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節奏訓練是音樂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論述教師訓練學生的節奏和幾個方面。
關鍵詞:生活;節奏;語言
節奏訓練是音樂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提高學生節奏感受力和視譜視唱能力的有效途徑。在音樂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訓練學生的節奏。
一、觀察生活,體驗節奏
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理解不同節奏的時值,我進行這樣的訓練:先寫出音符節奏的兩小節,如八分音符節奏:2/4 ×× ××—×× ××‖,然后拍打出這組節奏,接著問學生這種節奏的聲音像生活中的什么聲音,學生個個開動腦筋,有的說像火車開動的聲音咔嚓 咔嚓—咔嚓 咔嚓‖,有的說像小雨的聲音沙沙 沙沙—沙沙 沙沙‖等等,學生的想象思維像閘門一樣打開,學習興趣非常高漲。
二、采用擊鼓點的方式訓練節奏
在音樂課中,我常常采用擊鼓點的方式來訓練學生的節奏,如,訓練切分節奏時,我用槌兒在鼓面上敲三下,并范唱|咚咚咚|,然后問學生哪一下重。學生說第二下重,我就讓學生練這種節奏,邊念邊做敲鼓動作,學生很快就學會了切分節奏。這樣的訓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擊鼓中學會了切分節奏。
三、同音不同節奏訓練
節奏訓練應與“視唱”聯系在一起,低年級教學先把唱名與節奏聯系在一起。
如,la mi la sol
① 2/4 sol mi — la sol‖→× ×|× × ‖
② 2/4 sol mi mi mi—la la sol sol‖→ × × ××|×× ×× ‖
學生先哼唱音高,再打節奏,這種練習,讓唱名與節奏聯系在一起,學生學起來就不覺得抽象。
四、節奏的組合訓練
節奏的組合訓練就是把不同音符的節奏組合成幾小節讓學生訓練。首先,我先設計了兩小節的節奏,如:2/4 × × ×|× —‖,要求學生邊讀邊打節奏。其次,抄出四組不同的節奏:
① 2/4 × ×|× ×‖ ② 2/4 × ×× | × ×‖
③2/4 ×× ××|×× ×‖ ④2/4× ××|× —‖
先讓全班按順序拍打節奏,接著教師說①學生就打①的節奏,教師說③就打③的節奏。然后學生聽琴打節奏,教師彈出與黑板上②一樣的節奏旋律,學生說出后,再打出②的節奏。這樣變換方法練習,學生很快學會了這些節奏,提高韻律感。
五、唱歌曲,拍節奏
在歌曲中訓練拍節奏,從感覺上認識節奏的特點及各種拍子的強弱關系。如,節奏練習
①2/4 0 ×|0 ×‖ →2/4 0 × ×|0 ×‖
“0”拍掌,“×”雙手拍膝。
②3/4 0 × ×|0 × ×‖ →3/4 0 × × ×|0 × ×‖
“0”拍掌,“×”雙手交叉拍膝。第一小節頭往左,第二小節頭往右,邊打邊唱,邊體會節奏的強弱規律。這樣練習熟練以后,學生就可以試著給整首歌曲拍節奏了,最后還可以進一步邊聽教師彈琴邊拍節奏,慢慢地就增強了學生的節奏感。
六、啟發學生節奏“創造”
在音樂教學中,我尋求多種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如,我在節奏創編的教學中,讓學生找出常見的聲音,讓他們自己去創編節奏,并發給學生節奏創作卡片。小部分學生編創如下: 心臟聲:2/4 × × | × ×‖
咚 咚 咚 咚
打鼾聲:2/4 × - |× - ‖
呼 呼
小雞叫:2/4 ×× × | ×× ×‖
嘰嘰 嘰 嘰嘰 嘰
鐘表聲: 2/4×× ×× | ×× ×× ‖
嘀嗒 嘀嗒 嘀嗒 嘀嗒
鞭炮聲:2/4× - |× 0‖
咻 啪
這些聲音都是學生非常熟悉的,所以創編起節奏來拿捏得很準,學生熱情也高漲。
七、語言節奏練習
在教學中我常常通過童謠、詩歌,讓學生從語言出發來掌握節奏。比如,詩歌《春曉》,可以加上自創的節奏朗誦,再結合一定的動作去加強節奏,使學生在邊朗誦、邊跳的過程中,去培養節奏的敏感性。
長期這樣訓練,不但提高了學生的節奏感,而且為學生自己創造節奏型為歌曲伴奏積累素材。
八、編樂句,連節奏訓練
在音樂課堂中,我常用選擇節奏,連成樂句,看誰排列的節奏最順最好聽最有特色的形式進行訓練。如,我在課件里出示以下節奏:
①0 ×|,②× × × × |,③× — |,④× × × |,⑤× × × |,
⑥×·×,⑦× ×|⑧× × × ×|× × × ×—,⑨× 0|,⑩×·× ×·×|。
先讓學生自主學習排序,然后在小組內交流,打打節奏,看看哪個學生的排列最有特色,最后由各小組派代表展示。這樣的自主合作學習,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與創編節奏的能力。
總之,節奏訓練是音樂教學中最基礎的訓練,教師要注意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從低年級抓起,選擇有效的方法進行訓練。豐富生動的練習形式,讓節奏訓練更美麗。
(作者單位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東城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