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廁是幼兒在園一日生活中重要的生活環節,廁所是幼兒解決生理問題的場所之一。而幼兒則在廁所里玩起了“小便游戲”,為了對他們進行觀察,教師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與孩子進行交流。角色游戲是以幼兒為主體的意愿游戲,是幼兒反映社會、反映成人活動的一種游戲,這種游戲帶有很大的模仿性。幼兒通過角色游戲加深對社會的了解,擴大幼兒的知識面,角色游戲還可以培養幼兒積極的情感,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幼兒解決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也在角色游戲的開展中得到了提高。
關鍵詞:角色游戲;模仿性;提供材料;適時參與;適當評價
一、廁所間角色游戲的行為表現(以下簡稱該行為)
時間:小班上學期的一天
地點:盥洗室的廁所間
人物:小班幼兒
事件:“你站在燁燁的后面,你站在苗苗的后面,小柯柯靠著墻站。”韓樂言在廁所間里邊說邊指揮著,旁邊有五六個小朋友靠著墻排著整整齊齊的隊伍,等候著小便的指令。“老師,我先去,好嗎?”周柯義看著韓樂言說道。“好吧,你先去,你們在后面排好了,我叫到了誰,誰就去小便。”韓樂言一邊指揮著小朋友,一邊拉周柯義去小便。
近一個月,我經常發現一幫小朋友在廁所里樂此不疲地玩著他們所謂的“好玩的”游戲,韓樂言一直充當著“老師”的角色。
教師介入對幼兒的影響:如廁是幼兒在園一日生活中重要的生活環節,廁所是幼兒解決生理問題的場所之一。而幼兒則在廁所里玩起了“小便游戲”,為了對他們進行觀察,教師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與幼兒進行交流。如:旁觀者、參與者、阻止者、詢問者等。
二、小班幼兒角色游戲的特點——模仿性
角色游戲是以幼兒為主體的意愿游戲,是幼兒反映社會、反映成人活動的一種游戲,這種游戲帶有很大的模仿性。他們對“教師”這一角色充滿好奇和向往,正是因為教師在幼兒心中的權威形象,所以幼兒很喜歡模仿老師、扮演老師。小班幼兒的角色游戲只是簡單的平行游戲、合作游戲,有些幼兒甚至是以旁觀者的身份出現,他們在模仿中學習知識,在模仿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行為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等。
三、本班幼兒角色游戲開展情況和該行為的對比
以往角色游戲的開展情況:對于剛入園的小班幼兒來講,在上學期教師主要把精力放在了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日常常規方面。本班的角色游戲僅局限于《娃娃家》《公共汽車》。在每次開展角色游戲時幼兒的興致都特別高,但過不了多久,就會對這個游戲失去的興趣,也沒有了“角色”可言。小班的幼兒進行的大多是平行游戲或者是合作游戲。
而在該行為中所表現的角色游戲讓教師有了深刻的體會:雖然小班幼兒的角色游戲帶有很大的模仿性,但他們內心需要開展角色游戲,他們能夠合理地分配各種角色,能夠自行組織有序的角色游戲。為此,教師應該對角色游戲的開展進行新的教學嘗試。
四、對該行為的思考
該行為的出現不得不讓教師去重新思考我們班角色游戲的開展。目前教師已構建出本班角色游戲以后開展的新的思路,即教師如何合理地組織幼兒開展角色游戲。
1.尊重幼兒,選擇主題。教師要確立幼兒在角色游戲中處于主體地位,就必須尊重幼兒的意愿,如:讓幼兒自己選擇游戲的主題、情節和材料,按照自己的意愿分配角色,進行游戲。
2.提供材料,定期更換。小班幼兒自己制作材料的能力還較差,所以在主題和情節確定后,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需要在角色游戲的區角投入與游戲相關的材料和玩具,并定期更換,以保持幼兒的新鮮感。
除上述之外,教師還要分配角色,交代規則;適當評價,促進發展;適時參與,合理指導等,以保證角色游戲的順利開展。
幼兒期是人生的起點,是生理、心理、社會性發展的重要時期,角色游戲會給幼兒帶來許多快樂,讓他們自由發揮,無拘無束,讓他們有寬敞的活動、想象空間,有助于鞏固和加深幼兒的認識,體驗著生活中的種種樂趣。
參考文獻:
周兢,虞永平.學前兒童語言與社會教育.蘇州大學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愛兒坊幼兒學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