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作業改革是基礎教育改革向縱深發展的關鍵因素,有效的作業評價是增進師生情感交流、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必要途徑。在作業改革中,教師應以“作業評價”為突破口,做到批改方式多樣化,評價內容多維化,作業總結星級化,作業展評制度化。
[關鍵詞]作業評價;多樣化;多維化;星級化
學生作業改革是基礎教育改革向縱深發展的關鍵因素,而有效的作業評價是增進師生情感交流,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必要途徑。因此,在作業改革中,教師應以“作業評價”為突破口,堅持“等級評價與評語評價相結合”“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相結合”“班級作業評價與學校作業展評相結合”“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等原則,以“立足激勵,注重養成,培養能力”為目標,從作業評價的內容、評價的方式等方面進行探索與實踐。
一、批改方式多樣化
只有以發展性評價為核心,改變傳統的批改方式,融入新的教學理念,創新新的批改方法,才能讓作業評價真正成為學生全面發展的“助力器”。
1.評語具有藝術性,架起師生心橋。對于作業評語,應本著實用有效的原則,不要求教師每生每次都寫,那樣勢必增加教師負擔,往往會成為一種形式。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有必要就寫,沒有必要就不寫。但是只要寫就要有啟發性、針對性、具體性,避免空洞無物,千篇一律,真正讓學生通過評語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業中的優缺點,加強師生間的交流,促進學生各方面和諧統一發展。教師評語的內容不但要關注學生做題的質量,更要關注學生作業的態度;不但要將學生作業進行橫向比較,更要進行縱向對比,及時發現學生作業的進步和閃光點,發揮評語的激勵作用。
2.批改符號具有人文性,激勵學生自信。在作業批改符號上,教師要講究藝術,本著“尊重學生、啟發學生、激勵學生”的原則,可以根據學科特點,采用最適合學科特點和學生特點的批改符號。在學生的作業本上,即使是錯誤的地方,可不用“×”號,取而代之的是具有啟發性和人文性的批改符號。比如有的數學教師在錯題的旁邊打個“?”;有的教師打個半對號,也就是一條斜線,等學生把題目改對后,再把另一半補上,這樣就成了一個完整的對號;還有的教師在錯題的旁邊寫上啟示性的評語;語文學科中的書法空間如果出現錯字,教師就用橫線畫出,對學生寫得不規范的地方,就用紅筆直接糾正;也有的教師用笑臉和苦臉作為批改符號;還有的教師用畫大拇指表示對學生的贊美;通過小紅花、小紅旗等印章代替以往的批改符號,也是教師普遍運用的方法。因為年級不同,學科不同,作業不同,因此批改符號也就變化各異,正是這些具有人文性的批改符號,讓學生感到親切溫暖,感到寫作業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更讓學生具有了自我反省、自我糾錯的信心和勇氣。
二、評價內容多維化
以往的作業評價,往往更關注作業的正確率,而忽視了學生作業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忽視了學生反思意識的培養。教師應力求使作業評價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發揮其導向、調控、激勵等功能,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
三、作業總結星級化
對學生作業的評價,我們注重的是學生自身的縱向比較,淡化橫向比較。為了讓學生看到自己作業的進步過程,教師可采用“每次一評價,每月一總結”的評價制度,要求教師引導學生每月都對作業進行自評、互評,根據平時獲得印章的多少,評選出相應的星級作業小明星。
四、作業展評制度化
為了進一步加強教學常規管理,規范教學行為,大力倡導教師在作業改革方面樹立敢于創新的優良作風,不斷提高學生作業書寫水平和規范意識、反思意識,可以每學期進行兩次作業展評,并形成了“作業展評制度”,作業展評的內容包括所有作業、所有年級、所有學生。作業展評時既評學生的作業質量,又評教師的批改質量。展評成績與教師的年底考核掛鉤。對于優秀作業,將組織學生有序觀看、學習。通過開展作業展評活動,不但搭建了教師之間相互交流與學習的平臺,而且能促使學生養成認真作業、自主反思、不斷進取的良好學習品質。
責任編輯 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