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部動力,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從運用故事激趣、多媒體激趣、游戲激趣、聯系實際激趣等五個方面闡述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方法,使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
關鍵詞:故事;情境;多媒體;實際;興趣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的任務就是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導學生投入到豐富多彩、充滿活力的數學學習活動中去,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也就是經歷一個豐富、生動的思維活動過程,經歷一個實踐和創新的過程,從中體驗探索數學知識的樂趣,使學生獲得數學學習的樂趣和信心,認識到數學的意義和價值,使學生不僅“喜歡數學”,而且“會做數學”“會用數學”,真正使學生在情感、能力、知識等方面獲得全面發展。
一、運用故事激趣,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實踐告訴我們,不愿意學習的學生到處都有,不愛聽故事的學生卻很少遇到,將數學知識融入故事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誘發學生的感情。如,在編除法應用題的練習課中,學生對編應用題感到困難,我就引導學生從自己身邊的事情編起。我先編了這樣一個小故事:小花貓在池塘里捉了24條魚,有4個小動物來它家做客,小花貓拿出24條魚來招待客人,平均分給了4個小動物,每個小動物吃幾條魚?學生很快解出了這道題。接著教師又問學生,你們能結合日常生活中的事,也編出一道除法應用題嗎?這時學生的編題積極性就被調動起來了。由于問題提出有情節、有意境,學生爭先恐后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嘗到了探索奧妙的樂趣,學生不但能全身心地參與進去,而且能牢牢地掌握知識,從而萌發對數學知識的渴求,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極大興趣。
二、利用多媒體激趣,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集聲、像、畫、樂于一體,色彩豐富的畫面、生動可感的聲音有利于創設特定的情境,打破時空限制,展現宏大與細微。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不僅可以較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強化了學生的感知。如,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通過對實物的觀察、接觸等途徑,學生會很容易地辨別這兩種實物的形狀,但要他們辨別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幾何圖形會有一定的難度。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興趣,更好地理解新知,我先利用多媒體出示幾種大小各異的長方體、正方體的實物圖像,再通過點擊某一實物,便出現該實物各條棱閃爍的情境,然后再隱去其他部分,抽出長方體或正方體的幾何圖形。這樣,有利于學生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既突破了難點,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三、通過游戲激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游戲是學生最樂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一種有效手段。教學中,我常選擇一些符合教學內容的游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鞏固學到的數學知識。如,復習《20以內的減法》時,我讓學生做“爭當模范營業員”的游戲,教師一手拿著人民幣,一手舉著所購買的物品的價格卡,讓學生算出要找回的錢,并寫在練習本上,五次后評出模范營業員。再如,《元角分的認識》一課中,我準備了一些學生用品讓學生試著購買,看誰的付錢方法多(可以用學具袋中的錢)。通過這樣的游戲活動,使學生親身實踐和真實體驗,在參與游戲中促使學生進一步鞏固了學到的知識,而且最大可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潛能。
四、運用競賽激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競賽是激發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心理學研究表明:在競賽過程中,學生的自尊心和自我求成的需求更強烈,能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如,“看誰算得快又對”“看誰的解法多”“比誰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學生“大顯身手”。再如,在《圓錐》練習課中,我進行了“看誰最細心”的比賽,大張旗鼓地表揚細心做題的學生,評他們為細心標兵,獎給他們小禮物,比賽效果很好,做錯的只是個別。又如,《分數應用題》的教學中,我采取比賽的方式,看誰的解題方法最多,并且要求想出方法的學生上黑板上來講給其他學生聽,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更能滿足他們的表現欲,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五、聯系實際激趣,增進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有意義的活動,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因此,必須把數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教學貼近生活,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如,旅行社推出“××風景區一日游”的兩種出游價格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成人每人150元。 團體10人以上(包括10人)
兒童每人60元。 每人100元。
(1)成人6人,兒童4人,選哪種方案合適?
(2)成人4人,兒童6人,選哪種方案合適?
通過這樣的習題練習,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和數學的力量,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興趣盎然。
實踐表明,興趣是教學成功的秘訣。“以趣促學、快樂學習”不但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去學習,而且還能使學生向“會學習、會創新、會開拓”的目標靠攏,使他們成為高素質的新型人才。
(作者單位 遼寧省盤錦市雙臺子區宋家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