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素質的構建問題,傳統觀點認為,由思想品德修養、專業文化素質、業務能力等方面構成。在知識經濟、信息資源迅猛發展的21世紀,教育也迎來了新的挑戰。
關鍵詞:數學教師;基本素質;要求
科教興國成為我國的基本國策,素質教育正在逐步深入,《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已經實施,“終身教育”和“人的可持續發展”等教育理念已經提到了重要的議事日程,社會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作為培養學生素質的主要目標,對現代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具有適應時代發展的教育理念
自古以來教師的任務是“傳道、授業、解惑”,主要是給學生傳授知識,對能力的培養重視不夠。在21世紀的今天,仍有一些教師對落實素質教育只停留在口頭上,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觀念陳舊。作為現代教師必須要有適應時代發展的教育理念。
1.真正落實,面向全體學生
面向全體學生就是因材施教的具體落實,允許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就是既要重視優等生的發展,更要重視學困生的發展。只有學困生得到發展,才算教育面向全體學生。
2.要有創新精神
江澤民同志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創新教育是培養和造就高素質人才的必備條件,實現科教興國戰略決策關鍵在于培養大批有創新精神的人才。所以,《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要培養學生的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首先必須要有創新精神,樹立創新教育思想,優化教學過程,建構創新教育模式,切實全面的提高教學能力。
3.注重社會實踐
教師的教學要盡量從學生身邊的實際生活和現實事例出發,去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引導學生運用數學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讓學生感到數學是現實的、具體的、有價值的。從而使學生具有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4.明確數學教學國際化
數學教學國際化,是現代數學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不同國家的數學教學都有其先進的教學經驗,為本國的數學教學做出了貢獻。我們數學教師要積極參與,解放思想,開闊視野,擴大交流,吸取別人之長處,以他山之石攻玉,為我國的數學教育教學改革做出貢獻。
二、具有廣博的知識結構
大多數數學教師知識結構單一,知識陳舊,這一現狀對實施《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很不利。為此,現代教師要不斷為自己“充電”。
1.學習現代教育理論
教育理論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約教育教學工作的質量,現在的大多數數學教師的教育理論較低。所以數學教師要進一步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如教學論、課程論、學習理論、教育評價等,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論水平,為實施素質教育保駕護航。
2.學習邊緣學科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不但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有淵博的知識結構,較強的邊緣學科。如,除了學習物理、化學以外,還要學習生物學、環境學、人口學、人文科學等學科,拓寬自己的知識面,為實施好《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打下堅實的基礎。
3.掌握現代信息技術
21世紀是信息時代,以計算機為代表的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嶄新的生產力日新月異。電子郵件、電子商務、計算機網絡、遠程教育、多媒體教學等都擺在我們面前。教育部明確規定,在近幾年內有條件的中小學開設計算機課。目前真正掌握和使用多媒體教學的教師人數很少,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盡快地掌握以多媒體教學為代表的現代化教學媒體信息技術,以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
三、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
1.轉變觀念,強化教研意識
教學研究一般都離不開教學一線的教師,許多著名的教育家也出身于教師。由此看來,教學研究與我們息息相關。同時說明,只有我們努力去搞教學研究才能提高我們的教育教學水平,才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所以我們有必要、有能力去搞教學研究。
2.勇于實踐,提高教研能力
提高教師教研素養的手段是通過教育實踐,在實踐中盡快學會和掌握教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教師要主動參與各類課的實驗和研究,及時發現教育教學中的新問題,有目的、有計劃地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通過多次的實踐,提高我們的教研能力。
3.注意協作,形成教研群體
教研活動要有協作精神,教師不能閉門造車,要團結周圍的同志一道共同選題,制訂方案,科學實踐,撰寫報告。形成群眾性的教研隊伍,才能使教學研究充滿生機,真正成為高素質的先導,為培養創新人才做出貢獻。
四、具有終身學習的思想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要求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和人的可持續發展。作為教師,毫無例外地要有終身學習的思想和人的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才能不被時代所淘汰。所以,教師必須認識到現代社會是一個終身學習的社會,自己必須終身學習。
(作者單位 甘肅省隴西縣柯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