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長期以來,教師對考場作文的認識出現了偏差。大多數人認為,所謂“考場作文”,就是在考場上及時作文,要求學生必須要有高水平作文的“急才”“快才”。事實上,中考作文目的并不能單一的定位在考查學生單位時間內快速作文的能力,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講,都應當定位在考查學生語言表述、表情達意的基本功力上。
[關鍵詞]考場作文;方法;中考
一般來講,中考語文試卷上的作文分數占試卷總分數的41.6%,可以這樣說,如果考試時作文出了差錯,分數上不去,語文要想拿高分恐怕是很難的。但是,在考場上有限的時間內,并不是所有考生都能“下筆成千言,妙手著華章”的。怎么辦?筆者以為,考場作文,既不等同于競賽性質的作文,也不等同于向報刊社投稿的作文。換句話說,考場作文,其實考查的就是學生平時作文的基本功力。只要教師充分利用平時的訓練時間,讓學生提高作文寫作能力,學生就能寫好考場作文。
一、端正作文態度,別抱僥幸心理
平時作文訓練時,一定要一步一個腳印,老老實實地走路。作文的本質就是能夠將學生獨特的感受或見解,生動、形象、準確地表達出來,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創造性意識和創造精神。因此,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觀察、善思考、勤動筆,隨時將生活中發生的有趣的、有意義的、美好的、感受比較深的事件或場景記錄下來,附上自己的感想、感悟,讓寫作成為說實話、記真事的一種手段,成為生活的一種習慣。在平時的作文課上,應要求學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觀察、審視自然與社會。讓學生展開想象去感受美,擁抱美,獲取美,用他們手中的筆去抒寫美,歌唱美和創造美。教師只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養成寫作的習慣,上好平時的每一次作文課,為考場上學生寫好作文打下基礎。
二、做好平時寫作的整理和積累
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說真話、記真事、寫真實感受的寫作習慣,還要培養學生多積累、善整理的良好習慣。好的作文在真實的基礎上還要選材得當,語言靈動,內容充實等,這些基本功都來自于平時的積累與訓練,要讓學生學會隨時記下平時閱讀中看到的美文佳句,選材的精妙之處等,并要學會靈活運用。每一次作文訓練時,教師應要求學生一定要擯棄“完成任務”的思想,讓學生認真把握每一次作文訓練的機會,認真寫,反復改,力爭把每一篇訓練性作文都寫好。在修改文章的過程中,學生的鑒賞、修改和寫作文章的能力也會不知不覺地提高。文章定稿后,學生還可以把這樣的文章加以整理,并積累謄寫在專門的作文本上,若能根據文章的體裁和內容進行歸類整理就更好了。這樣,既讓學生保存了自己平時的勞動成果,又能在臨考前拿出來翻翻看看,為從容應考提供最有力的幫助。
三、適當的做一些“遷移”與“嫁接”訓練
要想讓學生把平時寫就的文章拿到考場上來,在平時,除了指導學生認真寫好每一篇訓練性文章外,教師還得適當地進行一些“遷移”與“嫁接”訓練。有些材料放在不同類型的文章里都可以用,這就需要學生巧用方法。比如,“文天祥拒做高官不愿投降的事例”用來論述“骨氣”很好,如果用來論述“信仰、信念、理想”同樣可以成功,只要在引用事例前,巧做加工,變換一下論述的角度即可。這就要求學生在寫考場作文時既要學會“改頭換面”,“偷梁換柱”,又要學會“乾坤大挪移”。尤其是在開頭上要學會“巧修棧道,鋪路搭橋”,即要善于把平時所寫的文章與考場作文聯系起來。當然,千萬不能“背誦”和“改寫”他人現成的文章,必須是“自己平時的文章”,否則容易出現“雷同”和“抄襲”。
四、在考場上先寫作文也是一條可選的途徑
一般在發下試卷到正式開考前,都有五分鐘左右的閱卷時間。如果學生能充分利用這點時間去完成作文的基本框架,并迅速將其與自己平時所寫的某一篇作文掛上鉤來,那么要比用這點時間去想兩道基礎知識題所得到的收獲遠遠要大。因此,學生拿到試卷檢查是否有缺損、漏印之后,就可以先別看其他的基礎知識題,而是直接去完成作文的構思。這樣,開考的信號一發出,學生就可以迅速行文,用最短的時間完成作文。
責任編輯 沁 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