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應注意其策略性,要提高滲透的自覺性,把握滲透的可行性,注意滲透的反復性。德育與數學教學側重不同,因此,教師應根據數學學科自身的特點,寓德育于初中數學教學中,使學生得以全面、健康發展。
[關鍵詞]中學;數學;德育
一、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科學獻身精神教育
數學發展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數學學科積累了大量的資料,我們可以在學習相關內容時適當介紹相關的數學史知識。了解我國數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思想、民族自尊心,鼓勵學生獻身科學。我國首創“十進制記數法”“勾股定理”“剩余定理”等,當時領先于其他國家幾百年甚至上千年。
數學史還可以教給學生科學獻身精神。歐拉臨終時還在石板上演算剛被天文學家赫舍爾發現的天王星軌道。畢達哥拉斯學派成員希帕索斯因發現無理數,違反學派信條,竟被處死。華羅庚28歲時,窮得連買米都困難,卻完成了60萬字的“堆壘數論”。目前,擔任著劍橋大學業最崇高的教授職務的盧卡斯數學教授史蒂芬·霍金只能用微弱的變形語言交談,不能寫字。他看書時必須依賴一種翻書頁的機器,讀文獻時必須讓人將每一頁攤平在一張大辦公桌上,然后驅動輪椅如蠶吃桑葉般地逐頁閱讀。這位科學巨匠的成就是這樣被盧伽雷病禁錮在輪椅上而完成的。
二、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主要是對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是物質的觀念、對立統一的觀念、運動變化的觀念、量變到質變的觀念、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觀念的教育。初中數學本身蘊涵著豐富的對立統一、量變質變、運動變化、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等辯證唯物主義的因素。在教學中,要注意挖掘這些因素,自覺地用唯物主義的觀念闡述教學內容,這樣就能更深刻地讓學生領悟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如在整合方程、不等式與函數這幾部分知識時,教師可通過對一元一次方程與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數的內在聯系的研究,揭示等式與不等式這對矛盾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等與不等的辯證關系,更好地認識和掌握事物運動和變化的規律。
三、進行道德品質的教育
數學史上許多數學家的優秀道德品質,教師可以介紹給學生,學生自然會從中受到教育。數學中到處充滿嚴謹的思維,嚴密的推理論證,教師可利用它們培養學生做人做事要真誠的道德品質。還可以通過數學活動來培養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關心他人關心集體,熱愛父母孝敬父母等美德。如學習“統計初步”時,教師可以安排小組活動,搜集每家每天帶出的生活垃圾的數量進行數學統計。可以通過這個活動,教師讓學生學會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培養學生關心集體的美德、愛護環境的社會公德意識;還可以讓他們從家里的生活垃圾想到父母除了辛勤工作,從而懷有感激父母孝敬父母之心。
四、培養學生較好的心理素質和意志品質
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如學生剛學數學時,興趣較濃,但隨著知識的深化,尤其到八年級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少數學生出現作業難以完成,考試不及格等學習障礙,這時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有計劃地實施心理素質教育,幫助學生形成較強的抗挫能力。
學生的意志品質是搞好學習的重要保證。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加強對學生意志品德的培養和訓練,如注意力的培養、獨立思考精神的培養等,使學生形成不怕困難、堅韌不拔、頑強拼搏的優秀品格。有的學生意志薄弱,面對挫折產生自卑心理,認為自己不是學數學的料,從而害怕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注意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有進步就表揚,使他們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和學習的勇氣。
五、陶冶學生的情操
數學從形式到內容、到具體知識結構,都具有一定的美感。數學學習與研究中,人們發現許多看來枯燥無味的推理和計算中往往蘊藏著內在的、深邃的、理性的美。徐利治教授認為數學的美表現為數學概念的簡單性、統一性,結構系統的協調性、對稱性,數學命題和數學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數學的奇異性。數學美可以使學生感知美、理解美、發現美、創造美,抑制不良行為,注意自身修養。數學教學中,優美的板書、精煉的語言、形象生動的示范都可以使學生的行為受到良好的影響,提高審美能力。另外,數學教學中的理智性,可以增進學生理性審美能力,使學生具有理性思維,克服主觀隨意,說話有理有據。當年,雅典學院的大門上寫著:“不學幾何的人,請勿入內。”數學教學的嚴謹性,可以培養學生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精神。數學的客觀性、實踐性、進取性和發展性,促使學生從實際出發、刻苦鉆研、謙虛謹慎、循序漸進。
責任編輯 一 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