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來”,這是我自上班以來聽到次數最多的話。
我很急。走路急,總是三步并做兩步,上樓兩兩邁臺階,恨不得一步邁上去;講課急,急于把所有知識教給學生;批作業急,總是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做最多的事……
“慢慢來”,一位老者平和地對我說。
當時我無法體會,終于在自己吃了苦頭后有所體悟。
因為我急,所以我班里的學生也隨著我急,干什么事急急忙忙,缺乏穩重,也印證了那個詞“急躁”。雖然速度快,效率卻不高。學生因為快,很難靜下心來體會課文中字、詞、句的巧妙運用,也無法用“將心比心”的心態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而這些重要的東西也都由我這個老師包辦代替了。所以,我教出來的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他們似乎沒有時間使用他們自己靈活的大腦。而我急于判作業的結果卻是作業中時常出現批改漏洞,錯判、忘判、急中生亂,工作一天真的很疲乏。浮躁之風一旦傳給學生,禍害無窮。作為教師,豈可不慎。
然而,真正的苦頭還在后面。學生中學習程度良莠不齊,難免出現一些后進生。而我依然急于想以最快的速度消除他們和其他學生的差距,結果卻南轅北轍。這些學生有的是因為無法快速消化知識,惡性循環導致的,還有的是因為心里有些障礙,需要老師幫忙開解疏導。這些都是我沒有想到的,所以,最后事態向我希望的反方向發展。
我不得不靜一靜,慢慢地想一想問題出在哪里!后來,我改變了自己,改變了策略方法,結果讓我喜出望外。成績的提高不是重點,而我通過和他們長時間耐心的交流溝通后,才發現學生的內心極其豐富,他們有自己的想法。也更了解他們,因為我不僅僅是在教書而更重要的是育人。
我很感謝這位老者,當我在教育他人時,他也在慢慢地教育我,最后使我明白了“慢”字后的學問。
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慢”,教育教學是“慢”的藝術,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也需要很長的時間。欲速則不達,真正的“慢教育”可能比你我想的還要慢,不可能以我們個人的意志而轉移變化。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必然要經過一個漫長的歲月之后才能看到效果。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雕塑作品,藝術家經常要用一二十年完成;歐洲著名的教堂,建造期長達一二百年。
教師的工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留給未來的。至于我們的勞動價值,可能也得讓后人評說。為了明天的“不后悔”,今天就不要急。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尤其在教書育人中,切不可操之過急。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新城區海拉爾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