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化學是化學教育的基礎,而實驗教學是化學學習的靈魂,是學好化學這門自然學科的關鍵。教師可從激發學生興趣、分組實驗、家庭小實驗、多媒體教學等方面實施有效的化學實驗教學。
[關鍵詞]初中化學;實驗;教學
實驗是化學學習的基礎和靈魂,它不僅能加深學生對化學這門自然科學的認識,還能在實際操作中提高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發展學生想象、觀察、思考的能力。化學趣味實驗對初中生來說有著很強的吸引力,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實驗教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采取適當的方法,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一、利用實驗激發學生興趣
初中生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探知欲,他們學習的動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知識帶給他們的樂趣。教師可以根據初中生的身心特點,充分利用實驗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關鍵就是利用化學實驗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并使他們保持興趣,進而提高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在講解“堿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時,教師可在課堂上先給學生變魔術,即課前用酚酞在白紙上作畫或寫字,晾干后在課堂上表演:在“白紙”上噴上氫氧化鈉溶液后逐漸出現紅色的畫或字的神奇魔術,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二、用分組實驗提高學生體驗有效性
科學不是僅靠耳朵聽或眼睛看就能發展的,只有體驗和實踐,才能有所創新。它必須要有動手做的過程,引發人們思考,促進自身的發展。化學實驗是學生學習化學的最佳手段。與其利用演示實驗將我們的感受告知學生,不如把演示實驗變為學生分組實驗,讓學生親自動手,在實驗的過程中去尋求真知。讓學生在活動中自己說服自己、自己戰勝自己,進一步提高動手能力。教師可以在實驗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把教材中的演示實驗轉化為學生分組實驗。新課改的背景下,學生應是主動地、積極地去探究問題的真相。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體,更不是化學實驗中的主角,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翁。教師要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動手機會,而學生分組實驗就是一種較好的方法。當學生真正參與到實驗中時,他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課堂氣氛活躍。
三、用家庭小實驗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在傳統初中化學實驗課堂教學中,教師都是充分利用課堂演示實驗進行科學探究表演,這種做法教學效果不太理想。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充分引導和利用教學內容,讓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性質的家庭小實驗,以此引發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能在這一過程中發現問題和獨立思考,進行自主假設并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然后以交流成果的方式在班級內部進行交流和討論。這種讓學生進行家庭小實驗的嘗試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讓學生實踐知識的運用,提升學習能力。在進行家庭實驗過程中,教師也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問題設置和引導,讓學生在進行試驗的過程中能積極開動腦筋,并根據教師的引導和學習目標設計出多種實驗方案,并注重安全性的操作,真正實現使用過程中的操作效果和節約目標,實現試驗效果。
四、用多媒體技術輔助實驗教學
如今,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也更加廣泛。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能為學生創造豐富多彩、生動直觀的實驗教學情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學能力。多媒體實驗教學能改變傳統實驗教學中的要求高、難、設備貴重的難題。如物質條件受限制的實驗或是爆炸、毒性較大且不易控制的一些危險實驗、易出錯誤的實驗等,都能利用多媒體進行模擬實驗,從而實現實驗的目的性和直觀性,讓學生利用空間想象能力解決實際學習難題。當然,媒體技術的應用也只是教學過程中的輔助,應該把握相應的尺度。
責任編輯 一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