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指導學生練筆有三個階段即看圖作文階段、半獨立性作文階段、獨立命題作文階段,而且介紹了在練筆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作文;學生;掛圖
小學生六七歲剛入學時算數可能會了點加減法,語文可能會讀一些字。作文是一點也不會。到小學畢業時,他們能寫一般的應用文與記敘文,實在不容易啊!這是我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扎扎實實教學的結果。
一、學生小學階段練筆的三個階段
(一)看圖作文
二年級時教師掛出一組連圖,指導學生先練習看圖說話,后完成這篇作文。例如,《助人為樂的叔叔》
圖一,一位大嫂丟了車票,十分著急。圖二,雷鋒叔叔用自己的錢為她買了票。圖三,車開了,大嫂向雷鋒招手道謝。
作文收上來時,許多學生作文的架子搭起來,有具體的內容和通順的語句,邁出了學習作文的第一步。然而,考查一下學生的獨立選材能力,還低得很。全部作文,千篇一律。若是不掛圖,他們是無法動筆的。在這一階段千篇一律的問題先不要管。只要學生能夠照圖寫出一篇文章來,能做到“像不像,三分樣”,教學任務就算完成了。
(二)半獨立性作文
學生升到了中年級。這時,作文課上不掛圖了。教師已在引導學生練習寫半獨立性作文。“半”在哪里呢?關鍵在選材方面。這個時期,每次寫作文前,教師必須在大的方面幫助學生解決“寫什么”的問題。帶領學生去地里拾麥穗,可以指導寫《記一次勞動》;帶領學生到公園玩一遍,可以指導寫《春游××公園》;開了一次運動會,就讓學生寫《在運動場上》;看了電影《雷鋒》,就讓學生寫《雷鋒是我的榜樣》。總之,教師要安排一次活動,學生才能作文。
(三)獨立命題作文
當學生升到高年級時,教師在指導課上只是在“怎樣理解題意”“怎樣選材”“怎樣寫”等方面輔導一下,而不再給學生準備好現成的題材了。學生只有在這種情況下知道寫什么,千篇一律問題才能得到根本解決,他們才算真正邁開了學習作文的步伐。例如,有一次我指導學生寫《我喜愛的一位影片中的英雄》——贊《冰山上的來客》中的一班長。指導課上,我寫出一份提綱:
開頭:他是駐守在邊防部隊的一班長。
中間部分:
1.一班長是楊排長的得力助手。
2.他巧妙地將女特務從哨卡山頭引開。
3.堅守冰峰,他獻出了寶貴生命。(詳寫)
結尾:三顆照明彈高高地掛著在空中。
分析完這份提綱,我宣布一條紀律——這次作文誰都不許再寫這部影片。難為學生嗎?不,當時電視臺播放了許多五六十年代的故事片,學生對許多英雄人物是熟悉的。當他們在列提綱時,我就滿意地看到了這種情況:
贊《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的李俠
1.黨派李俠同志去上海工作。
2.在獄中,他與日寇、漢奸作斗爭。
3.出獄后,他整夜坐在發報機前,為迎接解放做了許多工作。
4.不幸又被捕,他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這就叫獨立選材能力。他寫的李俠,與我寫的一班長,內容是不一樣的。
——贊《洪湖赤衛隊》中的韓英
開頭:韓英同志是洪湖赤衛隊的書記。
中間部分:
1.聽黨的話,她動員大家轉移到湖中。
2.組織隊員們黑夜進村去摸槍。
3.被捕后,視死如歸。
結尾:我們勝利了,韓英得救了。
這份提綱,布局方法和范例一樣,而選材,卻完全是新的。
——贊《平原游擊隊》中的老秦爺
開頭:李向陽隊伍走后,鬼子進村了。
中間部分:
1.鬼子把老百姓趕到廣場上。
2.為了掩護干部,老秦爺挺身而出。
3.老秦爺痛罵翻譯官。
4.面對烈火,老秦爺從容就義。
結尾:游擊隊打回來,人們懷念老英雄。
這個學生是班里的優等生。他不寫李向陽隊長,偏寫老秦爺,獨立選材能力是強的。
二、學生練筆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以上是學生練筆的三個階段。作為教師,我們在教學中,低、中、高各教研組同志應通力合作,注意這樣幾個問題:
(一)低年級要開作文課
單看課程表,低年級是沒有“作文”的。然而,新課標里明文規定,小學各年級都有作文教學任務,低年級應該進行看圖說話和看圖寫話的教學。閱讀教材的“基礎訓練”中也有這方面的練習材料。因此,低年級應該在閱讀課內適當地進行作文教學。時至今日,低年級教師若一天到晚一味地抓字詞教學,遲遲不開作文課,那是說不過去的。
(二)中年級應丟開掛圖
看圖作文,作為一種練習方式,中年級、高年級甚至中學,也可以指導學生做。不過,作為一個學習階段,學生升入中年級后,教師應丟開掛圖,帶領他們練習看到黑板上的作文題目便能作文的本領。事前搞活動也罷,課上集體討論也罷,只要在不掛圖的情況下學生能寫出文章來,就算是我們把他們領進了學習命題作文的門檻。
(三)高年級應闖“獨立選材關”
會不會獨立選材,這是學生作文能力提沒提高到高年級的重要標志。這時,教師應通過閱讀教學和作文指導課,著力指點學生學習獨立選材的方法。如果打開學生的作文本,在《我最敬佩的一個人》題下,全班都寫張海迪大姐姐;在《高興的一天》題下,全班都寫去在哪兒哪兒過隊日。那么,即使有些文章寫得不錯,也說明全班的步子走得慢了。他們的作文能力仍停留在中年級半獨立作文的階段。下次不搞活動時,許多學生便會大叫“不知道寫什么”。
(作者單位 甘肅省隴西縣德興學區營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