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資源是指那些可以提供給學習者使用,能幫助和促進他們學習的信息、技術和環境。教學資源的收集和積累是一個長期的工作,平時讀書、看報、上網就要注意多途徑收集,并把收集到的教學資源保存在一個指定的文件夾中,以備用時方便。下面我就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談我是如何收集和積累教學資源的。
首先,在教學中,我常常用收集來的教學資源解決數學教學中抽象的問題。例如,我在教學《圓的面積》時,由于圓的面積要用到轉化的思想,將圓等分后拼成近似的長方形,而且分的份數越多就越接近長方形,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只能讓學生用手拼擺,這樣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很難做到準確、清晰,學生也難以理解。因此我利用收集的教學資源多媒體課件演示:把一個圓2等份,用紅藍表示兩個半圓,再把兩半圓分成8個相等的小扇形,再將小扇形一個一個從圓中“飛出來”,排成兩列,再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并閃爍顯示。然后依次進行16、32等份的方法割補,讓學生直觀地感知當等分的份數越來越多時,圓面變換后的圖形越來越趨近于長方形。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想象無限分割的情形,理解圓是能轉換成一個等積的長方形的。這樣一來,既導出了圓的面積公式,又滲透了無限分割和無限求和的思想方法。在這里計算機的輔助教學促進了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達到了預想的教學目的。
其次,注重與同事相互充實和整合教學資源。一是相互吸取同行的教學資源,虛心向同行學習,充實自己的教學資源庫。二是相互討論、交流和研究,取長補短,從方法、角度、技巧上完善自我,充實和豐富自身的教學資源庫。教學中我常常和同事資源共享。因為我們學校實行集體備課,課件一類的也是共享。這樣就會有材料重復,在資源共享的時候,我們都會有自己的個性和想法體現在教學中,因此就會把他人的資源進行整合,自己去更新,把主備人收集到的教學素材進行加工和處理,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理念。所以,我很多時候也利用同事的一些資源,把我認為好的一些拿來自己用,用過之后自己再進行總結反思。由此逐步認識到教學中的失誤,汲取教訓,不斷加以改進,以此來完善自己的教學資源庫。
另外,要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資源。教材對于教師來說,本身就是一種資源,我們要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隱含的豐富的資源,自主地深度開發它,結合學生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和社會環境去進行有機加工、整理,只要一如既往地堅持和積累,也是一筆實用、經濟、豐富而高效的教學資源。當然,在收集和積累教學資源的過程中也常常會遇到很多困難,比如,有的資源重復或與課本的教學要求有區別時,在收集和積累時還要考慮如何將它們整理為對自己有用的教學資源,這些資源在教學中的效果如何等等。這都需要我們在收集和積累教學資源過程中就顧及到,并且克服這些困難收集和積累好教學資源。
總之,生活處處皆數學,身邊處處是資源。教學資源我們身邊無處不在,教學資源的收集和積累也需要我們不斷堅持才行,只要我們用心發現、留心搜集,就能挖掘、積累豐富的教學資源。希望我們都能做個有心人,養成樂于收集和積累的習慣。通過教學資源的收集和積累,為我們教書育人提供保障。
(作者單位 山西省沁水縣東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