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構建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學習方式的生本課堂,已成為廣大教師踐行課改理念的重要途徑。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如何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興趣、進行分析,旨在引發教師對生本教育更多、更深的思考和探索。
[關鍵詞]數學課堂;生本教育;學習興趣
新課程呼喚開放性的課堂,應該是一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學習方式,時刻能閃爍智慧火花的課堂。要構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生本課堂,必須以培養和保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根本前提。
一、喚起學生學習的欲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帶給學生無窮的學習動力。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對學生興趣的培養,應滲透到每一個教學環節,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
1.導入新課時,誘發學習興趣。導入新課時若能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能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用。如在教學小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人民幣的認識”時,教師可提出“如何使1=10”的問題,學生定會感到好奇,教師可趁時告訴學生學完這堂課就可明白,可使學生懷著迫切的心情進入新知的探究中。
2.在學習新知中,培養學習興趣。學習新知猶如欣賞樂曲的主旋律。教師要設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處于興奮狀態,注意力保持長時間集中。比如,教學“有余數的除法”時,首先讓學生自己動手擺小棒,探究式操作,隨即告訴學生什么叫余數。通過動手操作,化抽象為具象,讓學生初步建立余數的概念,從而發現數除法的實際意義。
3.在鞏固提升中,保持學習興趣。一堂耐人尋味的課能喚起學生的思考,能使他們始終保持對所學新知的興趣。如教學“比的意義”的鞏固階段,筆者為繼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設計了這樣一題:第一步讓學生通過實踐計算,并討論出手掌與身高的比例;第二步出示,某縣發生一起謀殺案,當場偵察到兇手的血手印長17厘米,抓住了三個嫌疑犯:小明(168厘米),王五(171厘米),張三(182厘米),問兇手是誰?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將數學知識趣味化、生活化,讓學生覺得新穎有趣,讓學生回味無窮。
二、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教學不得法,學生思維就會僵化、久而久之就不愛動腦筋想問題,這比知識缺陷更加棘手。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善于發現新知識,教師就應該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激發學生的個性思維。
1.要善于保護學生的“求新”心理。傳統“五個環節”的教學模式會導致學生長時間的機械運用,課堂教學失去活力。學生由于不滿枯燥的教學和受到批評、斥責,良好的學習情緒會受損,產生逆反心理,影響知識傳授。要滿足學生的求新心理,就必須精心設計好每節課的教學環節,通過啟發性的問題,把學生引入探求新知的知識情景,或通過教具演示來刺激學生求知欲望。
2.要學會誘發學生的“求異”心理。在教學中努力誘發學生的“求異”心理,是使學生產生學習動力的關鍵所在,能真正變“苦學”為“樂學”,達到以“樂學”促創新的目的,讓學生在想象中求異,在求異中創新,學生通過大膽想象,發展求異思維。想象力是創造力的基礎,教師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猜想,從多角度思考問題,提出與眾不同的見解,使學生的思維從求異逐步轉向求創新。
3.要引導學生的“求深”心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知半解”這些都是缺乏求深思想的表現。“求深”的心理,多半要在練習中才能得到發揮。切忌重復教學,使學生的認知總在原地打轉,得不到深化。“求深”要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需要加以妥善引導。
總之,教師要與學生共同走進新課程,為學生插上有時代特色的,讓他們滿載著理想、興趣、個性的翅膀,去尋找那方屬于自己的天空。
責任編輯 滿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