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的語言發展和繪畫活動緊密相聯,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水平的發展離不開豐富的想象力,豐富的想象力又能促進幼兒畫畫水平的提高。在幼兒的繪畫活動中,教師應該把繪畫教學和語言表達訓練緊密結合起來,用繪畫促進語言的發展,用語言促進繪畫水平的提高。把語言發展落實到繪畫這種具體的形象藝術上,兩者整合,促進幼兒的語言和繪畫水平的共同發展,最終能讓幼兒展開無拘無束的想象,進而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關鍵詞]語言發展;繪畫教育;整合
幼兒的語言發展對幼兒的成長有著極大的意義和影響,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促進兒童想象力、創造力和思維發展。幼兒天生喜歡涂鴉,幼兒的繪畫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司空見慣的事物在幼兒的眼里作品里是別具風味。幼兒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幼兒的這特殊的充滿想象力的時期,在幼兒進行想象繪畫創作中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
一、體驗生活
幼兒的生活是想象力發展的源頭。只有在生活中,才能真正培養、提高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首先,引導幼兒學會觀察,細心觀察生活中的各種事物,同時要求家長多和幼兒一起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去感受、體驗大自然。自然界里的花草樹木、蟲魚鳥獸能讓幼兒的精神世界得以擴展,同時新鮮、富有色彩的外界生活能激發幼兒語言表達的欲望,也能為想象繪畫的創作提供真實有魅力的素材。如幼兒在游玩了公園后,可以用語言簡單描述公園的景色,也可以對公園的運動場面進行充滿想象力的繪畫。
其次,引導幼兒發現生活之美。在幼兒園里教師組織幼兒聽故事、看動畫、欣賞圖片等活動,培養幼兒發現、表達、表現美的能力。如幼兒在觀看汽車模型展之后,用豐富的想象力畫出了各種奇形怪狀、各有用途的汽車。教師在課后的游戲中,鼓勵幼兒把自己創作出來的畫面講述成故事或者模仿創編兒歌或者介紹自己繪畫內容,用繪畫促進幼兒語言表達的發展。
二、表達生活
傳統的幼兒繪畫教學的最終目標是畫完一幅畫,畫得像不像。經常會讓孩子臨摹現成的繪畫,看重的是幼兒繪畫的作品,而把幼兒在繪畫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想象和語言的表達忽略掉了,這樣會造成大部分幼兒的繪畫作品相似,沒有鮮明的個性特點。想要在幼兒繪畫的同時能夠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采取情感溝通法、順勢引導法,激勵幼兒在繪畫中表達自己,在表達中培養語言能力、想象力。
以教學想象創作畫《吃自助餐》為例。第一個環節,通過出示吃自助餐的相關圖片,幼兒聯系生活經驗回憶、表達出自己吃自助餐的場景,訓練了幼兒的觀察圖畫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第二個環節,教師順勢引導幼兒根據相關圖片交流:吃自助餐,吃的東西擺在哪里?人坐在哪里吃呢?……通過這樣的交流讓幼兒了解吃自助餐的場景。“你喜歡選擇哪些吃的食物呢?你都用什么來裝食物?”讓幼兒進一步關注吃自助餐中的細節。“你能做一做當時的樣子嗎?”這是強化幼兒的興趣點,為后續的想象繪畫打好基礎。第三個環節,幫助幼兒想好自己要繪畫的內容。“你想畫吃自助餐時的哪些東西?”這是引導幼兒學會構思畫面。然后引導幼兒如何進行繪畫布局:“我們應該怎樣安排這么多的東西和人呢?”最后還可以讓幼兒進行嘗試:“很多吃自助餐的人坐在餐桌旁邊,怎么畫呢?”教師請幼兒到黑板上說一說、畫一畫,進行指點時可以加以示范繪畫處理的技巧。通過教師和幼兒的語言交流,幼兒不僅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幫助、鼓勵、指導幼兒畫出具有個性色彩的富有想象力的作品。
三、引導交流
幼兒繪畫時經常會自言自語,沉浸在自己和畫畫的世界里,把身邊的一切都當做自己的好朋友。這樣的自言自語有時是幼兒生活經驗的“遷移”,有時是幼兒對繪畫創作的靈感。教師應該抓住幼兒自言自語表達自我的機會,在尊重幼兒個性特點的基礎上進行鼓勵和指引。這種看似隨意的交流,實際上教師在不著痕跡地對幼兒進行畫畫技巧的滲透和點撥,同時又讓幼兒鍛煉了想象力的縝密性;既是鼓勵幼兒有個性的表達,又尊重了幼兒的意愿。
四、自主創編
幼兒的想象力非常豐富。年滿4歲的幼兒可以用畫畫記錄自己生活中喜怒哀樂,甚至可以對著畫畫作品自己編故事。教師應該多多鼓勵幼兒把自己創作的畫畫作品編成一個個故事或兒歌講給別人聽。幼兒在編故事中再次激活了想象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如教學《恐龍》時,幼兒根據動畫和各自的想象創造、繪畫了各種各樣的恐龍,每個恐龍都有自己獨特的作用和故事。在畫完之后,教師搜集創作較好的裝訂成一本小冊子,激勵幼兒根據小冊子進行創編恐龍的故事。
責任編輯 沁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