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科擔負著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的重要任務,所以歷史教育工作者如何培養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有很重要的意義。因為,如果沒有對這門知識的興趣,就無法獲取知識,保證教學質量的提高。那么怎樣才能在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呢?
一、要求教師有廣博的學識
要使學生對歷史學科感興趣,必須使學生佩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藝術。這就要求教師精通業務、博覽群書,教師的知識面要廣,以知激趣,采用學生喜歡的教學方法,把課上得生動活潑。在教學中可以采用“課堂小辯論”、講笑話故事等方法來激發興趣,有時在講課中適當插進一些與歷史有關的傳說,有時就針對某些歷史問題把學生分為正反兩方進行課堂小辯論,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活躍一下課堂的氣氛,而且能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讓他們用更全面的眼光來分析歷史問題。
二、要求教師善用幽默風趣的語言
語言生動形象,富有趣味性,是教師思想氣質、才學、視野和靈感的結晶,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作為一個歷史教師,不僅要通曉古今中外的歷史知識和典故,更要有歷史教師特有的幽默感,不學會幽默那是天大的遺憾。學生喜歡有幽默感,說話風趣的教師,使得每一堂課都能帶來歡樂,不致單調乏味。
三、要求教師善于利用現實熱點問題,激發學生濃厚學習歷史的興趣
歷史是事物發展的反映,將歷史課堂與當今社會、生活結合起來,有助于培養學生關注人類、關注生命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如可聯系釣魚島問題,引導學生回顧歷史上大陸與臺灣關系的史實:三國東吳大將衛溫到達夷州(今臺灣),元設澎湖巡檢司,鄭成功收復臺灣,清朝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臺灣行省的建立等,這些事實都無可辯駁地證明了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使學生覺得運用歷史知識對解決現實生活中的重大問題竟有如此大的作用,學生怎能會不對歷史產生濃厚的興趣呢?
四、利用好第二課堂活動開闊學生視野,深化學習興趣
開展第二課堂活動,開拓學生視野。本校每學期都有歷史活動周,教師要善于利用活動周組織歷史興趣小組,結合教材開展歷史知識競賽等,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此外,歷史教學應該把社會作為一個歷史大課堂,讓學生深入社會了解身邊的歷史,走進現實的或者網絡的博物館,了解中華文明光輝燦爛的歷史,欣賞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可讓學生討論,上網查閱資料,并撰寫歷史小論文,也可推薦帶有研究性的歷史小讀物和網絡視頻,如《上下五千年》《中華歷史名人傳》《百家講壇》等,讓學生閱讀、觀看,并摘抄讀書筆記,還可讓學生自己出歷史手抄報,組織興趣小組進行辯論,通過小組合作,收集大量資料,這樣既可鞏固強化課內知識,又對學生未來的獨立研究、成長發展受益匪淺。
總之,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用多種形式增強歷史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學生對學習歷史有興趣,學生有了興趣以后就愿意去學、去探索、去求知,去配合教師的課堂教學,學生能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牢固掌握知識,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 甘肅金昌金川公司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