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自主性小學數學作業的“后設計”模式進行了研究,教師應該在學生認識的基礎之上進行小學數學的作業設計工作,提出了一些鼓勵學生自主設計作業的合理建議,希望能幫助小學數學教師更好地開展數學教學工作。
關鍵詞:自主性;小學;數學作業;“后設計”;研究
眾所周知,作業既是鞏固學生知識、提高學生能力的有效途徑,又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因此,教師和學生都應該對作業提高認識,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和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
一、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自主地對作業形式進行設計
學生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教師的精心指導下,結合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對自己的作用進行設計,具體來說,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要求對數學作業的題型、數量和難易度進行設計,這種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做好對自己作業形式的設計工作,還需要學生進行必要的查漏補缺工作,有針對性地修正自己在數學知識方面的薄弱環節。因為修正后環節是一種補償性教育環節,此環節既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探究數學知識,又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二、數學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自主設計作業的類型
小學生可以根據數學教師給出的知識點,對自己的作業進行設計,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完成作業的方式以及自己作業成果的展現方式。
例如,學生學完軸對稱圖形的數學知識之后,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對自己學會的知識點進行總結,并要求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實踐中找出一些軸對稱圖形。學生自己選擇完成作業的方式,可以在黑板上畫出圖形的樣子,也可以說出圖形的名字。這樣布置作業能夠使學生更深刻地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定義。
三、教師應該賦予學生自主選擇數學作業的權利
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小學數學教師既要知道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量上存在差異,又要知道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上也存在差異。教師應該根據這些差別讓學生完成不同量的、不同程度的作業。數學教師應該注意拓展學生的發散思維,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教師應該鼓勵他們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法解決數學問題,對于數學能力差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他們只知道一種解題方法。在教學活動中,可以采用一題多解的作業模式。
一題多解的作業模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開發學生的智力,發散學生的思維,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魯迅曾經說過,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靈感,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數學教師就得激發學生自主設計作業的興趣。數學作業設計是一門學問,在新課標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該將作業設計作為自己備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采用合適的方法鼓勵學生自行進行作業設計工作,這樣,學生就會把完成作業當成一種興趣愛好。筆者在本文中從三個方面提出了小學生自主設計數學作業的合理建議,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王亞南.自主性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11).
[2]華應龍.個性化作業設計經驗(數學卷)[J].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
[3]楊春華.淺淡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與評價[J].教育教學論壇,2013(12).
(作者單位 四川省岳池縣白廟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