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級(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平中見奇的散文精品,非常的感人。教師應通過對課文的教學,讓學生走進深深的父愛,學會理解,學會感恩身邊給予教師關愛的每一個人,以實際行動去關愛別人,教會學生去做一個愛自己、更愛別人的人。
[關鍵詞]背影;父愛;理解;感恩
《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級(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平中見奇的散文精品,非常的感人。在上這節課時,教師不僅要反復閱讀課文,而且要逐字逐句認真地品讀課文,查閱有關朱自清的大量資料來理解課文內容。文章通過對父親在車站給兒子送行情景的描述,刻畫父親的背影,特別是父親蹣跚地穿過鐵道,爬上月臺為兒子買橘子時的背影,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禁不住與作者一起熱淚盈眶,那是一位父親對兒子的一份至親至誠至愛的深情,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熱愛和兒子對父親的百般懷念。但像“關心”“愛護”“感激”這一類的抽象現成的字眼,文章中卻一個也沒有用,更沒有什么華麗的詞藻。全文語言樸實無華,但傳達了無限的深情。
語文教材決不只是字詞的排列組合,它的字里行間滲透著豐富的情感。教師在備課時可以制訂知識、能力、情感的三維目標,學以致用是教學這一課的目的。在現實生活中來自家庭方方面面的愛實在太多,以至現在的學生熟視無睹親人們對他的愛,導致學生以自己為中心,自私自利,難以管教。教師這個時候就應該充分發揮教師的資源作用和指導作用。教材是一種資源,教師本身也是一種重要的資源。在課堂上就應該以教師的人格去影響學生的人格,以教師的視野去影響學生的視野。當學生對課文不理解時,教師可以談自己的體會和認識,通過制作課件引導和幫助學生去感受。也許這樣做,教師教給學生的不是知識,但卻是一種體會情感的方法和眼光,一種觀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以其感情真摯自然見長。“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哪些角度易讓學生領悟文中滲透的父慈子孝的真情呢?
教師可以嘗試讓學生走進深深的父愛,學會感恩身邊給予教師關愛的每一個人入手。
一、抓住背影,朗讀圈畫
文章的標題是“背影”,父親給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背影,在文中多次出現,可以視作貫穿文章的主線。教師可把有關背影的描寫制成課件,“背影的表現角度能集中反映出描寫對象的內在精神”,分析課文時,抓住背影,也就抓住了理解本文的關鍵。所以,教師要通過反復朗讀、圈畫,看視屏、欣賞歌曲,通過自己對父愛的感悟,引發一場愛的風暴,引導學生體會父親無微不至的愛,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二、課外拓展,體會寫法
“細微之處見真情,抓住人物的某一細節,多次展開描寫”,這是這篇散文最大的特色。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為什么選擇“背影”這樣的角度來命題立意,并用它來組織材料呢?然后小結:抓住細節描寫能達到藝術視角的創新,可以給讀者以自由想象的廣闊天地,并且最能體現父親對兒子的愛。隨后,教師發了課外閱讀三毛寫的“母親的背影”,此文與《背影》有異曲同工之妙。在課堂中,教師緊緊抓住細節描寫這一主線,貫串整個教學,教學思路非常清晰。課內學習、課外拓展,學習的容量增加了,所學的知識也及時得到了鞏固。
三、連接生活,暢談心聲
不同的父親,愛的方式各有不同。最后一環節,教師讓學生暢談心聲,說說在自己的經歷中,父親的哪些細節令人難忘。通過小組討論,推選1~2人上臺做一分鐘演講,全班交流,預期使全課達到高潮,體現父愛的偉大。
在本課的教學拓展延伸中,學生雖然根據教師的引導和啟示,能聯想生活中父母對自己的關愛,但這僅限于表面。他們還無法真真體會生活中的父愛,因為每個父親表達對子女的愛的方式是不一樣的,有的是嚴厲的(嚴父慈母就是這個道理),有的是內斂的(其實是關愛學生的,但是卻不表現出來)。正如朱自清的父親一樣,他的父親對他的愛就屬于那種內斂的愛。父愛是嚴肅的、剛強的、博大精深的、是沉默的。父愛同母愛一樣偉大,只是父親表達愛的方式不同而已。
至愛親情是教師擁有的無上的財富。一桌準備好的飯菜,一件洗干凈的衣服,一個鼓勵的微笑,一句體貼的話語,都凝聚著親人對教師的期望和關懷。正像父親的背影一樣,永遠感動著教師。“請大家回到家里,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做起,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向父母、親人表示你對他們的愛,對他們給予你的無微不至的關懷表示感激。給父母洗一次衣服,給他們捶捶背,為他們倒一杯水,向他們道一聲辛苦……”這樣引導,學生將學會理解,學會感恩。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同時也要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