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教學是為了讓學生主動獲取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一種語文教學模式。教師可通過閱讀訓練,教給學生理解課文的知識與方法以及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案,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不斷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和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閱讀訓練;培養習慣;方法
語文能力包括聽、說、讀、寫,其中閱讀能力是聽說寫能力的前提和基礎。閱讀能力的提高是發展聽說寫的根本。書讀得多又讀得懂,語匯就會豐富,思路就活躍,寫作能力就自然會得到提高。
一、閱讀訓練的幾個重要步驟
教師指導學生進行閱讀訓練可分為四個階段:預習性閱讀、研討性閱讀、鞏固性閱讀和運用性閱讀。
1.預習性閱讀是學生查字典、詞典,解決生字詞,初步理解課文大意的活動,是通過學生視覺器官初步獲取知識信息的階段。這個階段是以后幾個階段的活動基礎,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關鍵。
2.研討性閱讀是對課文反復閱讀,抓住重點細讀精思的活動。在這個基礎上再課堂討論、質疑、釋疑和聽取教師的小結,這是進行多信息交流較全面地獲取知識信息的階段。
3.鞏固性閱讀是背誦和寫讀書筆記的活動。這是儲存知識信息的階段。
4.運用性閱讀是仿寫的活動。以課文為例子進行仿寫的作文訓練,這是把獲取的知識信息轉化為能力的階段。
為使這四個階段的教學活動能有效地進行,就必須對學生的閱讀提出嚴格的要求并進行嚴格地檢查。對學生的閱讀可分為基本要求和重點要求兩大項:所謂基本要求就是每篇課文都應由學生自己查字典、詞典,弄清字的音、形、義,解決生字生詞,并熟讀課文理解大意。這是理解語文和分析課文的前提和基礎,必須抓實學生養成這種閱讀習慣;所謂重點要求,就是要根據課文的特點,由教師精心設計提出幾個重點問題讓學生思考訓練,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二、教給學生理解課文的知識與方法
1.要提高學生閱讀課文的能力,尤其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理解課文的知識和方法。如要解決生字詞的問題,就必須教給學生查字、詞典的知識和方法。能熟練地掌握各種查字典法,如音序查字法、偏旁查字法、筆畫查字法、四角號碼查字法等,并能按字詞的語言環境準確地選擇字音和詞義。
2.要提高學生的分段能力,就要教給學生分段的知識和方法。例如,記敘文怎么按時間的先后、或空間場地的轉移,或事件的起因、發展、結果等情況來分段。議論文怎樣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步驟分段等。
3.要提高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則需教給學生分析、理解課文的知識和方法。例如,筆者指導學生閱讀朱自清《春》一課時,對“小草青得逼你的眼”,一個“逼”字有一種撲入眼簾,滿眼皆綠,目不暇接的意思。這個意義是在具體上下文語境中臨時產生的一種附著意義。
4.要提高學生歸納中心思想的能力,就必須使學生懂得什么是中心思想,用什么方法去歸納中心思想。例如,怎樣從文章的時代背景,文章標題的意義,作者的寫作意圖,文章內容集中起來說明了什么等方面去歸納中心思想,還可以告訴學生表達中心思想的一般的比較固定的用詞和句式。
5、要提高學生分析表現手法的能力,就必須使學生逐步理解什么是記敘、描寫、說明、抒情和議論;什么是襯托對比,前后照應,開門見山、篇末點題;什么是人物的外貌、語言、心理、行動描寫;什么是景物描寫等。
三、精心備課是教會學生的關鍵
為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掌握讀書的方法和規律,教師就必須認真備好課,并把備課的重點和方法創設放在如何理解教材,如何指導學生自己通過閱讀去理解課文內容。要把理解課文的知識和方法教給學生,并由教師精心設計出系列閱讀訓練的項目,通過循序漸進的長期閱讀訓練,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和語文素養。
責任編輯 滿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