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對學生的態度直接影響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尤其是學困生。學困生是每位教師工作的難點,不能因為這樣而對他們產生偏見。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的發展,還學生快樂的童年。
關鍵詞:學困生;激發;興趣
教師課下談得最多的就是班級里那些對數學不開竅的學困生,教師課上課下下了很多功夫,就是不見效。不但沒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反而害怕學數學,討厭數學這門課。為了擺脫這樣的局面,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學困生更需要教師的關愛和幫助。我們要熱愛我們所教的每一位學生,對學困生更要關愛。從建立感情入手,以師生之情、朋友之情、親人之情來對待學生,他們就會主動向我們吐露心跡、敞開心扉地與我們交朋友,這樣他們就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喜歡聽教師的課,對教師的批評教育也樂于接受,從而自覺糾正自己的各種行為,喚起自信之心,這樣我們的教育之舟就會駛向成功的港灣。
用數學的美麗吸引學生。數學是一門魅力性很強的學科,正如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教授說過:“數學本身有無窮的美妙,認為數學枯燥、沒有藝術性,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就像站在花園外面說花園枯燥無味一樣。只要踏進了大門,你們隨時會發現數學有許許多多富有趣味性的內容。”作為教師,有責任把學生領進數學大門,適時給學生講一些趣味性的數學故事,探索一些規律性的數學問題,用猜測、驗證、遷移等方法來發現一些數學結論。讓他們在探索數學知識和方法的過程中感受、發現數學本身的無窮魅力,進而產生對數學乃至宇宙奧妙進行理智地探索的渴求。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經過多年的經驗,我發現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生的學習至關重要。
在教學中,我注重不斷糾正學生的不良習慣,逐步培養他們努力認真、刻苦鉆研的學習態度,書寫工整,按時完成作業,及時改正錯題等良好的學習習慣。針對學生的改正情況進行鼓勵或指正。
課上多提問,多追問,培養學生動腦的習慣。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內鼓勵學生發言,啟發他們質疑、答疑,加強課間巡視,個別輔導,將問題消滅于萌芽之中。學困生課堂上沉悶,不愛回答問題,學習被動,容易被教師和同學忽視,最精彩的發現往往是那些優等生的。如果學困生自己不主動,教師再忽視他們,久而久之,他們會越來越落后,所以,我在上課過程中,經常提問學困生,這樣做可以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迫使他們動腦,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回答問題的同時多追問為什么,避免走馬觀花式學習,促使他們思維往深處發展。
三、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為學生搭建思維鍛煉的平臺
數學課應該以思維訓練為主,不應只注重知識的傳授,應讓學生在探求知識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一種能力,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習效果自然會好。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由于多數教師只關心學生考試分數的高低,因而在指導學生學習時,只重視課本知識中考試內容的掌握,致使最終考試成績不理想。顯然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此外,還應教給他們多種數學思維方法和有效的數學思想方法,例如,“轉化”“假設”“對應”“猜測”等思維方法,以及勇于創新的學習精神和做人的道理,培養他們靈活的思維,提高他們解題的能力。
四、教學中對學生要做好充分預設
教師在設計教學時往往想到好學生會出現哪些不同的答案,而忽視學困生可能會出現哪些情況。我覺得對每一層次的學生都要進行充分預測。因為我們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展。既要想到優等生在解決某一問題時的多種方法,又要想到學困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種種障礙,并針對他們可能出現的狀況想好對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有效地調控教學,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更好的發展。
五、對學生錯題的案例分析進行反思
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注重對學困生出現錯題的分析,我覺得通過分析他們出現的錯誤可以了解他們解決問題的過程和錯誤的原因。同時根據他們錯誤原因調整下一步的教學環節,改進教學方法。要想學困生少出錯誤,課前一定要進行充分的預測,以前只關注對正確答案的預測而忽視學生可能出現的種種錯誤。適時抓住學生的錯誤進行剖析會有效減少本節課的學困生。通過這樣的感受,我課上特別關注學生出現的錯誤,不回避,讓學生找到錯因并及時改正。同時利用好學生做題過程中的錯誤資源,盡量不讓學生的錯誤延伸到課下。
通過多年研究與實踐,我深深體會到沒有最差的學生,只有不當的教育方式。學困生需要教師給予他們更多的愛心、耐心和信心,作為教師,要成為他們的良師,更要成為他們的益友。學困生不是天生的,作為教師,能曉之以理,持之以恒,教學得法,自己不喪失信心,相信我們一定能讓每一位學生快樂健康的成長,學困生會越來越少。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滿洲里市逸夫小學)