弟子規》時,其中諸如“親有疾,藥先嘗”“事死者,如事生”等顯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相符合的意識形態,縱使要選也必須批判地繼承。制訂涵泳方案時則要注意依照“起步低、階梯小、著眼高”的原則,合理安排學生在校學習的兩年時間。在初期選擇簡單有趣、易理解操作的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樹立其繼續學習的信心。后期逐漸增加難度,讓他們體會挑戰和成長的快樂。
確定文本和學習方案之后,涵泳經典仍然需要教師適時適度地引導,但與文化基礎和專業技能的學習不同,涵泳經典必須重視六個環節:激趣→解惑→頓悟→合作→反思→重構。在引導學生涵泳經典伊始,激發興趣是第一要務,應適當借助暖身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如先開展“你拍拍,教師拍拍”互動游戲,再學習《論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效果極佳。之后引導學生在誦讀經典的過程中主動發現問題,教師適度講解幫助學生形成初步認知。然后,學生通過在組內、組間交流反饋的過程中不斷反思,最終重建內化。這六個環節就是學生逐漸通過誦讀、體悟、交流實現涵泳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必須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則必須尊重并接納學生的獨特感受且給予肯定和鼓勵。
經典涵泳不以死記硬背為目的,但適當的成果檢測有助于學生在構思、展示自己的涵泳收獲的同時,觀摩別人的理解感悟,從而反觀自身,并對經典產生更深刻的理解體悟。涵泳經典的成果展示應是“以人為本、張揚個性”的一場校園秀,學生可以用他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表述他們涵泳咀嚼經典作品的滋味。無論是展板還是手抄報,是歌曲聯唱還是自編快板,是詩詞傳情還是舞蹈達意,教師都要在關注別人的涵泳成果同時對照自身,不斷調整圖式以期獲得新知。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