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級是學校教育工作的基層組織,是教師和學生開展活動的最基本的組織形式。學校中的教學工作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主要是通過班主任把班上所有任課老師、學生組織起來,并且吸收家長和社會各方面有關的力量來開展的。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關鍵是要全面了解和研究學生,做好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和家長工作以及培養好班集體。
[關鍵詞]班主任;班級管理;方法
一、全面了解和研究學生
要教育學生,就要了解學生。只有了解和熟悉了學生的情況,才能制訂切實可行的教育工作計劃。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他們的思想、興趣、愛好、健康狀況、生活環境都不一樣,不了解清楚就不能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班主任了解學生的途徑有間接的和直接的兩種。間接的是通過書面材料或者訪問家長,任課教師和同學等來了解;直接的是通過對學生的觀察、談話來了解。
1.觀察。這是了解學生最常用的方法。例如,在上課時觀察學生的情緒、注意力、回答問題的情況,完成課堂作業的情況,從中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知識質量、語言表達能力、意志品質及對各門課程的興趣等。在課外活動中觀察他的表現,了解他的活動能力、愛好和特長,他與同學的關系等。觀察要力求全面,要堅持不懈,并且要和從其他方面了解的情況結合起來分析研究,切忌見到一點就下結論。
2.個別談心。要想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必須和學生直接接觸,個別談心是一個好方法。它可以有意識地主動地了解學生的思想活動,補充觀察之不足。對于談心,班主任一定要態度親切、自然,真誠地同學生互相交心。
3.研究有關書面材料。書面材料有學籍簿、學生手冊、健康檢查表以及學生的各種作業、試卷等。但通過書面材料了解和研究學生,要注意材料的真實性,因此查閱讀書面材料必須和其他方法結合起來。
4.訪問。為了研究學生,還需要從側面了解。學生入學前,班主任應該訪問家庭、學校,了解他們的愛好、特點以及在家里和學校的表現。
在調查中對來自任何形式的單方面的材料只能作為參考,不能輕易下結論。要對各方面的材料進行分析,去掉一些表面現象,抓住實質的東西。
二、做好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做好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這是班主任的主要任務,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點。班主任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通過學生的學習、勞動、游戲、生活等各個方面,系統地進行深入細致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1.上好思想品德課。有條件的班主任最好兼任思想品德課。因為班主任是最了解本班學生的,這樣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進行思想品德教學。在思想品德課上舉行一些有意義的活動,把思想品德課和整個學生的活動聯系起來,既可以鞏固和擴大學生在課上的思想收獲,又可以使思想品德課上得生動活潑,使學生易于接受。
2.認真貫徹《中學生守則》。《中學生守則》是中學生的一種行為規范,認真貫徹《中學生守則》對培養中學生的自覺紀律、道德行為和文明習慣有重要意義。
3.指導學生學習時事。學習時事有利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正確的學習目的。班主任應該指導學生讀報,舉行時事報告會,幫助學生了解國家大事和國際時事,擴大學生的眼界,明確學習方向,把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同祖國的現代化建設聯系起來。
三、培養好班集體
思想品德教育是在集體中,通過集體來進行的。班集體是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班集體一旦形成,就成為班主任開展工作的有力助手。
1.必須有共同的奮斗目標。共同的奮斗目標是班集體形成的條件和前進的動力。奮斗目標有長遠的,也有近期的。
2.要有健全的組織和骨干。成立一個由幾名能夠團結同學、關心集體、辦事認真、愿為同學服務的積極分子的班委會,領導班集體的工作。當然班干部要經過民主選舉產生,最好定期輪換。
3.要有正確的輿論和優良的班風。正確的輿論是鞏固班集體的力量,也是學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有了正確的輿論,壞事在班上就得不到支持,就會很快被制止。有了優良的班風,學生在這種氣氛中就會受到感染。
4.開展有教育意義的活動。班集體只有在集體的活動中才能鞏固和前進。沒有活動,班集體就會死氣沉沉,學生就感覺不到集體的存在,也就不會關心集體,為集體的利益去奮斗。
四、做好家長工作
做好家長工作是班級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第一任老師,學生從出生的第一天起就開始接受家庭教育,家庭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時時刻刻在影響孩子的思想、行為和習慣。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比一堂課、一次談話要深刻得多,父母的教育往往在學生心靈上起著決定的作用。
責任編輯 沁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