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小學英語口語作業在設計和布置方面均存在作業“一刀切”、作業無反饋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教師應合理有效地設計與布置小學英語口語作業,能激勵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興趣,并且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英語;口語作業;設計
在農村小學中,小學生學習英語的條件有限。在平時的生活中,學生們接觸到的英語知識較少,他們身邊能夠懂英語、能夠指導英語學習的人也不多,英語資源十分匱乏,并且家長和學生對英語這一門學科的重視程度還不夠。因此,學生的英語作業無人監督,作業效果很不好。
一、英語口語作業的常見現象及分析
在日常教學中,英語口語作業會出現幾下幾點問題。
(一)作業“一刀切”
教師布置給學生的家庭作業或課外作業是每個學生都必須完成的,這無法體現學生在做作業時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更喜歡一些靈活多變地、簡單有效而又能鞏固所學知識的個性化作業。并且每個學生個體存在差異,家庭環境也有所不同,有些需要學生相互配合完成,或者需要家長配合的創作型作業,會讓后進生無法完成,而有些基礎性的口語認讀作業會使英語基礎好的學生不屑去做。
(二)口語作業無反饋
每個英語教師一般要帶兩三個班級,在教學過程中時常發現需要檢測的家庭作業,學生都會比較認真地去完成。而可有可無的聽讀作業,就算是課上抽背過關,很多學生都會抱著“老師不會拿我怎么樣”的心理,不去認真完成。部分英語教師由于班級多或者忽略家庭作業的反饋而導致口語作業效果很差。
二、英語口語作業設計與布置的對策
小學生正處于貪玩好動的階段,所以英語作業要具有創意性和靈活多樣性。
(一)布置多方位的口語作業
在遵循三維目標的原則下,教師可以設計更清晰、明確的口語作業。譯林英語教材的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尤其是中年級的教材,符合小學生興趣的需求,還有許多能夠運用至實際生活中來。如數字、顏色、食品、服裝、玩具、文體等教學內容。根據這個教材特點,口語作業布置目標可以多方位進行。如譯林英語3B Unit6 What time is it第一課時的作業布置目標可以這樣制訂:
1.利用數學學具里的小時鐘,復習It’s … o’clock,或者與伙伴玩“猜一猜”的游戲,練習“What time is it? It’s …o’clock.”。
2.充分利用手表和教室內鐘表的作用,在詢問時間時使用 “What time is it? It’s…. It’s time for…. Let’s go to ….”等表達形式,用正確的英語與他人進行交談。
3.思考不同時間的英語表達方式,如: “It’s six ten.”
此目標既體現了學生的行為及達到的程度,還明確了口語作業布置的策略和方法。這樣的作業清晰地體現了價值取向和能力訓練的層次,體現了目標多維性。
(二)根據學生個體差異合理布置作業
學生個體間存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差異是必然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布置作業要分層次,體現出個性化的特點。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可把作業分成幾檔,每個學生選擇性地完成相應的作業。如:譯林英語在三年級出現了四會單詞及句子,根據教材的安排及要求,每個學生都必須掌握四會單詞和句子的默寫。有些學生對單詞聽寫十分吃力,而英語基礎好的學生卻不以為然,對于統一的作業沒有挑戰性。因此,在教授譯林英語3B Unit6 What time is it時,筆者設計了三個層次的作業供學生自主選擇:黑馬組(待優生,寄予希望):抄寫四會單詞及句子兩遍并口頭聽寫。蜜蜂組(中等生,告訴他們學習要勤奮):課文口頭背誦,四會單詞直接聽寫過關。孔雀組(優等生,最棒要拿出勇氣來變現):根據課文自己創編小對話來表演。這樣的分層彈性作業克服了傳統作業“一刀切”的弊端,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層面,讓不同的學生獲得不同的發展。
(三)每次口語作業做到有反饋
教師為了提高英語口語作業檢測的力度,多數會建立反饋制度。如設立英語過關小組長等,再在課堂上通過提問、回答等形式。在假期里通過錄音等反饋方式,及時、有效地對學生口語作業予以評價。通過家長—學生、教師—學生、學生—學生的反饋方式,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口語作業習慣。
總之,在英語作業的設計上,應多設計一些形式多樣,有層次性的作業。這樣既有利于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發展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也有利于學生個性化、自主化發展。
責任編輯 一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