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物理概念是物理學的基礎,也是初中生學好物理的基礎。物理概念教學分為引入、形成及深化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一個重要的“發生點”。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在實際生活中引入概念、在實驗探究中形成概念、在對比概括中深化概念,從而讓物理概念教學更有效。
[關鍵詞]初中物理;概念教學;策略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的結構、相互作用及運動規律的自然科學。而物理概念是物理學的基礎,也是中學物理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梢哉f,中學物理教學成功的關鍵就在于有效的概念教學。由于概念本身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再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質特點抽象出來并加以概括形成的。物理概念教學分為引入、形成及深化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一個重要的“發生點”。如果教師能抓準這個“發生點”教學,勢必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一、在實際生活中引入概念
有效概念教學的第一步就是生動直觀地引入概念。概念引入的好壞,直接決定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能否正確有效掌握概念要領。物理概念本身具有很強的抽象性,但這抽象性卻是建立在感知大量生活材料的基礎上的。因此,物理概念的引入教學必須聯系具體的生活實際,在生活實際的基礎上將抽象的物理概念具體化和直觀化。
如教學內容“壓強和浮力”時,在“壓強”概念的引入階段,教師給學生創設這樣一個生活故事情境:在1654年5月8日這個風和日麗的早上,德國馬德堡市的實驗廣場上熙熙攘攘地聚集了很多人,他們都在激烈的討論著,討論的內容是:市長奧托·格里克要重新做托里拆利的壓強實驗。只見格里克和助手當眾把個黃銅的半球殼中間墊上橡皮圈;再把兩個半球殼灌滿氣后合在一起;然后把氣全部抽出,使球內形成真空;最后,把氣嘴上的龍頭擰緊封閉。這時,周圍的大氣把兩個半球緊緊地壓在一起。格里克一揮手,四個馬夫牽來八匹高頭大馬,在球的兩邊各拴四匹。格里克一聲令下,四個馬夫揚鞭催馬、背道而拉,像在“拔河”似的。 但兩個半球卻紋絲未動,直到馬匹增加到十六匹才好不容易拉開了。于是,教師提問:為什么需要這么大的力才能將球分開呢?然后適時引入了“壓強”的概念。
在這個案例中,教師針對壓強的特點,以聯系生活故事的方式引入壓強概念,這樣不僅生動直觀的引入了概念,也讓學生感受到物理與生活密不可分的關系。
二、在實驗探究中形成概念
物理概念教學的第二步是概念的形成。實踐證明,學生只有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才能有效記憶并運用概念。而理解的關鍵就是深入概念本質。概念是反映對象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因此,直觀對象是概念形成的基礎。在概念的形成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實驗,引導學生將對直觀對象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透過現象深入概念的本質,促使概念形成深度化。
如前文已經講述如何引入“壓強”的概念,成功的概念引入就像正餐的開胃菜,很重要但不主要,而概念形成才是真正的主食。在“壓強”概念的形成中,教師的教學重點應放在影響壓強的兩個因素,即壓力和接觸面積上。雖然我們能直接通過壓強公式知道壓強的大小與壓力的大小成正比,與接觸面積的大小成反比,但知道并不等于理解。因此,教師可設計一個利用鐵塊、海綿、計力器等工具的壓強實驗,通過分別改變壓力和接觸面積測量壓強的大小,最終驗證壓強的大小公式:P=F/S。通過實驗,學生不僅直觀地感知到壓力和接觸面積對壓強大小的影響,同時也培養對物理知識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在對比概括中深化概念
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往往認為當概念形成教學結束后,整個概念教學也就功德圓滿了。其實不然,就像前面所說的那樣,概念引入是正餐的開胃菜,概念形成是正餐的主菜,但并不是吃完主菜就完成一餐,還得有一個餐后甜點。這個餐后甜點直接決定了一餐的完整度和就餐帶來的飽足感。概念深化作為概念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不僅要起到鞏固深化概念的作用,更要讓學生將概念融入到整個知識體系之中,讓概念從物理中來,又回到物理中去。因此,在概念的深化階段,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對比新舊概念,從而探究出概念與概念之間的聯系,獲得系統化的概念認識。
責任編輯 一 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